9 月的晨光,透过县一中初一(3)班的窗户,斜斜落在第三排的课桌上。晓雅握着那支黑色的英雄金笔,笔尖刚触到语文作业本,手指就无意间蹭到了笔杆下方 —— 不是光滑的漆皮,而是带着点粗糙的刻痕,像有人用小刀轻轻划出来的。
她停下笔,把钢笔从指间抽出来,转了半圈。阳光刚好落在笔杆上,一道细细的刻痕清晰起来:是两个极小的字,“晓雅”,笔画不算规整,却刻得很深,连 “雅” 字右边的 “隹” 都一笔一划分得分明。晓雅的脸颊 “唰” 地红了,指尖反复摩挲着那两个字,心跳突然变快 —— 不用想,肯定是沈浩刻的,他送笔的时候没说,是故意留的惊喜。
“怎么了?写不出来吗?” 旁边的沈浩刚写完数学题,抬头就看见晓雅盯着钢笔发呆,手指还在笔杆上蹭来蹭去。晓雅赶紧把钢笔攥紧,低头假装写作业,声音细得像蚊子哼:“没…… 没什么,就是觉得这笔握着手感好。” 可她的耳朵尖还是红的,连握着笔的手都有点发颤,写出来的 “晨” 字,竖画都歪了点。
沈浩看着她的样子,心里偷偷笑了。其实送笔前一天晚上,他在房间里对着台灯刻了半个多小时 —— 先用铅笔在笔杆下方轻轻描出 “晓雅” 两个字,再用妈妈缝衣服的小剪刀尖慢慢刻,怕刻太深弄坏笔杆,又怕刻太浅看不见,中途还不小心蹭破了指尖,偷偷用创可贴包了才敢睡觉。现在看晓雅这副又羞又喜的模样,觉得那点疼值了。
上午的语文课,李老师让写《我的新校园》作文。晓雅握着那支刻了名字的钢笔,笔尖在纸上划过,比平时更顺溜。她写道:“我的新校园里有两排白杨树,风一吹叶子就响,像在跟我说话。我有一支很特别的钢笔,笔杆上藏着小秘密,每次握着它,就觉得写作文也没那么难了……” 写着写着,她忍不住抬头看了眼沈浩,他正低头写数学练习册,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影子。晓雅赶紧低下头,在作文本上画了个小小的钢笔图案,旁边写了个 “沈” 字,又赶紧用橡皮擦掉,只留下淡淡的印子。
课间休息时,晓雅从书包里掏出个蓝色信封 —— 是乡下供销社买的那种,上面印着 “农业学大寨” 的旧图案,是爸爸托人带礼物时一起带来的。她又拿出张方格信纸,是妈妈从单位拿的,边角有点卷,开始给爸爸写信:
“爸爸,您好!
您评上‘优秀教师’的消息,妈妈已经告诉我了,我特别开心,您真棒!
您托王叔叔带的笔记本我收到了,蓝色的封面很好看,我用来记语文笔记,每次记的时候都想起您以前教我写字的样子。
沈浩送了我一支英雄金笔,是黑色的,笔杆上有我的名字,写起来特别顺。他每天早上在楼下等我一起上学,晚上送我到单元门口,还帮我补语文 —— 上次您担心我语文跟不上,现在您放心吧,沈浩讲阅读理解特别清楚,我上次模拟考还考了 85 分呢!
我们现在的教室靠窗,能看见操场的白杨树,李老师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总夸我和沈浩是‘最好的同桌’。
爸爸,您在乡下要注意身体,别总熬夜备课,等您有空回来,我用新钢笔给您写作文,读给您听。
女儿:晓雅
1996 年 9 月 10 日”
写完信,晓雅把信纸折得整整齐齐,放进蓝色信封里,又从铅笔盒里拿出张 8 分的邮票,仔细贴在信封右上角 —— 是沈浩上次帮她买的,说 “寄到乡下要 8 分邮票,多贴了浪费,少了寄不到”。她把信封放进书包最里面,想着下午放学去邮局寄,这样爸爸就能早点收到信了。
“晓雅,你在写什么呢?还藏着掖着的!” 后排的张萌萌突然凑过来,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是不是给沈浩写纸条啊?我刚才看见你对着钢笔笑呢!” 晓雅赶紧把书包合上,脸颊又红了:“不是,是给我爸爸写信,你别乱说。” 张萌萌却不依不饶,故意提高声音:“哦 —— 给爸爸写信啊?那你手里的钢笔是谁送的呀?我可听说了,88 块钱的英雄金笔,县城就一支呢!”
