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军区指挥部里,张百川、黎昱、陈榘三人谈论着军区的建设。桌上摊开的是一张山东形势图。
“津浦路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济南,一头担着徐州。”张百川在地图上那条贯穿山东南北的铁路上划过:“鬼子靠着这条大动脉运兵运物资,咱们要想在山东站稳脚跟,非得把这根扁担给他撅折了不可。”
黎昱接口道:“司令员说得对,不过撅扁担也得讲究个法子。咱们现在实力还不够强,土桥一次手底下好歹有几个师团,正盼着咱们跟他硬碰硬呢。”
陈榘拿起一份刚统计好的实力对比:“是啊,咱们虽然十五万,里面包含了大量地方部队和刚整编的游击队,真正能拉出去打硬仗的主力,满打满算也就七八个团。装备上,除了司令员带过来的骨干和115师部分过来的正规部队,还有目前的胶东部队,其他部队的枪主要是老套筒、汉阳造都算好家伙,重火力更是稀缺。”
张百川坐下来:“所以不能急,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仗一仗打。当前最要紧的不是找鬼子主力决战,而是把我们自己的力量攥成拳头。山东各地的抗日力量,心是齐的,但力是散的。鲁中、鲁南、胶东,各有各的打法,缺乏统一调度,这就给了鬼子可乘之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响亮的“报告,”。
“进来。”
机要参谋快步走进将一份电报递给黎昱:“司令员、政委,延安急电,”
黎昱接过电文,快速浏览,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太好了,老张,老陈,你们看,”
他将电文放在桌上。张百川和陈榘凑过去看。
电文内容清晰明了:为加强山东抗日斗争的统一领导,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局山东分局,实行党、政、军一体化领导。任命张百川同志为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黎昱同志为山东分局副书记、山东军区政治委员,陈榘同志为山东分局委员、山东军区参谋长。同时,从抗大及各根据地选调的五百余名军事、政治及地方工作干部,不日即将抵达鲁中。
房间里静了片刻。陈榘首先一拳轻轻砸在掌心,兴奋地说:“这下好了,权责统一,司令员,中央这是把整个山东的担子,都交到你肩膀上了,”
黎昱也感慨道:“我们之前很多设想推行不下去,就是因为军、政之间、各地区之间协调不方便。有了这个决定,很多工作就好开展了。这五百多名干部,更是及时雨啊,”
张百川看着电文:“这不是给我的权力,是给山东党组织、山东军区的责任。中央信任我们,我们更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老黎,老陈,往后,咱们三个就得好好规划山东的根据地建设了”
“没问题,”黎昱和陈榘异口同声。
“那好,咱们现在就议一议,后续这把火该怎么烧。”张百川重新将目光投向地图:“干部来了,要安置,要发挥作用。我的想法是,利用这批骨干,立即做三件事。”
“第一,强化军区司令部。老陈,参谋、作战、侦察、通讯这些部门,你要尽快搭起架子,选调精干人员,特别是熟悉山东本地情况的,制定出详细的部队整训计划和敌情侦察方案。”
陈榘立刻点头:“明白,我回头就拟一个名单和方案。”
“第二,”张百川看向黎昱:“党政工作这一块,老黎你多费心。这批干部里有很多搞地方工作的专业人才,把他们派下去,到县、区、配合我们的部队,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基层政权和民兵组织。告诉同志们,要和山东的父老乡亲打成一片,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只有老百姓真心实意支持我们,我们才是鱼入了水。”
黎昱拿出记录本迅速记录:“好。群众工作是根本,我亲自抓。建立农会、减租减息、组织生产,这几项要马上推动起来。”
“第三,”张百川的手指再次点向地图上的津浦线:“还是要落在这根‘扁担’上。不过,我们不急着去撅它。我们要沿着这根扁担,把我们的根须扎下去。利用这批干部向铁路沿线的敌占区、游击区渗透,建立我们的秘密交通站和情报网。同时,组织精干的小股部队,不限于咱们的老部队,也要带动地方武装,对津浦线进行不间断的、麻雀战式的破袭。扒铁路、割电线、打闷棍,让鬼子的火车永远跑不顺当,疲于奔命。”
最后他总结道:“总方针就是:内部整固,外部扰袭。 先把我们自己的根基打牢,让鬼子睡不着觉,为我们主力部队的整训和壮大争取时间。”
黎昱和陈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许。张百川的这个部署,既有战略高度,又贴合山东当前实际,稳妥而富有进攻性。
