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夜风带着凉意,吹得窗纸轻轻作响。余晚星坐在油灯下,手里拿着一张画满圈的草纸——上面写着“张叔起疑”“同行打听”“黑影跟踪”三个关键词,这是她梳理出的变现路上最可能遇到的风险。白天黑影在院外偷听的场景还在眼前,她知道,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才能让计划走得稳。
“张叔那边最要小心。”余晚星对着草纸喃喃自语。张叔常年做生意,眼光毒辣,空间食材品质太稳定,次次都鲜嫩饱满,时间久了肯定会起疑。她在“张叔起疑”旁边画了个叉,写下应对办法:每月故意中断1-2次供货,借口“后山连着几天下雨,野菜烂了”或者“鸡鸭要留着下蛋,舍不得宰”,让供货节奏看起来“时有时无”,符合“采挖\/家养”的不确定性,避免因“太稳定”露馅。
接着,她看向“同行打听”。镇上就那么几家铺子,空间食材要是卖得好,肯定会有人眼红,过来打听货源。余晚星想了想,在旁边写下“模糊应对”:有人问就说“后山碰运气挖的,看天吃饭”,要是追问具体位置,就说“深处太危险,不敢带别人去”,把话题引到“安全”上,断了对方想跟风的念头。
最后是“黑影跟踪”。这是最让她担心的风险——黑影要是发现她频繁去张叔铺子,肯定会顺着这条线查下去,甚至可能对张叔下手,逼问货源。余晚星皱着眉,在草纸边缘画了个圈:每次去镇上都绕不同的路,供货时间也不固定,有时候清晨去,有时候午后去,避开固定规律;要是发现被跟踪,就先去别的铺子转一圈,比如买包盐、扯块布,再去张叔那里,装作“顺便送货”,降低跟踪者的警惕。
“供货价也得调整。”余晚星突然想到,要想让张叔少追问,最好的办法是用利益绑定。她打听了镇上的野菜价格,普通野菜一文钱一斤,她决定给张叔的供货价按八文钱三斤算,比市场价低两文钱。这样一来,张叔卖的时候能多赚点,就算心里有疑惑,看在利润的份上,也不会过多追问——做生意的人,大多不会跟钱过不去。
第二天一早,余晚星把这些计划跟许明说了一遍,让他帮忙留意“家里的菜是不是快吃完了”“娘这次去镇上有没有人跟着”。许明虽然年纪不大,但很懂事,拍着胸脯说:“娘,你放心,我会盯着的!要是看到黑影,我就赶紧告诉你。”
上午,余晚星带着3斤空间青菜去张叔铺子,顺便跟他提了供货价的事。“张叔,这菜您按三文钱一斤卖就行,给我的话,八文钱三斤就够了,我就是想换点油盐钱。”张叔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晚星,你这价太低了,我哪能让你吃亏?”余晚星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您帮我卖就已经很感谢了,这点亏不算什么。”张叔见她坚持,也就没再推辞,心里对“这丫头实在”的印象又深了一层,原本想问“最近怎么总挖到好野菜”的话,也咽了回去。
可就在余晚星准备离开铺子时,张叔突然说:“对了,昨天有个穿黑袍的人来铺里问,最近有没有人送新鲜野菜和肉,我没理他。”余晚星心里咯噔一下,强装镇定地问:“黑袍人?长什么样啊?”张叔想了想:“戴着帽子,看不清脸,说话阴沉沉的,不像好人。你以后路上注意点,别碰到他。”
余晚星点点头,谢过张叔,快步走出铺子。她的手心里全是汗——黑袍人已经开始关注张叔铺子了,比她预想的还要早。之前制定的风险应对计划,现在看来,还得再加一条:跟张叔约定,要是再有人问起“送菜的人”,就说“不认识,只是偶尔来送货的农户”,绝不能透露她的名字和住址。
她一边往家走,一边警惕地观察四周,生怕黑袍人就在附近。余晚星知道,变现计划刚起步,危险就已经找上门了,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得走得更小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