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亮口中“陌生叔叔”的异常举动,让余晚星心里隐隐不安。她悄悄走到门口张望,却没看到可疑人影,或许是对方已经离开,也或许是许亮看错了。虽然暂时没发现异常,但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小吃铺名气渐长,难免会引来各种目光,除了警惕,更要做好内部管理,用高效的运营和稳定的品质筑牢根基。
此前,虽然明确了分工,但高峰时段仍会出现出餐延迟的情况,核心问题在于制作流程存在冗余。余晚星决定从流程优化入手,提升整体效率。当天闭店后,她召集大家一起梳理从食材采购到顾客取餐的全流程,逐一排查可以改进的环节。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发现了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馅料制作集中在早上,高峰时容易断供;二是食材存放分散,取用不便;三是制作区和打包区距离较近,高峰时容易拥挤。针对这些问题,余晚星制定了三项优化措施:
1. 馅料提前预制,分时段制作:将部分耐存放的馅料(如猪肉馅、豆沙馅)提前一晚制作好,密封冷藏保存,确保新鲜的同时,减少早上的工作量;易变质的馅料(如韭菜馅)则分批次制作,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各补充一次,避免浪费和断供。
2. 食材分类归置,定点存放:在后厨划分出明确的食材存放区,将面粉、大米等主食放在靠门的储物柜,方便取用;将蔬菜、肉类等新鲜食材放在通风的竹篮里,按“清洗区→切配区→制作区”的顺序摆放,减少来回搬运的时间;厨具也按使用频率分类悬挂,常用的刀具、砧板放在操作台上,不常用的收纳在柜中。
3. 分区作业,减少交叉:将临街窗口划分为“制作区”和“打包区”,中间用隔板隔开。余晚星和刘嫂在制作区专注制作小吃,牛婶和阿强在打包区负责接单、打包,许明则在前堂和后厨之间协调,传递订单和补充物料。这样一来,各区域各司其职,避免了高峰时的拥挤和混乱。
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新流程,余晚星还带领大家进行了几次模拟演练。演练中,她故意模拟高峰时段的订单量,观察大家的配合情况,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环节。阿强手脚麻利,很快就适应了打包区的节奏;刘嫂虽然刚开始有些不熟练,但经过几次演练,也能熟练地按批次制作馅料;许明则精准地协调着各区域的物料供应,确保流程顺畅。
第二天正式推行新流程后,效果立竿见影。早上,大家按照提前预制的馅料清单准备食材,节省了大量时间;高峰时段,制作区和打包区分区作业,出餐速度比之前提升了近三成;食材定点存放,取用方便,再也没有出现过“找不到食材”的情况。
一位熟客惊讶地说:“老板娘,今天出餐怎么这么快!我刚点完,没多久就拿到了!”余晚星笑着说:“我们优化了制作流程,就是为了让大家少等一会儿!”顾客们纷纷点赞,对小吃铺的满意度更高了。
看着高效运转的小吃铺,余晚星心里很是欣慰。她知道,流程优化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让小吃铺的运营更加规范,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就在这时,阿强突然跑来对余晚星说:“老板娘,刚才我去面粉铺提货,老板说最近面粉供不应求,以后可能要提前三天预订才能拿到货,而且价格还要涨一些!”余晚星心里一沉,面粉是制作小吃的核心食材,要是供应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如何解决面粉供应的难题,成了她需要面对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