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的晨光比往日更暖,神脉眼苏醒后的第十天,融水顺着河道往下淌,在草原上汇成小小的溪流,溪边的草已经泛出嫩绿,偶尔能看见几只早起的牛羊低头饮水,尾巴轻轻扫过沾着露水的草叶 —— 这是我们守护的成果,是地脉顺了、自然归位的模样。
我蹲在灵莲旁,把冰晶轻轻放回岩石缝里 —— 它的冷光已经恢复清冽,与灵莲的气息重新缠在一起,像从未离开过。旁边的雪莲玉也稳稳放在神脉眼的气口处,玉的暖光与地脉气融在一起,在雪地上映出淡淡的光晕,“不能带走它。” 我对凑过来的小木说,“冰晶是雪山的,雪莲玉是神脉眼的,它们在这里才能发挥作用,带走了,雪山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小木点点头,灵虫们的绿光落在冰晶上,轻轻蹭了蹭,像是在告别。“灵虫说它会好好守着灵莲,守着神脉眼。” 他把之前登山队送的玉米叶蚂蚱放在灵莲旁,“这个留给它做伴,以后我们想雪山了,灵虫就能通过蚂蚱的气,看到这里的草长得多绿,水有多清。”
周玄正在收拾登山队留下的装备 —— 雪崩预警仪被固定在山口的岩石上,屏幕上亮着 “雪层稳定” 的提示,旁边贴了张用藏汉双语写的便签,告诉路过的牧民或登山队,如何用它预警危险;两件冲锋衣叠放在预警仪旁,里面裹着那本年轻队员的笔记本,笔记本最后一页画着雪山主峰,旁边写着 “守护比征服更重要”。“这些装备在这里比在我们手里有用,” 他说,玄鸟杖往山口的方向指了指,“以后有人来雪山,就能靠它们安全行走,不会再像之前的登山队那样迷路。”
苏清月则在整理经卷和佛珠 —— 活佛赠的佛珠被我戴在手腕上,珠尾的银质法轮泛着温润的光,与掌心里的黄铜指南针呼应;经卷被小心地放进防水袋里,最后一页的 “雪山灵莲图” 上,被我们添了一笔小小的神脉眼,标注着 “苏醒于晨光,护草原众生”。“收到火山那边的求助信了,” 她把平板电脑递给我,屏幕上是火山的卫星图,暗红色的轮廓在地图上格外醒目,“当地的村民说,最近火山的震动越来越频繁,山顶的烟也变浓了,地里的庄稼都蔫了,他们担心火山会喷发,伤了人和地。”
我接过平板,手指划过火山的轮廓 —— 与雪山的雪白不同,火山的山体是深褐色的,山顶的火山口冒着淡淡的青烟,周围的土地泛着焦黄色,像是被热气烤过。“火山的地脉气是炽热的,” 周玄凑过来看,“和雪山的清冽气正好相反,雪山要‘抑’,火山要‘疏’,不能用硬挡的方式,得顺着岩浆的流向,把多余的热气引走,不然会越堵越烈。”
收拾好东西,我们往山口走,雪灵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那里,它的长毛上沾着细碎的雪粒,琥珀色的眼睛望着我们,没有靠近,却也没有离开。走到它身边时,它突然轻轻低吼一声,往我们手里推了一块小小的雪晶石 —— 石面上映着雪山的倒影,是它从自己的长毛里扒下来的,“是给我们留纪念的。” 苏清月轻声说,“它知道我们不会再带走雪山的任何馈赠,所以用自己的气息凝成晶石,让我们记得这里的地脉,记得这里的守护。”
我接过雪晶石,指尖刚碰到它,就觉得一股清冽气顺着手臂往上爬,与手腕上的佛珠暖光相遇,形成一道小小的光环。雪灵见我们收下,往后退了两步,转身往雪山深处走,走了几步又回头,对着我们的方向轻轻晃了晃长毛 —— 像是在说 “一路平安,记得常想雪山”。
车子驶离山口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雪山主峰在晨光里闪着淡金的光,灵莲所在的岩石坡泛着青白的冷光,山口的预警仪屏幕亮着,像一颗小小的星星,守着这片土地。“其实我们没做什么,” 我轻声说,“只是顺着自然的节奏,帮雪山找回了平衡,真正守护这里的,是雪灵,是灵莲,是每一个尊重自然的人。”
“火山也一样。” 苏清月说,平板上的火山数据在缓慢更新,“当地的村民已经在尝试用传统的方法疏导热气,比如在火山周围挖浅沟,让热气顺着沟散出去,只是效果不好,浅沟很快就被烤干了 —— 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救’他们,是我们帮他们找到更顺地脉的方法。”
车子渐渐驶离雪山地带,路边的景色从雪白变成了丹霞红,再往前,连绿色的草都少了,只剩下耐旱的灌木,贴着地面生长。小木趴在车窗边,灵虫们的绿光变得有些不安,不再像在雪山时那样舒展,而是缩成小小的光团,偶尔对着远处的天空晃一下 —— 那里的空气已经带着淡淡的热气,不像雪山的清冽,是带着焦灼感的暖。
“灵虫说前面的气好热!” 小木皱着眉头,把灵虫笼抱得更紧,“像刚烧开的水,烫得它们不敢靠近,陈阿狗大哥,火山是不是像个大炉子,会把周围的东西都烤焦呀?”
