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底的北方县城,秋意终于浓了些。胡同里的老槐树开始掉叶子,金黄的碎叶铺在青砖路上,被早起的风吹得打旋。每天早上六点半,沈浩都会背着帆布书包,站在林晓雅家楼下的老槐树下等她 —— 这习惯从六年级开学第一天就没断过,书包侧兜里总装着两样东西:给晓雅带的热豆浆(玻璃瓶外裹着妈妈缝的棉布套,怕烫手),还有一块用干净棉布包着的红糖馒头,是李秀莲特意早起蒸的,说 “晓雅爱吃甜的,早上垫肚子好”。
今天沈浩刚站定,就听见门内大传来 “噔噔” 的脚步声。他抬头一看,林晓雅正背着蓝白校服书包往楼下跑,马尾辫上扎着根粉色皮筋,发梢还沾着点没梳顺的碎发。“沈浩,等久了吧?” 晓雅跑到他面前,喘着气,手里拎着个浅棕色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字样,边角还带着点乡土气息的粗粝感,“我爸昨天从乡下回来,给我带的新笔记本,说是乡供销社刚到的货,比县城文具店的厚实。”
沈浩看着笔记本,笑着递过豆浆和馒头:“刚热的,豆浆瓶裹着布套,不烫手。你爸回来啦?上次你说他开学忙,快一个月没回了。” 晓雅接过豆浆,指尖碰到温热的棉布套,心里暖暖的,咬了口馒头说:“昨天下午回的,还带了袋乡下的野枣,我妈早上洗干净装我书包了,你尝尝 —— 比上次的更甜。” 她说着从书包侧兜掏出个小布包,里面的野枣红通通的,还带着点湿润的水汽。
两人并肩往学校走,脚下的落叶被踩得 “沙沙” 响。晓雅穿着新校服,蓝白相间的布料挺括 —— 是学校上周刚发的,妈妈特意洗了一遍,袖口还缝了圈细细的白边防磨:“我妈说这校服得穿到毕业,让我爱惜点。你看,跟你的一样,就是我个子矮,裤脚折了两圈才刚好。” 沈浩低头看了看她的裤脚,确实有两道整齐的折痕,忍不住笑:“等明年长高点,就不用折了,说不定还能穿去一中呢。” 晓雅脸颊一红,赶紧转移话题:“对了,我爸昨天还说,要请你爸妈吃饭呢 —— 说谢谢你们去年给的理财建议,他把闲钱存了定期,还买了点国债,利息比活期高不少,够给我攒学费了。”
沈浩愣了一下,随即想起去年冬天晓雅爸爸来小卖部串门,沈建国跟他聊过 “别把钱都放活期,定期和国债更稳当”,没想到真帮上了忙。“不用这么客气吧?都是街坊,互相提醒是应该的。” 沈浩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妈要是知道了,肯定要做一大桌子菜,还得让你爸喝两杯自家泡的果酒。” 晓雅笑着点头:“我妈也是这么说的,问你家周末有空没,是来我家吃,还是去街口的小饭馆,让我问问你们爱吃啥。”
走到学校门口时,早读铃正好响了。两人赶紧往教室跑,刚踏进门槛,就看见班主任李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张座位表。“沈浩、林晓雅,你们俩还是同桌,就坐第三排中间,视野好,方便互相补功课。” 李老师笑着指了指座位,班里几个调皮的同学跟着起哄:“哟,又成同桌啦!以后还想一起坐,得一起考上一中才行啊!” 晓雅的脸颊一下子红了,赶紧拉着沈浩往座位走,书包上的小太阳挂件(上次晓雅编的)还轻轻晃着。
两人的课桌收拾得整整齐齐 —— 左边是沈浩的数学练习册和晓雅送的粉色笔记本,右边是晓雅的语文课本和爸爸给的新笔记本,中间放着一个共用的错题本,上面记着两人一起整理的难点:“数学:行程问题线段图画法”“语文:作文开头素材”。上课的时候,沈浩会把重点内容用红笔标出来,悄悄推到晓雅那边;晓雅则会在沈浩偶尔走神时,用胳膊肘轻轻碰他,递过一张写着 “认真听讲,不然数学题又要我教啦” 的小纸条。
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李老师让大家自由复习。晓雅从书包里掏出爸爸给的新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她用钢笔写的 “六年级复习计划”,还画了个小小的一中校门。“你看,我爸帮我列的复习重点,说数学要多练应用题,语文得多背课文和好词好句。” 晓雅把笔记本推给沈浩,眼里亮闪闪的,“他还说,我语文要是有不懂的,就问你,说你讲题比他清楚。”
沈浩看着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心里暖暖的。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轻轻放在晓雅的笔记本上:“这是我暑假帮家里看店、整理货架攒的 30 元,算咱们的‘学习基金’。以后咱们一起买辅导书,放学还能一起做题 —— 你语文需要的《小学作文素材》,咱们可以合买一本,轮流看,省点钱。” 他怕晓雅不肯收,又赶紧补充:“不是给你的,是咱们一起用的,我妈也说这钱花在学习上挺好。”
