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知道接下来的话可能会涉及到重要的情报。
李方清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
“克连王国的两个男爵,他们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频繁为了土地的归属而争执不休。”
许褚心中一震,他对克连王国的内部纷争也有所耳闻,知道这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李方清的语气变得坚定:
“许褚,我们需得时刻保持警惕,确保燕赵领地的安全。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克连王国的动向,以免被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许褚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主公,您放心,我定会加强巡逻,绝不让任何威胁靠近我们的领地。”
李方清拍了拍许褚的肩膀,以示鼓励:
“有你在,我安心不少。我们继续前行吧,早日抵达新赐领地,为燕赵开拓新的未来。”
许褚点头应允,随即催促战狼加速,与李方清并肩而行,朝着新赐领地的方向前进。
李方清一行人来到了新赐封的第一个村庄——“辉耀村”。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与这个名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村庄一片破败,房屋大多墙壁倒塌,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七零八落,许多房屋的门窗破旧不堪,有的甚至只用破布遮掩。
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两边的田地杂草丛生,显然已经很久没有耕种了。
村民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助。
许多孩子赤着脚在泥泞中奔跑,却也掩饰不住他们的饥饿与瘦弱。
李方清看着这一切,眉头紧锁,不禁疑惑地说道:
“这个村庄与‘辉耀’之名相差甚远啊。”
李方清立刻说道:
“放粮!”
许褚立刻下马,大声回应:
“得令!”
他迅速组织燕赵兵卒。
兵卒们训练有素地打开后边马车上的车厢,卸下一袋袋粮食,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道路一侧。
村民们听到李方清的话,纷纷围了上来。
消息在人群中迅速传开,村民们互相转告:
“领主大人要放粮了!”
不少村民眼中闪过惊喜与希望,纷纷前来领取。
大部分村民们很朴实,他们自觉地排起长队,安静地等待领取粮食。
李方清看着这些朴实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然而,队伍中却有几个着急忙慌的人,他们试图插队,想要抢先一步拿到粮食。
“让我先拿点粮食,我家人都快饿死了!”
一个满面虬须的汉子试图挤到队伍前面,眼中满是焦虑。
许褚目光如炬,冷声呵斥:
“排队领粮,不得插队!”
他的声音威严而有力,犹如平地起惊雷,震得那汉子身体一抖。
那汉子听到这话,身体一僵,他看到许褚那如山岳般威严的眼神,心中一惧,不敢再向前挤。
他灰溜溜地退到队伍末尾,老老实实地排队。
李方清见状,微微点头,说道:
“粮食足够,大家都不要着急,按顺序来。”
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让村民们心安。
队伍逐渐恢复了秩序,村民们一个个走上前,领取粮食。
他们双手接过粮食,眼中满是感激,纷纷向李方清道谢:
“多谢大人!”
“大人仁慈!”
李方清微笑着回应每一个人,眼神中满是关切。
李方清看着村民们领粮的场景,心中暗自思忖:
一定要让这个村子重新焕发生机,让“辉耀村”名副其实。
李方清站在马上,高举子爵徽章,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庄重宣布:
“我是燕赵三等子爵李方清,奉国王陛下之命,特来收编此地。”
许褚随即高举都城通告,展开宣读,通告上明确写到:
“燕赵三等子爵李方清,因剿匪有功,扩封领地,赐封燕赵领地附近三个村庄,分别为辉耀村、丰登村、祥和村!”
李方清补充了一句:
“此乃陛下对燕赵领地的嘉奖,更是对各位百姓的恩赐。
从今往后,你们皆是燕赵领地的子民,我会带领大家重建家园,共迎富贵。”
李方清的话音刚落,辉耀村的村民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那声音震耳欲聋,充满了无尽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村民们的情绪如同点燃的火把,瞬间燃烧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李大人万岁!”
一个老人突然高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泪水的颤抖,手中的拐杖敲得地面咚咚作响。
他身旁的老伴早已泣不成声,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说着:
“感谢李大人,终于有活路了。”
一群妇女激动地围了上来,她们眼中闪烁着泪花,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李大人,您就是我们的救世主啊!”
一位年轻的母亲紧紧抱着怀中的孩子,泪水不断滑落,滴在孩子的头上。
“孩子,以后我们有饭吃了,不再饿肚子了。”
几个年轻的村民更是激动得手舞足蹈,他们互相击掌,欢呼雀跃。其中一人高声喊道:
“跟着李大人,我们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这句话如同火种,瞬间点燃了更多人的热情,周围的欢呼声变得更加热烈。
李方清看着眼前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一刻,自己不仅仅是一个领主,更是这些百姓的希望。
他深知责任重大,但同时也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他再次高举子爵徽章,大声说道:
“乡亲们,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会尽我所能,带领大家重建家园,让我们的村庄真正焕发出‘辉耀’的光芒!”
“叮,恭喜领主李方清开辟新村庄——辉耀村。”
也就在这时,李方清发现系统地图中,自己领土范围扩张了一部分。
“叮,恭喜领主李方清人口+200。”
李方清一行人继续前行,不久便抵达了祥和村。
这个村庄虽不繁华,却透着一股宁静与和谐。
村口的石碑上刻着“祥和村”三个字,字迹虽被岁月侵蚀,却依旧清晰可辨。
村庄的房屋多为低矮的茅草屋,墙壁由泥土夯实而成,虽显简陋,却整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