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师指挥部,张百川把中央的回电和那份内线急报并排放在桌上,手指重重地点在上面。
“政委,参谋长,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中央点头了,可鬼子也没闲着,冈村宁次回去搬兵,绥远方向的动静不明,咱们不能干等着挨打。”
关政委拿起中央的回电,又仔细看了一遍,沉吟道:“向晋中发展是大方向,没错,但怎么个去法?几万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开过去,立刻就会变成鬼子航空兵的靶子。”
“当然不是硬闯。”张百川走到地图前:“还记得咱们之前商量过的武工队吗?现在要加大力度,但要变个法子。”
萧参谋长立刻反应过来:“司令员的意思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对,”张百川的手按在晋中盆地那片区域:“主力秘密集结,但不是去打仗,是去‘搬家’,”
“搬家?”关政委有些疑惑。
“对,搬家,”张百川眼中闪过锐利的光:“晋中有什么?有煤,有铁,有工厂,更重要的是,有被鬼子奴役的矿工和技术人员,咱们根据地里啥都缺,尤其是造枪造炮的车床设备和技术工人,那些大大小小的煤矿附属修理厂、小铁厂,总有鬼子看不住的缝隙,”
他越说越快,思路清晰:“我的想法是组织一次大的战役行动,但目的不是歼灭多少鬼子,而是突入晋中鬼子防御相对薄弱的产煤区,抢,抢车床,抢设备,抢原材料,更重要的是,把那些被压迫的矿工兄弟解救出来,他们懂技术,有力气,是我们建立自己兵工厂最好的基础,”
关政委一拍大腿:“好主意,这是一举多得,既打击了鬼子的战争潜力,补充了我们自己,又发动了群众,扩大了政治影响,比单纯消灭一两个鬼子大队意义更大,”
萧参谋长已经伏在地图上,手指快速移动着:“晋中产煤区,主要集中在阳泉、平定、寿阳、榆次以北这一片,鬼子兵力目前确实收缩,重点守护大城市和交通线,这些矿区守备相对空虚,多是伪军和少量鬼子监护队。但问题是,我们大部队如何隐蔽接敌?行动必须快,鬼子的增援速度可不慢。”
“这就是关键所在。”张百川沉声道,“所以需要周密的部署。我看,可以分几步走。”
他拿起铅笔,在地图上勾勒起来:“第一,参谋长,你立刻制定一个主力部队分批、分路,利用夜间和复杂地形,向晋中北侧山区秘密机动集结的方案,告诉各旅旅长,把看家的隐蔽行军本事都拿出来,谁暴露了目标,我撤谁的职,”
“明白,利用吕梁山的余脉穿插,问题不大。”萧参谋长迅速记录。
“第二,命令此刻正在榆次、太谷附近活动的几支武工队,”张百川继续道,“给他们加任务,不惜代价摸清目标煤矿的详细情况:设备存放位置、守卫兵力部署、换岗时间、矿工居住区位置、以及撤离路线,告诉他们这次行动成败,一半系在他们身上,”
“我亲自给武工队发报,强调纪律和保密。”关政委接口道:“政治部也会挑选一批得力干部,随主力行动,负责接管设备和动员矿工。”
“好,”张百川点头:“第三,等主力秘密集结到位,情报核实无误后,选择夜间,同时发动,以旅为单位,划分攻击区域。教一旅许达部,负责攻击阳泉附近的煤矿,教二旅彭辉部,负责平定方向,359旅陈旅长部,作为总预备队,并负责阻击可能从寿阳、榆次方向来的鬼子援军,358旅老徐部,兵力最强,负责对付可能从正太铁路线来的快速增援,要把铁轨给他扒了,弄几个险要地段设伏,迟滞敌人,”
他停顿了一下,看向两人:“另外,通知骑兵团孙团长,他的马快,负责外围警戒和通讯联络,战斗打响后,迅速向纵深穿插,扩大声势,制造混乱,炮兵团周团长,带上那几门九二步炮和迫击炮,但不许轻易开火,等到攻击最关键据点或者打鬼子援军时,给我狠狠地敲掉他们的火力点,”
萧参谋长一边飞快地记录,一边补充细节:“攻击部队要组成精干的突击队,带足炸药和工具,进去之后,爆破组对付岗楼和顽抗之敌,搬运组负责拆卸运输设备,救护组和动员组负责解救矿工。动作一定要快,半小时内必须解决战斗开始撤离。”
“对,快打快撤,绝不恋战,”张百川强调:“抢到的人和设备,由预备队和地方组织的民兵接力运输,沿事先勘察好的小路撤回根据地,主力部队交替掩护,摆脱敌人追击后,自行返回原防区。”
