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巅,烟尘尚未散尽,崩塌的玉虚宫残垣断壁间,碎石与断裂的玉柱散落一地,昔日庄严神圣的仙宫此刻满目疮痍。
元始天尊立于虚空,望着脚下狼藉,又瞥向西岐大营仍在挣扎起身的广成子——那是他最看重的弟子,此刻却仙袍染血、气息萎靡,嘴角的血迹如同烙印般刺目。
一股难以言喻的怒火与憋屈在胸腔中翻涌。
“青乾……”
元始天尊咬牙低语,眼中寒光闪烁,“不过是占了紫霄宫嫡传大弟子的名分,便如此仗势欺人!”
在他看来,青乾此举绝非单纯为门下弟子出头,分明是借着“以大欺小”的由头,蓄意挑衅阐教威严,彰显其紫霄宫嫡传的超然地位。
可那毁天灭地的一击犹在眼前,圣人神魂深处的惊悚尚未消散,他纵有满腔怒意,也只能暂且压下。
无奈如潮水般漫过心头。
他贵为三清之一,执掌阐教,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可青乾的实力摆在哪里,二十四品功德金莲与青木清净塔的组合威力,竟能一击崩碎玉虚宫、震塌昆仑一角,这份战力足以让他忌惮。
更遑论青乾方才那道传遍洪荒的警告,已然占了“护小辈、怜凡人”的道义制高点,此刻发难,反倒会落人口实。
“当务之急,不是与青乾计较。”
元始天尊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黄龙叛教留下的空缺如同一根刺,扎在阐教气运的关键处,十二金仙缺一不可,若不尽快补齐,不仅会影响阐教在封神量劫中的布局,更会让外界看轻阐教底蕴。
他瞥了眼仍在调息的广成子,沉声道:“广成子,好生养伤,此事暂且作罢。”
话音落,元始天尊抬手挥袖。
圣人伟力如春风化雨般弥漫开来,散落的碎石自动归位,断裂的玉柱重新接榫,崩塌的殿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复原。
不过瞬息之间,玉虚宫便恢复了往日的庄严模样,先天玉髓铸就的殿宇流光溢彩,仙气缭绕,仿佛方才的崩塌从未发生。
做完这一切,元始天尊不再停留,身影一闪便踏入玉虚宫深处,开始思索补齐十二金仙的人选——这一次,他需寻一个根基扎实、气运深厚,且绝对忠于阐教之人。
另一边,岐山九天之上。
青乾圣人俯身抱起重伤的龙女与孔宣,二人气息微弱,脸色苍白如纸,经脉受损的痛楚让他们忍不住蹙眉,唯有那破碎的蓬丘宝诰碎片仍沾在衣襟上,折射着黯淡的光。
“走吧,回蓬丘疗伤。”
青乾声音缓和了些许,周身霞光一闪,三人身影便消失在岐山上空。
蓬丘仙岛太玄殿,三光神水早已备好,氤氲的仙雾笼罩着台面。
青乾将龙女与孔宣安置在云台之上,屈指一弹,神水便化作两道暖流,缓缓融入二人仙躯。
“安心静养,三日后当能无碍。”
他叮嘱一句,转身走向一旁的太玄殿——元始天尊的出手绝非偶然,封神量劫已至白热化,岐山与朝歌皆是关键之地,需尽快布防。
殿内,蓬丘众仙早已等候。青乾端坐于主位,目光扫过下方众人,沉声道:“元始虽暂退,却未必会善罢甘休,封神战场需加派人手监视。”
“玄龟祭酒。”
一身青灰色道袍的玄龟道人应声出列,龟甲般的面容上满是凝重:“弟子在。”
“你即刻前往岐山,潜伏于战场边缘,密切监视阐教与西岐动向,若有圣人异动,即刻传讯。”
“弟子遵旨!”玄龟道人躬身领命,转身化作一道青芒离去。
“白虎、六耳猕猴。”
两道身影同时出列,白虎身披银甲,气势凶悍;六耳猕猴则毛脸雷公嘴,眼神灵动。
“你二人与玄龟同往,白虎巡查战场外围,防备散修作乱;六耳猕猴监听西岐动静,莫要遗漏任何军情。”
“得令!”二人齐声应和,身影一闪便消失在殿外。
青乾微微颔首,目光转向燃灯道人:“燃灯,你继续留守朝歌天机阁,主持天机阁事务。”
燃灯道人稽首道:“圣人放心,贫道定守好天机阁。”
随后,他看向殿角静立的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你三人前往朝歌城天机阁,协助申公豹梳理殷商气运,同时监察朝歌城内的异数,莫让阐教暗子作祟。”
三霄娘娘对视一眼,盈盈下拜:“我姐妹三人定不辱使命。”说罢,三人踏着祥云,朝朝歌方向飞去。
最后,青乾想起那闭关修炼的赵公明,补充道:
“传我法旨,待赵公明出关,便让他前往西岐历练,一来磨砺道心,二来也可助殷商一臂之力,看清封神量劫的本质。”
殿外侍立的童子连忙应声:“弟子这就去传旨!”
