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无言以对,谁又能听不清皇帝言语中的悲痛之情呢?
自己栽培了数十年的长子,大楚的储君,平日里面温良恭俭,宽厚待人,处理朝政也极为妥善,可任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太子会在这个时候犯了这等糊涂……
虽说并没有明显的谋反举动,但是私藏甲胄之举,无疑已经坐实了谋反。
太子少师司马奕与太子少傅李纲面面相觑,此番太子惹下这等祸乱之事,或许会牵连到他们身上来。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冷眸望向太子少傅,忍着心中的不快:“太子少傅有何看法?”
李纲深呼一吸,说道:“陛下,此事实为蹊跷至极,毕竟我们都还没有见到太子本人,单凭这大理寺的口供,难道就可断定太子谋反之举吗?万一是有心之人暗害呢?”
皇帝不屑的挑哼:“那你倒是解释,大理寺的人去捉拿太子的时候,他为何一句解释也不出?他在东宫私藏甲胄,难道还不是谋反吗?”
“陛下,昔日的太子一向是端庄仁厚,论谁也不可能想到太子会谋反!再且说,关于私藏甲胄之事,太子身为储君,太子府又时常有卫兵出入,这也属于情理之中,并不代表着太子就要谋反呐!”
李纲的话语并未有任何起色,只见皇帝挑了挑眉:“那你倒是解释,他为何要派遣刺客刺杀礼部尚书,不知道他是朕任命的朝廷命官吗?”
李纲瞟了一眼站在身旁的白洛恒,继续拱手说道:“刺客之事极为蹊跷,太子本人又没有承认自己参与刺杀之事,陛下,恕臣直言,不如此案就交给您亲自来查办,毕竟太子身为储君,就算是有罪过在身,也应该由陛下你亲自审办,不可让官吏侮辱太子呀!”
皇帝听闻李纲此言,神色愈发阴沉,冷哼一声道:“太子少傅,你这是何意?莫非是觉得朕委派大理寺查办此案,是对太子不公?朕治理天下,一向赏罚分明,无论何人犯罪,都应按律处置,难道太子就可例外?”
李纲赶忙跪地,诚惶诚恐道:“陛下息怒,臣绝无此意。只是太子身份特殊,此案又疑点重重,若由陛下亲自过问,必定能查得水落石出,也可彰显陛下对太子的慈爱与公正,更能让天下臣民信服。”
皇帝眉头紧锁,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你起来吧。朕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此事关乎重大,若处理不当,恐会引发朝堂动荡。”
这时,一直未言语的中书令上前一步,恭敬说道:“陛下,太子少傅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大理寺已介入调查,且有了一定的证据。若此时将案件收回由陛下亲办,恐会让外界认为朝廷执法不公,对陛下的圣明声誉有所影响。依臣之见,不如让大理寺继续彻查,陛下可暗中派人监督,确保调查公正无误。”
皇帝微微点头,觉得中书令所言也在理。他目光扫向白洛恒,问道:“白尚书,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白洛恒心中一凛,赶忙出列,恭敬说道:“陛下,臣以为中书令与太子少傅所言皆有可取之处。如今证据虽指向太子,但太子平日的为人臣等也有目共睹,实在难以相信他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臣恳请陛下,容大理寺继续调查,臣愿竭尽全力协助,同时也望陛下给太子一个机会,让他能为自己辩解。若最终查明太子确有谋反之心,臣等定当严惩不贷;若太子是被冤枉,也不能让其蒙冤受屈。”
皇帝思索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就依你们所言。大理寺继续彻查此案,务必做到公正严明,不得有丝毫偏袒。白尚书,你协助大理寺,若有任何进展,即刻向朕汇报。”
大理寺卿李存哲与白洛恒赶忙跪地领命:“臣遵旨!”
皇帝又看向太子少傅与太子少师,严肃说道:“你们二人是太子的老师,平日里对他教导颇多。如今太子出了这等事,你们也需反思。若太子真的谋反,你们也难辞其咎。”
太子少傅与太子少师脸色一白,赶忙跪地:“陛下教训得是,臣等定当深刻反思,协助陛下查明真相。”
皇帝挥了挥手,疲惫地说道:“都退下吧。希望你们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结果,莫要让朕失望。”
众人告退,走出偏殿。
白洛恒只觉得自己的心情此时无比复杂沉重,在天牢之上,太子似乎并未否认派遣刺客刺杀自己。
审核太子之时,观察他神色,也似乎并未有任何冤屈,若真是太子,那他又为何要这样做?
身为储君,也就是未来的天子,为何还要亲自去以身试险呢?
行走之中,白洛恒无意间便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缓缓而来。
“周将军?你怎会前来?”
周云庆看见是白洛恒脸色一阵意外闪过。
“白尚书,你又怎会在此处?”
白洛恒如实回答:“因为太子一事,陛下召我等几位朝廷重官商议,要如何处理。”
周云庆听完点了点头,嘴角轻笑:“那……陛下决定如何处置太子一事?”
白洛恒茫然的摇了摇头:“陛下也不相信太子会做出谋逆之举,令大理寺卿再次严查此事!”
周云庆听完,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奉陪了,白尚书请便吧!”
说完,便绕过白洛恒,直往大殿之中而去……
白洛恒不知这周云庆忽然身着朝服,来到此处找皇帝所为何事,但他也无心考虑此事了,很快便离开了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