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大叔的次日清晨,余晚星坐在小吃铺的长凳上,看着刚张贴好的价目表,心里却在盘算着一个紧迫的问题——帮工。她很清楚,小吃铺开张后,单靠自己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既要制作包子、熬粥、拌凉菜,又要收银、招呼顾客,一旦遇到早高峰,很可能手忙脚乱,甚至耽误出餐,影响顾客体验。
想要找帮工,首先得明确自己的需求。余晚星从布包里掏出小本子,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一条条梳理着帮工的标准。第一个标准,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必须是手脚麻利。早餐和午餐时段是客流高峰,顾客大多赶时间,帮工需要快速完成洗菜、切菜、端面、收拾餐桌等工作,不能拖拖拉拉。如果动作迟缓,不仅会影响出餐速度,还可能让顾客不耐烦,流失客源。
第二个标准是人品可靠。这一点对余晚星来说尤为关键,因为她的小吃之所以独特,全靠灵泉水和空间食材。帮工需要在小吃铺长期工作,难免会接触到食材的处理过程,如果人品不端,不仅可能泄露秘密,甚至还可能出现偷拿食材、私自收钱等问题。所以,帮工必须是老实本分、值得信任的人。
第三个标准是能长期稳定工作。小吃铺刚开业,需要建立稳定的运营流程,帮工频繁更换会打乱节奏,还需要重新培训,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她希望找一个生活有压力、需要一份稳定收入,能够长期留下来工作的人。
梳理完标准,余晚星开始在脑海里筛选村里的人选。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性子浮躁,要么想着外出打工,要么眼高手低,不愿意做这种“伺候人”的活,而且他们嘴巴碎,容易泄露消息,显然不符合要求。中年男性大多在地里干活,或者有自己的营生,很少有人愿意来小吃铺当帮工。
这么一来,目标就锁定在了村里的中年女性身上。她们大多勤劳踏实,做事细心,而且很多人为了补贴家用,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余晚星仔细回忆着村里中年女性的情况:张婶性子太急,容易和顾客起冲突;李婶家里事情太多,经常请假;王婶身体不太好,干不了重活……一个个排除下来,竟然没有一个完全符合条件的。
就在余晚星有些发愁的时候,突然想到了王大娘。王大娘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人,而且人脉广,对村里人的情况了如指掌。或许,她能推荐一个合适的帮工人选。
余晚星立刻锁好小吃铺的门,朝着王大娘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她心里既期待又忐忑,希望王大娘能给她推荐一个满意的帮工。
来到王大娘家,余晚星说明来意后,王大娘笑着说:“晚星啊,你算是找对人了!村里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牛婶。”
“牛婶?”余晚星愣了一下,她对牛婶的印象不多,只知道她是个寡妇,独自抚养一个十岁的儿子,生活过得很拮据。
王大娘点点头,详细介绍道:“是啊,牛婶今年四十多岁,丈夫早逝,一个人拉扯着孩子,日子过得不容易。但她人很勤劳,平时在村里帮人干活,手脚麻利得很,而且做事细心,从不偷懒耍滑。最重要的是,她人品好,老实本分,绝对可靠。”
听王大娘这么一说,余晚星心里顿时有了底。牛婶既符合手脚麻利、人品可靠的标准,又因为生活拮据,肯定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能长期稳定下来。这简直就是她理想中的帮工人选!
她连忙向王大娘道谢:“谢谢王大娘,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我这就去牛婶家拜访,问问她愿不愿意来我这里帮忙。”
王大娘笑着说:“去吧去吧,牛婶人很和善,你好好跟她说说,她肯定会考虑的。”
余晚星告别王大娘,脚步轻快地朝着牛婶家走去。她心里充满了期待,希望能顺利说服牛婶加盟。可她不知道的是,石老三已经从村里的闲言碎语中得知了她要找帮工的消息,正琢磨着要从中作梗,给她找不痛快。一场新的风波,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