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中心的名优商品展销会,成了腊月里市民最大的消遣。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喇叭里播放的《常回家看看》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世纪末最鲜活市井图景。“林记”的仿古展位,因其独特的风格和现场表演,俨然成了整个A区的焦点。
展销会进行到第三天,火爆依旧。李工现场制作的点心几乎一出炉就被抢购一空,方芸带着几个姑娘嗓子都快说哑了,王胖子收钱收到手软,带来的备用零钱(主要是十元、五元的纸币和一把把硬币)几度告急。晓燕坐镇后方,一边协调从厂里紧急调货的“三蹦子”(三轮摩托车),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就在这一片繁忙中,一位不速之客,晃悠到了“林记”的展位前。
这人约莫四十多岁,梳着个油光水滑的三七分头,穿着一件当时颇为时髦但略显褶皱的皮夹克,腋下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人造革手包。他先是像普通顾客一样,凑近看了看李工的手艺,嘴里“啧啧”有声,然后又瞄了瞄价格牌,眉头挑了挑。
他没急着买,反而掏出一包“红塔山”,弹出一根,凑到正在帮忙维持秩序的王胖子身边,颇为熟络地递过去:“兄弟,来一根?”
王胖子忙得脚不沾地,摆摆手:“谢谢,不会。您要买点心那边排队。”
皮夹克男人自己点上烟,吐了个烟圈,压低声音说:“哥们儿,不忙。打听个事儿,你们这摊儿,谁是管事的?”
王胖子警惕地看了他一眼,指了指正在清点货单的晓燕:“我们林董事长。”
皮夹克男人眼睛一亮,整了整夹克,踱步到晓燕面前,从手包里摸出一张名片,双手递上,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林董事长?久仰久仰!鄙人姓魏,魏大刚,‘发达商贸有限公司’的经理。幸会幸会!”
晓燕接过名片,纸质粗糙,上面用夸张的字体印着“经理魏大刚”以及一个寻呼机号码,业务范围涵盖“五金交电、日用百货、糖酒副食”,堪称包罗万象。她保持礼貌的微笑:“魏经理,您好。请问有什么事?”
魏大刚左右看了看,声音又低了几分,带着几分神秘:“林董,我看你们这生意,火!太火了!不过,您不觉得,这展会地方还是太小,顾客也就本市这么些人,有点……局限了?”
晓燕不动声色:“魏经理的意思是?”
“渠道!关键是渠道!”魏大刚一拍大腿,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我在邻省好几个市都有关系!百货公司、供销社,熟得很!你们‘林记’的点心,要是能通过我的渠道铺过去,那销量,翻几番都不是问题!”他边说边比划,唾沫星子差点溅到晓燕的脸上。
晓燕心里明白了,这是个“倒爷”,或者说,是九十年代非常活跃的那种“中间商”。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各地市场的差异,倒买倒卖,赚取差价。
“谢谢魏经理好意。”晓燕婉拒,“我们目前产能有限,先稳固本地市场再说。”
“哎哟,我的林董事长诶!”魏大刚一副“你太保守”的表情,“机会不等人啊!现在正是打名气的时候!这样,你们给我个优惠的代理价,我保证,一个月内,让‘林记’的点心,摆上邻省至少五个地级市的柜台!”他说着,又拍了拍腋下的手包,暗示资金雄厚。
这时,李工那边一锅新的“流金岁月”酥出炉,香气四溢。排队的人群一阵骚动。魏大刚抽了抽鼻子,话锋一转:“不过林董,咱们做生意讲诚信。你这点心,味道是没得说,但这包装……是不是太朴素了点?”他指着那精美的年画包装盒,“好看是好看,但成本高吧?我跟你说,现在老百姓认实惠!你换个简单的塑料兜,价格降下来,走量才快!”
这话可戳到李工的肺管子了。他刚好端着一盘切好的点心过来给晓燕尝火候,一听这话,牛眼一瞪:“塑料兜?那是装点心的吗?那是装猪饲料的!我们‘林记’的点心,就得配这盒子!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不能变!”
魏大刚被李工吼得一哆嗦,但马上又堆起笑:“老师傅,您别急嘛!我这不也是为了你们好?市场经济,得灵活!你看那边,”他指了指对面一个卖饮料的展位,那里正在用大喇叭喊着“喝饮料,抽大奖,头奖彩电一台!”“看看人家,那才叫会做生意!”
方芸正好过来补货,听见这话,忍不住小声嘟囔:“那是噱头,我们是实打实的品质。”
晓燕看着眼前这位口若悬河、观念迥异的魏经理,是又好气又好笑。她清楚,这种人代表着这个时代一种急功近利的商业思维,但他的话里,也并非全无道理,比如关于渠道的设想。
她正想着如何得体地结束这场对话,又一个声音插了进来。
“晓燕姐!可算找到你了!”一个穿着邮局制服、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年轻小伙挤了过来,车后座驮着两个沉甸甸的编织袋,“有你的包裹!从南方来的,说是样品!你这bp机怎么呼了没回音啊?我只好给你送这儿来了!”
是邮递员小张。晓燕这才想起,为了展会清净,她把bp机调成了震动,可能没感觉到。她连忙道谢,和小张一起把编织袋卸下来。打开一看,里面是几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还有几本港台地区的食品包装设计图册,是顾知行托那位做会展的朋友寄来的参考样品。
魏大刚好奇地凑过来,拿起一本彩色铜版纸印刷的图册,翻开一看,眼睛都直了。上面那些设计时尚、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包装,跟他刚才说的“塑料兜”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这是……”他讪讪地,有点接不上话。
晓燕拿起一份新型的、带有自封口的食品级塑料袋样品,对魏大刚笑了笑,语气平和却坚定:“魏经理,谢谢您的建议。不过,‘林记’的路子,是品质和文化。包装是衣服,得体大方很重要,但不能为了便宜就衣衫褴褛。至于渠道扩张,”她看了一眼那本精美的图册,“等我们内功练好了,自然会考虑。到时候,或许还真需要您这样消息灵通的朋友帮忙。”
这番话,不卑不亢,既拒绝了对方不靠谱的提议,又留了一丝未来合作的可能。魏大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终讪讪地说了句“那……那再联系”,夹着他的手包,灰溜溜地钻进了人群。
李工冲着魏大刚的背影哼了一声,继续回去揉他的面。方芸和王胖子忍不住偷笑。邮递员小张挠挠头,不明所以地骑着自行车走了。
晓燕看着脚边的样品和图册,又望了望眼前熙熙攘攘、充满烟火气的展会,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新旧观念碰撞,牛鬼蛇神齐飞,但终究,踏实做事、坚守内核的人,会走得更远。展会不仅是卖货的战场,也是照见世间百态的舞台。而“林记”和她林晓燕,正在这个舞台上,学着如何应对各种风云,稳稳地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