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十年的霜降时节,合肥城外三十里的演武原上,秋草尽染金黄。晨曦初露时,三百面赤底金龙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刘封一身玄甲,未戴王冠,仅以金簪束发,立于临时搭建的阅兵台上。他身后,陆逊手持红黄令旗,目光如炬扫视着正在列阵的各方部队。
启禀王上,水陆各军已按新式操典列阵完毕!丁奉纵马至台前,铁甲上朝露未干。刘封微微颔首,接过陆逊递来的犀角号角,深吸一口气吹响——低沉雄浑的号声如同惊雷滚过原野,拉开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演武序幕。
首先登场的是经过战火淬炼的霹雳车方阵。五十辆配重式投石机在牛马牵引下缓缓前行,每辆车旁跟着手持测距盘的工匠。当车队行进至预定阵地时,士兵们熟练地打下固定桩,转动绞盘提升配重箱。陆逊挥动黄色令旗,远处河滩上预先设置的木质堡垒瞬间被石弹雨笼罩,其中夹杂的火油弹更是在江面燃起连绵火墙。
水军出击!随着徐盛在楼船上的旗语,八十艘新式战舰从芦苇荡中驶出。最引人注目的是船首加装撞角的艨艟快船,它们如离弦之箭穿插在楼船之间,船身两侧突然展开挡板,露出连弩发射口。当模拟魏军的水上靶船出现时,楼船上的霹雳车率先远程压制,艨艟则趁机贴近实施弩箭齐射。
陆逊适时挥动红色令旗,岸上步兵方阵开始推进。重甲兵手持巨盾组成龟甲阵,其后跟着三排连弩手。当部队进入射程后,连弩手们采取梯次射击战术:第一排跪射,第二排立射,第三排预备,循环往复间箭矢如暴雨倾泻。更精妙的是,每当弩手装填间隙,就有霹雳车发射的石弹从他们头顶掠过,形成无缝衔接的火力网。
午时烈日当空,刘封突然走下阅兵台,来到正在休整的步兵阵营。他随手拿起灶台上的麦饼咬了一口,对惊愕的士卒笑道:比王宫炊饼更嚼劲。又指着士兵磨出水泡的手掌对军需官道:明日全部换装牛皮手套。当夜他宿在普通军帐中,深夜还在油灯下与老兵讨论箭簇改良方案。
第三日演练进入高潮。模拟攻城战中,霹雳车对进行压制射击的同时,水军竟然在上游放下数百个羊皮筏。每个皮筏载着两名轻步兵,借着水流迅速绕到侧翼。当守军被正面攻击吸引时,这些突击队已用飞钩攀上城墙——这正是陆逊设计的暗度陈仓之策。
演练结束当晚,江岸燃起千堆篝火。甄若带着两百车劳军物资抵达,除了常规的酒肉,还有她亲自监制的五千件棉背心。妾身试过,絮的是陈年芦花,遇潮不板结。她将一件背心披在伤兵身上,转身又吩咐女官:那车柑橘分给水军,可防晕船。
受阅部队中有个刚从魏国投诚的弩手,捧着分到的酒肉哽咽道:在邺城当兵十年,将军都不曾正眼瞧过我等。这话传到刘封耳中,他当即下令将与士卒同苦乐写入新修军规。而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对岸——魏军探马将演武详情飞报满宠后,这位老将凝视江对岸连绵灯火良久,最终叹道:军心若此,不可力敌也。
秋阅结束后第七日,陆逊在总结文书中特别提到:霹雳车移动速度仍显迟缓,建议研发可拆卸式配重箱。而刘封在批阅时添上一笔:着格物院研制单兵携行弩箭盒,减轻步兵负重。这些从实战演练中诞生的改进意见,很快将成为瀚军新的制胜法宝。
当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演武场时,当地百姓自发前来帮助平整土地。有个孩童拾得遗落的铜质箭簇,其父连忙拉着他向金陵方向叩拜——这场震慑敌胆的军事展示,无意间成了凝聚民心的仪式。而此刻的刘封已站在长江舰船上,目光越过波涛投向北方,秋风吹动他腰间新佩的玉玦,那上面刻着八个字:兵者诡道,民心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