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得知前去营救西伯侯的伯邑考也被抓了,整个局势瞬间乱成一团糟,各方势力的意见犹如沸鼎中翻滚的汤液,难以调和。
朝堂之上,各方代表争得面红耳赤。主张姬发立即继位者,言辞激昂,他们觉得国不可一日无主,西伯侯姬昌与伯邑考深陷囹圄,生死未卜,此时姬发若能即刻登基,便可稳定西岐人心,凝聚力量,以新王的威严和权力重新规划布局,对内安抚百姓,对外震慑殷商。
他们振臂高呼,认为这是当下扭转乾坤、破局的关键之举,绝不能错失时机,否则人心一旦离散,再想挽回就难如登天。
而那些建议立即营救姬昌和伯邑考的人,神色焦虑,声泪俱下。
在他们心中,姬昌是西岐的精神支柱,多年来带领西岐百姓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训练兵马,才有了如今的繁荣根基,其威望和智慧无人能及;伯邑考更是贤良仁厚,深受众人爱戴,他不顾自身安危前往殷商营救父亲,这份孝心和勇气令人动容。
他们强调,若不全力营救,不仅会让西岐失去两位重要的领导者,还会寒了天下人的心,以后谁还会真心归附西岐?
西岐以仁义为本,怎能弃父子二人于不顾?
姬发一系的支持者们则面色凝重,他们坚定地认为只救姬昌,不救伯邑考。
在他们看来,伯邑考此去殷商,已然落入纣王那残酷无道的魔掌,营救成功的希望渺茫至极,强行营救很可能不仅救不出伯邑考,还会让前去营救的将士们白白牺牲,更会打乱营救姬昌的计划。
姬昌乃西岐的主心骨,只要姬昌能归来,西岐便有继续发展壮大的希望,至于伯邑考,他们虽心中悲痛,但从大局出发,只能做出如此艰难的抉择。
姬发站在众人之中,内心如翻江倒海般痛苦挣扎。
一边是对父亲和兄长的深厚情谊,血浓于水,他怎忍心舍弃任何一人;另一边是西岐的万千百姓和未来前途,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他深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难以预料的后果。
沉默片刻后,姬发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而又饱含痛苦。
他扫视着众人,声音略带沙哑却掷地有声:“各位所提,皆为西岐着想。然,我姬发身为姬氏子孙,又怎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位亲人。但我们亦不能盲目行事,须得从长计议。营救之事,绝不能草率,需精心谋划,确保成功。同时,西岐的安稳也至关重要,我会暂代主事之责,稳定局势,以待父亲归来。”
姬发此言一出,朝堂上的争论声稍歇。众人虽各有心思,但见姬发如此表态,也都明白这是目前能想到的较为周全之策。
于是,一场围绕着如何营救姬昌与伯邑考,以及如何稳定西岐局势的紧张筹备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展开。
西岐的谋士们日夜不休,翻阅古籍,探寻殷商都城的地理形势、防御布局以及纣王的性格弱点,试图从中找出营救的最佳突破口。
军事将领们则加紧训练士兵,提升他们的战斗能力,同时秘密调配粮草辎重,为可能到来的营救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而姬发,每日在处理政务之余,都会独自来到西岐的城楼上,望着殷商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父亲和兄长能够平安无事。
他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让西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他也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将父亲和兄长救回,带领西岐走向光明的未来。
与此同时,纣王得知伯邑考也被抓,心中暗喜。
他视姬昌为眼中钉,肉中刺,如今其子也落入手中,正好可以好好玩弄一番,以解心头之恨。费仲尤诨二人向纣王献上各种毒计,意图进一步折磨姬氏父子,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削弱西岐的势力。
在这紧张的对峙中,西岐和殷商的局势如暴风雨前的宁静,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一场关乎生死存亡、决定天下归属的较量,正缓缓拉开帷幕。而姬发和西岐众人,能否冲破重重难关,成功营救姬昌和伯邑考,又能否在这乱世之中崛起,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姬发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做出决定,派遣大将南宫适和弟弟姬鲜,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以及搜罗而来的奇珍异宝赶赴朝歌,表面上是全力设法营救姬昌父子,可在临行前,他却将亲信的随从侍卫唤至跟前,面色凝重且隐晦地暗示他们,尽可能只救姬昌,不救伯邑考。
