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春城的那天,天空飘着细细的雨,像是特意为他们接风洗尘。马车驶进春城的城门时,沐熙忍不住撩起车帘,望着熟悉的街巷。红灯笼早已挂起,整个城都笼在一层喜庆的氛围里。
她心里忽然生出一种踏实感——她终于有个家可以好好过个年。
回到家,吴氏正带着几个小子打扫卫生,看到他们一行人平安归来,笑得合不拢嘴:“可算回来了,路上冷不冷?快进屋暖和暖和。”
“娘,我回来了。”陈甜甜看见吴氏就冲了上去抱住了母亲。沐熙很感激陈德一家人,他们帮助了她太多太多。沐熙让沐风他们去把马车上的东西搬下来,把给陈德家的分了出来递给吴氏。
晚上两家人在一起吃饭,陈甜甜和沐颜她们都在讲着一路的见闻。沐熙对陈德说“陈叔,我让萧墨尘在庄子上留了几头猪,明天找人去捉来杀了,分给大家。”
“熙丫头,这怎么使得。”陈德说道。
“陈叔,这半年多亏大家的照顾,以后还有很多事情也需要麻烦大家。”陈德听见沐熙这样说,只好点点头。大家在小姑娘们的分享中结束了这顿晚餐。
回到春城的第二天,沐熙就和陈德去了庄子。今年庄子收成不错,圈里养的几头猪也长得肥壮。她让人挑了三头最大的,吩咐宰好,分成一份份,准备分给陈家村的乡亲们。
分肉那天,陈家村的人早早就在村口等。沐熙让人把肉按人头和家庭情况分好,还特意多给了几户老人多一些。
“沐姑娘,这可使不得,太多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捧着肉,连连推辞。
“您拿着吧,过年就该热闹些。”沐熙笑着说,亲自把肉放到她怀里。
村民们捧着分到的肉,感激不已:“沐姑娘真是好人啊!”“今年过年可热闹了!”
看着大家喜笑颜开的样子,沐熙心里暖洋洋的。她知道,这不仅是一份肉,更是一份心意,能让整个村子都感受到年的温暖。
腊月二十七,熙和堂正式放年假。沐熙提前几天就把店里的账目结清,还准备了丰厚的奖金。
“这几个月大家都辛苦了,这些是给你们的。”她把一个个红包分发到陈松他们手中,还额外给每人准备了一袋米面和两斤猪肉。
陈松接过红包,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沐姐姐太客气了,跟着您干,心里踏实!”
陈雪也激动得脸都红了:“谢谢沐姑娘!我娘看到这些肉,肯定高兴坏了!”
沐熙笑着摆摆手:“回去好好过年,年后我们还要大干一场呢。”
看着大家兴高采烈地离开,她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熙和堂不仅是她的事业,更是一个大家庭,她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温暖与尊重。
腊月二十八,沐熙带着吴氏和几个孩子去赶集。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红红的春联、福字、灯笼挂满了摊位,各种年货应有尽有。
沐熙和吴氏买了好些瓜子、花生、糖果和蜜饯,准备过年招待客人。几个孩子提着东西,小脸上都是笑容。
集市一角,有个卖风车的小摊吸引了沐颜的注意。五彩的风车在寒风中飞快转动,她拉着沐熙的袖子:“姐姐,我想要那个!”
沐熙笑着买了。
腊月二十九,家里的厨房热闹非凡。吴氏炸春卷的油花“滋滋”作响,香气四溢。沐颜和沐雨学着包饺子,她们包的饺子形态各异,有的像小元宝,有的却歪歪扭扭。
院子里,沐风正和几个少年挂灯笼。红彤彤的灯笼一个个亮起,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
除夕一大早,孩子们争抢着帮忙贴春联,沐风搬来凳子,沐颜负责刷浆糊,沐雨和沐月则小心翼翼地把春联抚平。大门上的“福”字被倒贴着,寓意“福到”。
傍晚时分,年夜饭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色泽红亮的红烧肉、外酥里嫩的糖醋鱼、香气扑鼻的八宝鸭、热气腾腾的鸡汤,还有一盘盘精致的凉菜。
沐熙端上最后一道饺子,笑着说:“这里面有几枚铜钱,谁吃到了来年就会有好运。”大家立刻兴致勃勃地吃了起来。突然,沐颜“哎呀”一声,从嘴里吐出一枚铜钱,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我吃到了!我来年有好运!”大家都笑着向她祝贺。
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守岁。沐风他们在院子里放起了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
临近子时,沐阳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震耳欲聋,旧岁在这热闹的声响中悄然离去,沐熙站在院子里,望着红彤彤的灯笼,心里盘算着新的一年的计划。熙和堂的生意要扩大,作坊,种药……想着想着,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后面几天沐熙都在家,她在研究送给皇上的寿礼。初八那天萧墨尘来了,他来跟沐熙商量进京的事情,沐熙说明天初九熙和堂开张,沐颜他们还不上学,沐熙准备带着他们一起去京城看看。萧墨尘说好,他父王决定十二出发,那时候他提前来接他们,沐熙说好。两人又闲聊了一下,萧墨尘临走时,沐熙给了萧墨尘两个瓷瓶,里面是她新研究的药膏,可以淡化细纹,让他带给武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