议事结束,众仙各自领命离去。青乾走出议事殿,望向昆仑山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冷冽。
元始天尊的傲慢与算计,他早已洞悉,这场量劫既是天道轮回,也是道统之争,蓬丘虽不愿过多卷入,却也绝容不得他人随意欺凌。
此时,聚仙台上的龙女与孔宣气息已平稳了许多,三光神水的疗伤之力正缓缓修复他们受损的经脉。
而岐山方向,玄龟已化作一块不起眼的青石,潜伏在战场边缘;白虎则巡视于山林之间,银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六耳猕猴更是隐去身形,蹲在西岐城的屋檐上,竖起耳朵捕捉着城内的每一丝声响。
朝歌城的深秋,寒意已浸透宫墙。
银安殿内,铜鹤香炉中升起的檀香凝而不散,却压不住满殿的沉郁。
内侍拖着沉重的步伐,将那份染血的军报呈至龙案,殷纣王尚未开口,殿中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征西二路元帅麾下大军溃败,张桂芳重伤、鲁雄力竭,西征防线岌岌可危的消息,如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太师闻仲身着墨色朝服,金鞭斜挎腰间,虬髯下的面色比殿角的青铜鼎还要凝重。他跨步出列,沉声道:
“陛下,二路大军兵败汜水,张、鲁二位将军被困,若不尽快遣兵支援,西岐必趁势东进,届时朝歌危矣!今日召集群臣,便是要议定三路元帅人选,即刻领兵西征!”
殷纣王捏着军报的手指微微发白,扫过阶下群臣:“太师所言极是,哪位爱卿愿领兵前往,解西征之危?”
殿内一片寂静,众臣或低头沉思,或眼神闪烁。
西岐有姜子牙坐镇,更有阐教仙人相助,二路大军的惨败早已让人心生怯意。就在此时,一道沉稳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陛下,老臣有一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国师镇元子缓步出列。
他身着杏黄道袍,手持拂尘,周身气息平和却自带威严:
“西岐如今势头正盛,单路增援恐难破局。依老臣之见,当采三路并进、南北配合之策——以燕山为主战场,再令佳梦关、青龙关兵马同时前出,北牵西岐左翼,南扰其右翼,三路形成掎角之势,方能破解僵局。”
此议一出,殿中顿时响起低低的附和声。
闻仲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镇元子的谋划正合他意,分路牵制既能分散西岐兵力,又能避免重蹈二路大军孤军深入的覆辙。
“国师之策甚妙!”
他沉声附和,目光再次扫过群臣,“只是三路并进,需有一员大将统筹全局,担任三路元帅,不知何人愿当此重任?”
话音未落,一员虎将跨步出列,甲胄上的兽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太师!末将愿往!”黄飞虎单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世代受殷商恩禄,愿为三路元帅,领兵西征,定要击退西岐逆贼,救回张、鲁二位将军!”
黄飞虎乃开国武成王,昔日镇守潼关多年,一身武艺超群,更通晓兵法战阵,麾下黄氏宗族子弟皆是精锐,更是蓬丘仙岛门下弟子。
闻仲望着他坚毅的面容,心中已然有了决断——论资历、论能力,黄飞虎都是三路元帅的不二人选。
他上前一步,双手扶起黄飞虎:“武成王有此雄心,实乃殷商之幸!本太师准你所请,即刻点兵三万,明日便起兵赶往燕山!”
“末将领命!”黄飞虎拱手领命,眼中燃起熊熊战意。
闻仲随即转向殿外待命的传令官,厉声下令:
“传本太师将令——佳梦关总兵胡升、胡雷兄弟,即刻领兵三万,自南路西进,牵制西岐右翼;青龙关总兵丘引,速率兵两万,北上增援燕山残营,稳固北线防线,务必与武成王的中路大军形成呼应!”
“遵令!”传令官领命后,转身疾步出宫,一道道军令如星火般传遍朝歌,再朝着东西两关疾驰而去。
次日清晨,朝歌城外的校场上旌旗猎猎。
黄飞虎身披黄金甲,手持金攥提芦枪,翻身上马,身后三万大军列阵整齐,甲胄鲜明。他勒马转身,目光扫过麾下将士,朗声道:
“此番西征,乃保家卫国之战!若胜,封侯拜将;若败,以死殉国!众将士,随我出发!”
“愿随将军死战!”
三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黄飞虎一挥手,大军如一条长龙,朝着燕山的方向浩荡而去。
与此同时,佳梦关城门大开,胡升、胡雷兄弟身着戎装,率领三万兵马踏尘而出,南路援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青龙关方向,丘引亲率两万精锐,冒着深秋的寒意,朝着燕山疾驰,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月余,黄飞虎率领的中路大军抵达汜水关下。
此时的汜水关城头,守军早已疲惫不堪,见援军到来,无不欢呼雀跃。
黄飞虎即刻入城接管防务,当看到帐中重伤卧床的张桂芳与面色憔悴的鲁雄时,他心中愈发沉重。
“张将军、鲁将军,你们受苦了。”黄飞虎走上前,轻声说道。
张桂芳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黄飞虎按住。“武成王……有你前来,燕山便保住了……”他声音微弱,眼中却满是欣慰。
黄飞虎点头道:“二位将军放心,这里交给我。你们即刻收拾行装,返回朝歌城疗伤治病,待痊愈后,再与我一同讨伐西岐!”
张桂芳与鲁雄对视一眼,知晓自己此刻已是累赘,便不再推辞。
当日午后,二人在亲兵的护送下,踏上了返回朝歌的归途。
而汜水关城头,黄飞虎望着西岐方向的烟尘,握紧了手中的长枪——三路并进的战局已然铺开,这场西征之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