“我完全同意。”黎昱表态。
“我没意见,就这么干,”陈榘也说道。
几天后,来自延安的五百多名干部安全抵达。这批干部虽然旅途劳顿,但个个精神饱满,眼神里充满了战斗的渴望。在军区指挥部外的打谷场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会。
张百川看着下面的人群,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进入了主题:“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欢迎你们到来,山东是华中的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鬼子在这里驻有重兵,反动势力盘根错节,斗争环境复杂艰苦。中央派你们来是来吃苦、来战斗、来工作的,”
他的声音在谷场上空回荡:“你们当中,有能带兵打仗的军事干部,有善于发动群众的地方工作干部,还有懂经济、懂文化的专业人才。山东的老百姓需要你们,山东的抗日队伍需要你们,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山东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的亲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具体的工作安排,黎昱副书记和陈榘参谋长会和大家详细谈。我只强调一点:到了新的岗位,要虚心向当地同志学习,向老百姓学习。要把你们在延安、在抗大学到的东西,和山东的实际结合起来。工作上遇到困难,可以提,可以争论,但任务一旦确定,就必须坚决执行,”
“同志们,山东的局面,要靠我们一起去打开,有没有信心?”
“有,”五百多人的吼声汇聚在一起。
欢迎会结束后,干部们被迅速分流。一部分充实到军区司令部和各旅团,一部分由黎昱谈话,派往各地开展政权建设工作,还有一批精通爆破、侦察等技能的特长人才,被陈榘直接编入了新组建的军区直属侦察大队和工兵教导队。
指挥部的运作肉眼可见地高效起来。参谋们抱着文件匆匆穿梭,各地汇总而来的情报和信息,被迅速整理、分析、归档。
傍晚,张百川、黎昱、陈榘三人再次聚在一起,听取各部门的初步汇报。
黎昱首先开口:“派往鲁南的工作队已经出发了,带队的是个有经验的老同志。他们带去了我们筹集的一批粮食和药品,首要任务是稳定当地群众情绪,恢复被鬼子破坏的基层组织。”
陈榘接着汇报:“司令部架构基本搭建起来了。参谋处正在根据各地上报的情讯,绘制更精确的兵力部署图。侦察派出了三个小组,分别潜入济南、潍县和津浦路沿线,重点摸清鬼子仓库、兵站和巡逻规律。”
张百川认真听着,不时点头。他最后拿出一份刚收到的电文,递给黎昱和陈榘:“你们看看这个。”
黎昱接过一看,是胶东许友发来的。电文里除了汇报胶东近期敌我态势,末尾还特意加了一句,表示胶东军分区坚决服从分局和军区的一切指挥。
“这个许友,表态很及时嘛。”陈榘笑道。
张百川语气平静:“许友同志是员虎将,打仗没得说。”
他看向黎昱:“老黎,以分局的名义给许友回电,肯定他前段时间在胶东的工作成绩,同时,将我们刚才议定的‘内部整固,外部扰袭’的总方针通报给他,要求胶东军分区在巩固现有根据地的基础上,积极向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渗透,并伺机破袭烟潍公路,牵制敌人。把具体作战的自主权下放给他。”
黎昱立刻领会了张百川的意图:“我明白,既要体现统一领导,又要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这封回电我来起草。”
处理完这些事务,夜色已深。陈榘先去休息了,黎昱则还在灯下审阅各地发来的工作报告。张百川没有打扰他,独自走到院子里。
“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呢……”他喃喃自语,心里一个更大胆的计划正在慢慢酝酿。这个计划或许需要等到内部真正整合完毕,拳头真正攥紧之后,才能付诸实施。而那时,他要给土桥一次的,就不只是沿着津浦线的骚扰了。
他转身走回指挥部,对还在工作的黎昱说:“老黎,先休息吧。明天,我们得好好商量一下,怎么给咱们的兵工厂,也来个‘一元化’领导,让它能更快地造出子弹和手榴弹来。”
黎昱抬起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笑道:“好啊,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我正好有些想法……”
屋内的灯光一直亮到后半夜。山东抗日的新局面,就在这平凡的忙碌与谋划中,悄然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