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臣递交了退休申请。
对于这个级别的领导,纪委的离任审计需要进行得格外仔细。
审计组组长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姐,她看着审计报告,不禁感慨:
“孟书记,您工作这么多年的工资收入加起来,还不及您名下那套法租界别墅价值的零头啊。”
孟燕臣淡淡一笑:
“那是我母亲傅闻樱女士留下的遗产。她常说,物质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精神财富才是永恒的。”
大姐翻看着档案:
孟燕臣任职期间,从未向组织申请住房和公车福利,上下班坚持自己开车,直到五十岁以后,需要出席的会议实在太多、太忙,才接受单位提供的司机和公务配车。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把所有的子女抚养费补贴和公积金都捐给了市福利会的早产儿救助基金。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审计大姐轻声感叹。
“现在这样的领导干部不多了。”
退休仪式上,孟燕臣的告别演讲简短而深刻:
“有人问我一辈子图什么?我图的是市民看病更方便些,孩子成长更健康些。现在,该去图我太太的笑容了。”
台下掌声雷动。
许多老部下红着眼眶。
仪式结束后,孟燕臣独自整理办公室。
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只带走两个纸箱,一箱工作笔记,一箱家人照片。
最后放进去的是王小河三十五岁时与他的合影,背面写着:
致燕臣,兵分两路,顶峰相见。
……
王小河只身赴欧洲,银龄之际重读本科。
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就是个下马威。
考古系的课程强度远超小河预期,更何况授课还用的是一门全新的荷兰语。
全天课程结束后,她累得头晕耳鸣,回到租住的公寓后连澡都没洗,一头栽倒在床上,一口气睡了十二个小时。
第二天清晨,小河被厨房飘来的香味唤醒。
她揉着眼睛走进厨房,看到系着围裙的孟燕臣正在煎蛋。
“燕臣,你什么时候来的?你不是说好还要再干两年吗?”
小河难以置信。
孟燕臣推推金丝眼镜,语气平静:
“六十五岁,也到时候了。再说……”
他难得地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
“某人都要去探索新的世界了,总不能把我一个人还扔在小小的办公室里吧?”
孟燕臣牛奶递给她:
“从今天起,我是你的全职陪读,担任包括但不限于厨师、家庭医生、心理辅导师……”
于是,王小河的银龄留学生活就在这种特殊关照下开始了。
每天清晨,孟燕臣会准时叫她起床,准备好营养早餐和当天课程材料。
每次她想熬夜赶论文时,都会被他准时没收电脑。
最让小河感动的是,孟燕臣真的在陪伴和体验小河的生活。
他会去旁听她的每一场讲座,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做笔记,会在图书馆帮她查资料,甚至学会了使用考古系的3d扫描仪。
“燕臣,你其实不用这么辛苦的。”
某天深夜,小河看着还在跟她一起啃人类学厚厚外文参考书的丈夫,忍不住说。
孟燕臣从老花镜上方看她一眼:
“不辛苦。比坐在台子上给几百人开会轻松多了。而且很有趣。原来考古和医学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是在探索生命的未知。”
小河笑了,凑过去在他脸颊亲了一下:
“谢谢你。”
……
王小河跟同学处得极好,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丝毫没有代沟。
同学们都羡慕她:
“王,你爸爸真好!还特地来陪读!”
小河笑着纠正他们:
“你们可千万别在他面前这么说啊,那是我先生!”
然后收获一片惊呼:
“哇!太浪漫了吧!你们差那么多岁是怎么在一起的?”
其实孟燕臣并不显老态,相反,他依旧高大挺拔,面容俊朗,时间留给他的印记只有沉淀下来的智慧、雍容与儒雅。
只是小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太多了,她的眼神和笑容依旧如二十几岁那般天真明朗。
……
每个周末,他陪她逛遍欧洲各大美术馆,用她的学生证买打折票。
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王小河像个小姑娘一样,在博物馆里兴奋地跑来跑去。
最后,她站在《星空》前久久不动,因感动而产生的生理性泪水充盈眼眶。
“燕臣,你知道吗?”
她轻声说:
“我早就听说这里有很多真迹了,也曾经想来看看,但一直忙着读书、工作、升职、养孩子……因公出差,总是来去匆匆,没时间、也没心情,就一直没能实现。”
孟燕臣轻轻握住她的手:
“现在实现也不晚。”
夕阳西下,两人坐在博物馆前的台阶上分享一个冰淇淋。
王小河突然说:
“其实我最近总是在想,如果年轻时没有学城市规划,而是学了考古学、人类学或者博物学,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不一定。我认为现在更好。”
孟燕臣认真地说:
“因为现在的你更懂得欣赏世界的美好。二十岁的王小河可能会急着拍照分享,五十五岁的王小河却懂得静静地感受。”
小河靠在他肩上,笑了:
“孟先生什么时候变成哲学家了?”
“从陪太太留学开始。”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银发。
“谢谢你带我来体验这么美的世界。”
运河上吹来温柔的风,拂过这对夫妻。
不远处,一群年轻学生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也许在某个瞬间,他们也会想象,当自己年华老去,是否也能如此相爱,如此自由,如此恣意洒脱地活着。
他看着眼神明亮的妻子,突然理解了一句话:
爱一个人,不是把她束缚在身边,而是陪她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成功,不是位高权重,而是有能力守护所爱之人追逐梦想的权利。
而对王小河来说,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迟迟不肯出发的脚步。
她很庆幸,在五十五岁这年,终于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
至于下一步?
无论如何,都是美好的未来。
因为她知道,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握着她的手,陪她一起。
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直到更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