关政委思索着说:“这么大的行动,政治动员要跟上,要让每一个战士都明白,他们抢回的每一个螺丝钉,解救的每一个同胞,都是射向鬼子的子弹,都是抗战胜利的希望,”
三人又就一些具体细节讨论了近一个时辰,直到油灯添了两次油,方案逐渐完善。
“那就这么定了,”张百川最后总结:“政委,政治动员和群众组织工作你负责,参谋长,作战计划和部队调动你立刻落实,我向总部汇报我们的作战构想。此次行动,代号就叫‘搬山’,”
命令很快通过电台和通讯员下达到各部队,几天后的深夜,晋中以北的山地里,黑压压的队伍无声地穿行。
715团团长王大山压低声音对身边的战士说:“都给我把鞋绑紧了,别弄出动静,咱们这次是去给小鬼子‘搬家’,谁掉了链子,我饶不了他”
另一边,教二旅721团团长丁胜,正和突击队长低声最后确认目标煤矿的草图:“记住,锅炉房旁边这个棚子,武工队说里面有两台车床,优先拆运,动作要狠要快,”更远处,骑兵团的战马衔枚疾走,马蹄都用厚布包裹着。
与此同时,几支精干的武工队队员,潜伏在目标矿区外围,最后核对着敌人的哨位和探照灯的规律。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摸掉了矿区外围的一个伪军哨兵。
凌晨三点,正是人最困倦的时候。
张百川站在临时指挥部里,手里握着怀表,面无表情。关政委和萧参谋长分站在两侧,神情严肃。电台静默,只有等待。
当时针精准地指向预定时刻,张百川猛地抬起头。
“开始,”
刹那间,死寂的晋中煤区边缘,杀声四起,
“打,”随着各级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突击队扑向一个个煤矿据点,机枪子弹狂风般扫向敌岗楼,爆炸声此起彼伏,瞬间将鬼子和伪军的防御体系撕裂。
“同志们,我们是八路军,来救你们了,跟我们走,”战士们砸开矿工棚屋的锁链,大声呼喊。
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矿工们从惊恐中回过神来,爆发出劫后余生的哭喊和呐喊,在带队干部的指引下,迅速向外转移。
“快,卸下这根轴,抬走,”工兵和挑选出来的战士,在武工队员的指引下,冒着可能残留的抵抗,用带来的工具疯狂拆卸着机器设备。
战斗在多个据点同时爆发,激烈而短暂,许多据点的伪军一触即溃,少数鬼子监护队负隅顽抗,很快就被精准的手榴弹和步枪点名清除。
榆次、阳泉城内的鬼子驻军被惊动了,电话线被打断,铁路被扒毁,增援部队刚出城不久,就遭到了358旅和359旅部队的顽强阻击和地雷阵的款待,寸步难行。
骑兵团在广袤的区域里纵横驰奔,制造了无数烟尘和声势,让鬼子一时无法判断八路军的主力究竟在哪里。
天色蒙蒙亮时,大部分突击部队已经带着缴获和解救的群众,消失在连绵的山峦之中,只剩下一些被炸毁的岗楼和空荡荡的厂房、矿洞,冒着缕缕黑烟,诉说着昨晚发生的一切。
指挥部里,捷报和战果统计陆续传来。
“报告司令员,政委,参谋长,教一旅报告,成功解救矿工八百余人,抢运车床五台,刨床两台,电动机三台,还有其他物资若干,正在撤回途中,”
“教二旅报告,缴获九二式重机枪一挺,步枪百余支,炸药一批,解救矿工五百余人,技术员十余名,拆卸设备正在运输……”
“358旅报告,成功阻击榆次援敌,毙伤鬼子百余,已安全脱离接触,”
萧参谋长拿着汇总的数据,脸上难掩兴奋:“司令员,政委,初步统计,我们这次至少解救了两三千矿工兄弟,抢到的机器设备能组建一个小型兵工厂的核心了,自身伤亡还不大,”
关政委也感慨道:“这是一场政治和军事的双重胜利啊,这些矿工兄弟回去,经过教育,都是我们最好的战士和工人,”
张百川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各个撤离路线,眉头却没有完全舒展“告诉各部队,不能松懈,鬼子吃了这么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撤回根据地的路上,要严防空中侦察和地面追击,特别是那些笨重的设备,一定要掩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