南宫适与姬鲜领命后,即刻率领着一支精挑细选的队伍,马不停蹄地向着朝歌进发。
一路上,南宫适紧锁眉头,心中暗自思量此次任务的艰难程度。他深知纣王的残暴与多疑,想要从那龙潭虎穴之中救出姬昌父子,谈何容易。
而姬鲜则略显稚嫩,虽满怀对父兄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初临如此重大使命的紧张与激动,一路上不断询问南宫适应对之策。
南宫适耐心地向他讲解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应对办法,同时也在心中默默祈祷此次行动能够顺利。
终于,他们一行人抵达了朝歌。
朝歌城内,繁华之下暗藏着腐朽与危机。
南宫适等人寻了一处隐蔽的住所安顿下来后,便开始四处打点关系,试图与殷商的官员搭上话,为营救行动铺好道路。
他们先是用那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买通了纣王身边的一些近臣,通过这些近臣向纣王传达西岐愿意付出巨大代价,只求换回姬昌父子性命的诚意。
然而,纣王在听闻此事后,并未立刻做出回应。
他坐在那金碧辉煌的王座之上,眼神中透露出捉摸不透的神色。一旁费仲说道:“大王,这姬昌可是个厉害角色,留着始终是个祸患。至于那伯邑考,倒是可以暂且留他一命,让他尝尝失去父亲的滋味,也让西岐众人看看与大王作对的下场。”纣王听后,冷笑一声,“哼,那便先看看西岐到底能拿出多少诚意来。”
南宫适等人得知纣王的态度后,一面继续加大贿赂的力度,将那些更为稀世罕见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送入殷商官员费仲尤诨二人的府邸,一面焦急地等待着纣王的答复。
而那些姬发暗示过的随从侍卫,在这期间则暗中观察着局势,时刻准备着一旦有机会,便全力营救姬昌,至于伯邑考,他们虽心中不忍,但也只能按照姬发的暗示行事。
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朝歌城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西岐众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殷商的眼线密切监视着,而南宫适和姬鲜深知自己身处险境,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他们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各方势力,同时也在心中期盼着奇迹的发生,希望能够早日将姬昌平安救出,带他回到西岐那片熟悉的土地。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背后,一场更大的阴谋正悄然展开,而他们,已然深陷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殷商的朝堂之上也因为是否释放姬昌父子而争论不休。
一些大臣认为,西岐如今势力渐大,若能借此机会与西岐达成和解,收下这丰厚的礼物,既能充实国库,又能避免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对殷商来说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但也有大臣坚决反对,他们觉得姬昌素有贤名,在西岐深得民心,一旦放虎归山,日后必将成为殷商的心腹大患,主张将姬氏父子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纣王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时而觉得释放姬昌可以彰显自己的大度,时而又被反对者的言辞所动摇,对姬昌父子的杀意愈发浓烈。
就在南宫适等人感到愈发煎熬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原来,殷商内部有一股势力一直觊觎着纣王的王位,他们企图利用姬昌父子之事,挑起殷商与西岐的战争,从而在混乱中谋取私利。
这股势力开始在暗中推波助澜,一方面散布谣言,说西岐表面求和,实则暗中集结兵力,准备攻打殷商;另一方面则煽动纣王身边的亲信,劝说纣王对姬昌父子痛下杀手。
一时间,朝歌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南宫适等人的营救行动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姬鲜听闻这些谣言后,心急如焚,他找到南宫适,焦急地说道:“将军,如今该如何是好?若是纣王听信了这些谣言,父亲和兄长可就性命难保了!”
南宫适亦是眉头紧皱,他深知此时情况危急,稍有差错便会前功尽弃。沉思片刻后,他说道:“如今我们不能慌乱,必须尽快找到机会面见纣王,当面向他表明我们的诚意,同时也要想办法揭露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