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的喧闹渐渐散去,夜色像一层柔软的纱,轻轻覆盖了洪溪村。村口的长棚已被拆除,只剩下零星的炭火还在散发着余温,空气中残留着饭菜的香气和米酒的醇厚。林墨正和老周在山洞主通道整理缴获的军火清单,忽听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况国华站在灯火旁,身影被油灯拉得很长,神色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
“林墨,老周,有件事想跟你们说。”况国华走到石桌旁,指尖轻轻拂过桌上的地图,目光落在标注着“周边抗日队伍分布”的区域,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这次联合八路军打败日军,洪溪村暂时安全了,但其他地方的百姓还在受日军欺压。我想离开这里,去寻找其他抗日队伍,继续和他们一起战斗。”
林墨手中的笔猛地一顿,墨水在清单上晕开一小片痕迹。她抬头看向况国华,眼中满是意外:“况前辈,你要走?”这段时间并肩作战,况国华不仅是队伍里的主心骨,更是她心中敬佩的前辈,突然听到他要离开,心中顿时涌起不舍。
老周也停下手中的活,眉头微微皱起:“况同志,现在洪溪村虽然安全了,但日军随时可能反扑,你要是走了,我们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不如再留一段时间,等我们把队伍训练得更成熟些再说?”
况国华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对远方的牵挂:“我知道你们舍不得,我也舍不得大家。但现在全国还有很多地方在打仗,很多抗日队伍缺人、缺经验,我多走一个地方,就能多帮一份忙。洪溪村有你和林墨在,还有这么团结的村民,一定能守住。”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已经想了很久,自从参军抗日以来,我的目标就是把日军赶出中国,只要还有一个地方没解放,我就不能停下脚步。”
林墨看着况国华坚定的眼神,知道他心意已决。她沉默片刻,起身从武器架上取下一把缴获的勃朗宁手枪,这是之前从日军军官身上缴获的,性能优良,一直被妥善保管着。她将手枪和一盒子弹递到况国华手中,轻声说道:“况前辈,这把手枪你带着,路上用得上。虽然舍不得你走,但我理解你的志向,也支持你。希望你路上注意安全,不管到了哪里,都要记得洪溪村还有我们这些战友在等着你的消息。”
况国华接过手枪,入手沉甸甸的。他握紧枪身,对着林墨和老周郑重地点了点头:“谢谢你们。这把手枪我会好好保管,它不仅是武器,更是你们对我的牵挂。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等将来打败了日军,或者路过这里,我一定回来,再和你们并肩作战。”
第二天一早,况国华要走的消息就传遍了洪溪村。村民们纷纷从家里赶来,有的手里拿着晒干的野菜,有的抱着自家磨的面粉,还有的提着装满鸡蛋的篮子,都想给况国华带上些土特产,让他在路上能吃好。
“况同志,这是我家腌的腊肉,你带上,路上饿了可以煮着吃。”张婶将一块用油纸包好的腊肉塞到况国华手中,眼中满是不舍,“你为我们村做了这么多,现在要走了,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点东西你可千万别嫌弃。”
村长则拄着拐杖,拿着一个布包走过来,里面装着几双布鞋:“况同志,这是村里的妇女们连夜给你做的布鞋,你路上走得多,穿布鞋舒服,不容易磨脚。你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洪溪村永远是你的家。”
况国华看着村民们送来的东西,心中充满了温暖。他一一接过,小心地放进背包里,对着村民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这些东西我都收下了,也会永远记着你们的心意。洪溪村我不会忘,等将来有机会,我一定回来!”
出发的时刻到了。林墨、老周和队员们,还有许多村民都来送行,一直送到村口的大槐树下。况国华停下脚步,转身对着众人挥手:“大家回去吧,别送了。我走了以后,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等着我胜利的消息!”
“况同志,路上注意安全!”
“一定要回来啊!”
“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
村民们和队员们纷纷挥手,眼中满是不舍。况国华再次对着众人鞠了一躬,然后转过身,毅然决然地朝着远方走去。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林的尽头,却永远留在了洪溪村每个人的心中。
林墨站在大槐树下,看着况国华离去的方向,心中虽有不舍,却也充满了力量。她知道,况国华是去追寻更远大的目标,去为更多人的自由和和平而战斗。而她和洪溪村的村民们,也要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坚守,守护好家园,等待着况国华的归来,等待着全国解放的那一天。
阳光渐渐升高,照亮了山林,也照亮了洪溪村的未来。林墨转过身,对着身边的队员们和村民们说道:“况前辈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我们要继续努力,训练队伍,加固防御,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况前辈一样,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和况前辈再次相遇,一起见证胜利的那一刻!”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坚定。他们知道,虽然况国华离开了,但抗日的道路还很长,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只要团结一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迎来真正的和平,迎来况国华归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