晓雅愣住了,看着信封上 “学习基金” 四个字(是沈浩用毛笔写的),脸颊一下子红到了耳尖。她捏着信封的边角,指尖有点发颤,小声说:“这…… 这还是太多了,你自己也需要买练习册……”
“不多,” 沈浩赶紧摆手,“我妈已经给我买了数学练习册,咱们合用辅导书,还能互相讲题,比一个人学有意思。” 晓雅看着沈浩认真的眼睛,又看了看信封,终于轻轻点了点头,把信封小心地放进爸爸给的新笔记本里,像藏了件宝贝:“那…… 那我记账,每次花了多少钱都记下来,以后我攒了零花钱,也补到基金里。”
沈浩笑着点头:“好,听你的。” 自习课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的课桌上,把笔记本和信封都染成了暖黄色。旁边的同学探头看见,笑着打趣:“沈浩、林晓雅,你们俩这是要一起考一中,继续当同桌啊?” 沈浩和晓雅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眼里满是坚定。
放学铃声响了,两人收拾好书包,一起往家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铺满落叶的路上。晓雅边走边说:“我妈今天晚上要做红烧肉,让我问你要不要来吃 —— 她说你帮我补语文,得好好谢谢你。” 沈浩笑着说:“不了,我妈今天炖了鱼,说让你明天来吃,还说要跟你妈商量周末吃饭的事。”
走到晓雅家的单元门口,沈浩停下脚步。晓雅转过身,手里还攥着那个新笔记本,小声说:“沈浩,咱们六年级好好复习,明年一起考一中,好不好?” 沈浩伸出小拇指,笑着说:“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咱们不仅要考上一中,还要继续当同桌,一起上下学,一起用学习基金买辅导书。”
晓雅也伸出小拇指,勾住他的:“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两个小小的拇指勾在一起,夕阳的光落在他们脸上,连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期待。晓雅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颗野枣,塞到沈浩手里:“这个给你,我爸说这是今年最后一批野枣了,得等明年秋天才能再摘。” 沈浩接过野枣,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踏实。
看着晓雅走进单元楼,沈浩才转身往家走。胡同里的路灯慢慢亮了起来,“小浩小卖部” 的红招牌在灯光下格外显眼。他掏出兜里的野枣,又想起晓雅红着脸收下信封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回到家时,李秀莲正在厨房炖鱼,沈建国坐在院子里看报纸。“晓雅爸爸要请咱们吃饭?” 沈浩刚把书包放下,李秀莲就笑着问,“我下午去买菜,碰见晓雅妈妈了,她说周末来咱们家,让我把鱼炖得入味点,再做个红烧肉,晓雅爱吃甜口的。” 沈建国放下报纸,笑着说:“行啊,到时候跟他聊聊国债利息,再说说孩子们考一中的事,互相帮衬着。”
沈浩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晚霞,手里攥着那颗野枣。 这个六年级,他要帮晓雅把语文成绩再提一提,一起把辅导书吃透,一起朝着县一中的校门努力,不让这个秋天的约定落空。
晚饭时,李秀莲往沈浩碗里夹了块鱼肉:“多吃点,明天给晓雅也带块,挑没刺的。对了,你那 30 块学习基金要是不够,妈再给你补 10 块,别委屈了自己,也别让晓雅缺了复习资料。” 沈浩摇摇头,咬着鱼肉说:“够了,我以后放学还能帮外婆看会儿店,慢慢攒,咱们的学习基金肯定能买不少辅导书。”
夜深了,沈浩躺在床上,从书包里掏出晓雅送的粉色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写下:“六年级,和晓雅一起复习,一起考一中,一起用学习基金买辅导书,一起当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