这话一下子吸引了周围的同学,大家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晓雅,沈浩是不是喜欢你啊?不然怎么给你买这么贵的笔?”“我上次还看见沈浩帮晓雅背书包呢!”“他们小学就是同桌,现在还是,肯定有情况!” 晓雅被说得脸通红,想解释却不知道怎么说,只能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书包带。
沈浩刚从外面回来,听见同学的起哄声,赶紧挤进来,把晓雅护在身后:“你们别乱说!我和晓雅就是同桌,她爸爸没回来,我帮她补语文,送笔是庆祝我们一起考上一中,没别的意思!” 他的脸颊也红了,耳朵尖比晓雅的还红,连说话都有点结巴,可还是把晓雅挡得严严实实,不让同学再起哄。
同学们见他急了,又看晓雅害羞的样子,都笑着散开了,张萌萌还回头做了个鬼脸:“知道了,就是同桌,别这么紧张嘛!” 沈浩这才松了口气,回头看晓雅,她还低着头,睫毛上像沾了水汽,赶紧从兜里掏出颗橘子糖,递到她手里:“别理他们,都是开玩笑的,快吃糖,甜的。”
晓雅接过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橘子的甜味慢慢散开,心里的委屈也少了点。她抬头看沈浩,他还红着脸,眼神有点躲闪,忍不住小声说:“谢谢你,沈浩。” 沈浩挠了挠头,笑着说:“谢我干啥?咱们是同桌,他们欺负你,我肯定要帮你啊。快上课了,把作文本拿出来,李老师一会儿要检查。”
下午的数学课,老师讲 “数轴”,晓雅听得有点走神,手里总忍不住摩挲那支钢笔。沈浩看出来了,悄悄写了张纸条,推到她面前:“别想刚才的事了,放学后我陪你去邮局寄信,顺便给你买橘子味的泡泡糖。” 晓雅看着纸条,忍不住笑了,在后面画了个笑脸,推了回去。
放学铃声响后,两人背着书包一起往邮局走。胡同里的桂花香比早上更浓了,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晓雅从书包里掏出信封,递给沈浩:“你帮我看看,邮票贴对了吗?别寄不到。” 沈浩接过信封,仔细看了看:“贴对了,8 分正好,地址也写清楚了,肯定能寄到。” 他还帮她把信封上的褶皱捋平,“这样邮局的人好盖章。”
到了邮局,晓雅把信封投进绿色的邮筒里,看着邮筒,小声说:“希望爸爸能早点收到,他看到信肯定会开心的。” 沈浩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两盒橘子味的泡泡糖,递给她一盒:“肯定会的,你爸知道你有人帮,肯定放心。对了,明天周六,我去你家帮你补语文吧?你上次说《论语》那篇没懂,我带我的辅导书给你看。”
晓雅接过泡泡糖,笑着点头:“好啊!我妈说周六做你爱吃的韭菜盒子,让你早点来。” 两人并肩往家走,晓雅手里握着那支钢笔,笔杆上的 “晓雅” 两个字贴着掌心,暖暖的。她想起早上发现刻字时的惊喜,想起写信时的安心,想起同学起哄时沈浩护着她的样子,心里像装了块糖,慢慢化开来,甜丝丝的。
沈浩走在旁边,看着晓雅的侧脸,她的马尾辫在夕阳里晃着,粉色皮筋还是小学时他送的。他想起刻字时的小心,想起同学起哄时的紧张,想起晓雅红着脸笑的样子,心里也甜滋滋的 —— 他知道现在不能说什么,只能陪着她,一起补语文,一起考高中,一起让日子像这支钢笔一样,扎实又温暖。
回到家,晓雅把那支英雄金笔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爸爸送的蓝色笔记本。她打开笔记本,用金笔写下:“今天沈浩帮我挡着同学的起哄,还陪我去寄信,他真好。我要好好学语文,不辜负他的帮忙,也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写完,她把笔记本合上,轻轻摸了摸笔杆上的 “晓雅”,忍不住笑了 —— 这个 9 月,因为这支有秘密的钢笔,因为有沈浩的陪伴,变得格外不一样。
沈浩回到家,李秀莲正在小卖部整理磁带,看见他回来,笑着问:“今天跟晓雅玩得开心吗?我看你带了泡泡糖回来,是给晓雅买的吧?” 沈浩赶紧点头,坐在柜台前,帮妈妈理货:“嗯,她今天给她爸寄信了,还说下次要读作文给她爸听。” 李秀莲摸了摸他的头:“你这孩子,就是心细,以后要一直跟晓雅好好的,互相帮衬。” 沈浩应着,心里却在想明天要带哪本辅导书,要怎么把《论语》讲得更清楚,让晓雅能听懂。
第二天周六早上,沈浩提着辅导书,早早地到了晓雅家。晓雅妈妈正在厨房做韭菜盒子,香味飘满了屋子。晓雅已经把书桌收拾好了,上面摆着语文课本和笔记本,那支英雄金笔放在课本旁边,闪着淡淡的光。“你来了!快坐,我妈说韭菜盒子还有十分钟就好。” 晓雅拉着沈浩坐下,拿出笔记本,“你先给我讲《论语》吧,我昨天看了半天,还是没懂‘学而时习之’是什么意思。”
沈浩点点头,打开辅导书,开始给她讲:“‘学而时习之’就是说,学了知识要经常复习,就像你学语文,要经常背课文、做练习,才能记住……” 晓雅认真地听着,手里握着那支金笔,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笔杆上的 “晓雅” 两个字,在阳光下闪着细弱的光,像两个小小的秘密,藏在少年的心事里,也藏在他们一起走向未来的约定里。
韭菜盒子的香味从厨房飘过来,晓雅妈妈的声音传来:“小浩、晓雅,吃饭啦!韭菜盒子刚出锅,热乎着呢!” 两人相视一笑,收起课本,往厨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