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之的动作很快,她深知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的品牌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更是生命线。
在与女儿那场关于“瓶盖营销”的头脑风暴之后,她几乎一夜未眠,将整个营销策略的细节反复推演、完善,直至天明。
第二天的全厂核心成员会议上,她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直接将这个堪称石破天惊的“开盖有奖”营销策略,完整地、清晰地、极富煽动性地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所以,我们的核心思路不是降价,而是增加‘附加值’!”
苏敏之站在小黑板前,用粉笔重重地写下“再来一瓶”四个字,“我们要让顾客消费的,不仅仅是一瓶解渴的汽水,更是一份打开瓶盖前的期待,一份中奖后的惊喜!”
崔厂长、李师傅、赵立为,还有刚刚被苏敏之提拔起来专门负责渠道和销售的年轻人尤昌平,所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崔厂长看着苏敏之这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的新点子,只觉得自己的脑子都快要跟不上了。
从发工资的“现金墙”,到改革的“三把火”,再到如今这个闻所未闻的“瓶盖抽奖”,这位年轻女厂长的每一个举动,都远远超出了他几十年国营工厂生涯的经验范畴。
他忍不住在心里感慨,以前他们厂,基本上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搞生产。
生产出来的东西,就等着供销社上门来拉货,也从来不注重什么渠道的维护和市场的反馈。到头来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渐渐地就再也卖不出去了。
现在,苏敏之带来的这套全新的打法,他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却本能地感觉到——这或许,真的能成!
“我支持苏厂长的决定!”崔厂长第一个表态,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苏厂长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干!”
其他人一看连老厂长都毫无保留地支持了,自然也没什么意见。
当然,也有人心里在犯嘀咕,搞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真的会有用吗?大家买汽水,不就是图个凉快解渴吗?
崔厂长看着苏敏之,主动问道:“苏厂长,思路咱们是有了。那接下来,您就下达一个生产任务吧。我们生产车间,也好提前做准备。”
“好。”苏敏之点了点头。她根据初步的市场预测和渠道铺货计划,下达了她上任以来的第一个、正式的生产任务。
“第一批,我们的目标是生产2000箱新汽水。务必在五月二十五号之前,完成全部的生产和封装工作。”
“2000箱!”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过去厂子效益最好的时候,一个月的产量也不过就是这个数。
“这批产品,是我们新‘霞光’打向市场的第一枪,是我们的‘第一印象’!”
苏敏之的目光变得无比严肃,她看向李师傅和赵立为,“所以,质量问题是重中之重!”
她站起身,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五个大字——“次品不出厂!”
“任何有瑕疵,比如封盖不严、瓶身有污渍、标签贴歪了的产品,宁可我们自己内部处理掉,也绝不允许流入市场,砸了我们自己的招牌!李师傅,赵主任,质量这一关,我就全权交给你们二位了!”
会议结束后,负责渠道的尤昌平以及崔厂长被苏敏之留了下来。
“苏厂长,”尤昌平有些兴奋地报告道,“按照您的要求,新招的那15个负责市场推广的临时工,今天一早,都已经到齐了。”
“好,让他们都进来吧。”
“崔厂长,昌平,我再重申一遍。咱们这次的目标,不是市百一店,不是华联商厦,更不是那些国营商店。”
“我们竞争不过那些家大业大的老品牌。我们的目标,是那些最接地气、数量最庞大、却也最容易被大品牌忽略的——街头巷尾!”
很快,15个年轻人就略带拘谨地走进了办公室。
他们大多二十岁左右,按照苏敏之的要求,他们全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对这座城市的每一条弄堂都了如指掌。
苏敏之没有说任何废话。她让尤昌平将那张早已准备好的、上海市最详细的地图,在墙上完全铺开。
“都过来。”她招呼着所有人围成一圈。
她自己拿起一支红色的水彩笔,和大家一起将地图上所有的小学、少年宫、工人俱乐部、大型工厂家属区、电影院等核心目标,用红笔一个个地圈了出来,像是在标注一个个即将攻占的“高地”。
然后,她又换了一支蓝色的笔,指着那些红圈,下达指令:“以这些红圈为中心,辐射周边五百米的范围,将这里面所有的杂货店、小卖部、烟酒店,作为我们首批要攻占的‘阵地’,用蓝点给我全部标记出来!”
这番军事化的术语和清晰的战略部署,让在场的年轻人们都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苏敏之站起身,看着那些被标记得密密麻麻的蓝点,对这15个年轻人说:“从明天开始,你们就是我们‘霞光’的先锋部队!你们的目标,就是地图上的每一个蓝点,一家都不能放过,一家一家地去跟老板们谈!”
她将早已准备好的渠道政策,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个人:
“第一,把我们的‘开盖有奖’活动,清楚地告诉每一个店主。告诉他们,这将会是今年夏天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
“第二,把我们的兑奖机制告诉他们。流程很简单,店主攒够一定数量的中奖瓶盖,我们的送货员下次来的时候,会直接给他们补货,绝不拖欠!”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苏敏之看了一眼身旁的崔厂长,然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出了她那最具杀伤力的“王牌”策略:
“你们要告诉每一个店主:老板,我们的新汽水,第一批货,你不用给一分钱!我们免费铺货!你卖掉了多少,我们再按卖掉的数量跟你结算。一个月后,如果卖不掉,我们派车把剩下的全部拉回去,你没有任何损失!”
这个“代销”模式一说出来,不仅是那15个年轻人,连尤昌平都震惊了。
这……这简直是把所有的风险,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