“不是炉子,是‘生命’。” 我摸了摸他的头,把雪晶石放在灵虫笼旁 —— 晶石的清冽气稍微缓解了灵虫的不安,“火山的地脉气是炽热的,像大地的心跳,跳得太快了,就会不舒服,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它停下来,是帮它慢慢跳,跳得稳一点,不让它因为太快而伤到自己,也伤到周围的人。”
周玄打开玄鸟杖,杖头的蓝光往车窗外探了探,很快就变得有些刺眼,“热气已经影响到这里的地脉了,” 他说,“地下的岩层温度比正常高了十度,再往前,可能会遇到干裂的土地,车要开慢些,别陷进去。”
苏清月则在研究火山的地质图,手指在屏幕上划过一条条红色的线 —— 那是推测的岩浆流动路线,“最危险的不是火山口,是这些‘隐裂带’,” 她指着一条靠近村庄的红线,“岩浆可能会顺着隐裂带流到村庄下面,表面看不出来,等发现时就晚了 —— 我们得先找到这些隐裂带,帮村民把热气从隐裂带引走,而不是堵在地下。”
我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佛珠,珠尾的法轮轻轻转动,像是在感应前方的地脉气。突然想起从秦地古道出发,到现代都市的电子干扰,清溪村的邪术反噬,高原的锁脉符,雪山的神脉眼,每一次守护的地脉都不同,有的冷,有的暖,有的顺,有的乱,但核心从来都没变过 —— 不是我们要 “掌控” 地脉,是我们要 “理解” 地脉,顺着它的脾气,帮它找回平衡。
“火山的村民会不会像之前的老根叔那样,用邪术呀?” 小木突然问,灵虫们的绿光还在不安地晃,“他们要是怕火山喷发,会不会用不好的法子,反而让地脉更乱?”
“不会的。” 苏清月笑着说,“他们已经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疏导,说明他们知道要‘顺’着来,不是‘逆’着来 —— 我们要做的,只是帮他们把方法变得更有效,比如用之前在雪山学到的‘平衡’理念,用温和的东西中和热气,而不是用冷的东西硬压,那样会像冰碰到热水,反而会炸开。”
车子继续往前开,远处的火山轮廓越来越清晰,山顶的青烟也越来越浓,像一条黑色的带子,绕着火山口转圈。路边开始出现零星的村庄,村民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挖浅沟,沟里铺着一层湿润的黏土,试图让热气通过黏土散出去,只是沟里的黏土很快就被烤得干裂,露出下面的焦土。
“快到了。” 周玄放慢车速,玄鸟杖的蓝光变得更亮,“前面就是村民说的‘热沟’,隐裂带就在沟下面,我们先去那里看看,测测地下的温度和热气流动的速度,再想办法。”
我望着远处的火山,心里没有紧张,只有平静 —— 就像面对雪山的雪崩,面对高原的邪术师,每一次新的守护,都是一次新的理解,理解自然的不同面貌,理解地脉的不同脾气。雪山的冷需要冰晶的 “抑”,火山的热需要疏导的 “顺”,本质都是 “不与自然为敌,只与自然为友”。
小木的灵虫们渐渐适应了热气,绿光慢慢舒展,开始对着 “热沟” 的方向晃,像是在帮我们寻找热气最浓的地方。我摸了摸口袋里的雪晶石,它的清冽气还在,像一颗小小的定心丸,提醒我们无论面对多热的地脉,都要保持冷静,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车子停在 “热沟” 旁,村民们纷纷围过来,手里拿着锄头和水桶,脸上带着期待,也藏着一丝不安。“你们终于来了!” 一位年长的村民握着我的手,他的手心满是老茧,还带着泥土的气息,“这几天沟里的热气越来越浓,晚上都能看到沟里冒白烟,我们怕…… 怕火山会真的喷发,把村子淹了。”
我点点头,指了指 “热沟” 的方向:“我们先测测地下的情况,别慌,地脉的气是能顺的,只要找到它的流动路线,就能把热气引走,不会让它伤了村子。”
周玄已经拿出玄鸟杖,往 “热沟” 里探了探,杖头的蓝光瞬间变得炽热;苏清月打开测地仪,屏幕上的温度数据跳得厉害,比正常地脉高了近三十度;小木的灵虫们则飞进 “热沟”,绿光在沟里转了一圈,然后对着沟中间的位置猛晃 —— 那里的热气最浓,也是隐裂带的核心。
我望着 “热沟” 里的白烟,望着远处的火山口,心里突然明白,离雪山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前往火山不是挑战,是新的理解。自然的面貌有很多种,雪山的清冽,火山的炽热,草原的辽阔,村庄的质朴,但它们的核心都是 “生命”,是地脉的跳动,是众生的安乐。
我们的脚步,会继续朝着需要守护的地方走去,带着雪山的馈赠(不是冰晶,是守护的信念),带着佛珠的祝福,带着灵虫的感应,带着不变的初心 —— 顺势而为,共生共荣,让每一片土地的地脉都能平稳跳动,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自然的怀抱里安乐生活。
火山的风带着热气吹在脸上,却不觉得灼人,因为我们知道,只要顺着它的节奏,再热的地脉,也能找到温和的疏导方式,就像雪山再冷的气,也能找到平衡的温暖一样。
我们的守护,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