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源山腹地的宋代古窑遗址在子夜时分显露出狰狞轮廓,龙窑残壁上的釉彩在月光下泛着幽蓝,仿佛沉睡千年的巨兽。林秋生蹲在坍塌的窑门前,手中观音土块映着泉州湾方向的粼粼波光,土中隐约可见的刺桐花脉络与他腕间跳动的灵气产生共鸣。李长生早已架好风炉,炉体仿照闽南风炉形制,炉腹刻着「火鼎生金」的篆文,炉底嵌着从老君岩取出的八卦罗盘碎片。
“记住,德化瓷土需经七七四十九道水炼,方能去其土性,存其灵韵。” 李长生往炉中填入「荔枝柴」,闽南特有的果香随着火焰腾起,“用你的太素针法引动灵脉,记住 ——‘药田灵脉与潮汐同频’。”
秋生点头,将观音土浸入混合了泉州湾海水与青源山露水的陶盆。水接触土的刹那,盆底突然显化出刺桐花形纹路,与残页上的图案如出一辙。他扎出 “五梅花针法”,银针在指尖旋转如陀螺,引动百草谷方向的青色磷火 —— 那是古窑灵脉的显化。
风炉中突然爆出刺桐花形火焰,火苗舔舐着观音土,发出细碎的龙吟。秋生识海中浮现保生大帝御龙图,龙身鳞片竟与瓷土冰裂纹完全重合。李长生趁机撒入一把刺桐花蕊:“此为‘刺桐灵引’,可沟通药灵。” 话音未落,窑外突然传来铁链拖地声,七十二道幽绿磷火顺着百草谷蔓延而来。
“是药王宗的‘窑鬼阴兵’!” 李长生甩出药粉组成太素符阵,“秋生,专注炼药!这些阴魂受困于焚心咒,与你母亲体内的毒瘤同源!” 秋生咬牙点头,将木脉灵珠嵌入风炉眼,绿光与火焰交织,显化出九日山祈风石刻的虚影。
观音土在高温中逐渐成型,表面浮现出与老君岩聚灵阵相同的八卦纹路。秋生忽然听见母亲的呻吟从青源堂方向传来,幻象中她颈间咒印已蔓延至胸口,刺桐花纹与药釜雏形产生共振。他指尖一颤,银针不慎划破掌心,鲜血滴在土坯上,竟显化出太素门古篆 —— 正是第 18 回将揭晓的关键线索。
“血契已成!” 李长生瞳孔骤缩,“秋生,你的血脉果然是太素门与陶灵的融合!” 此时窑外阴兵突破符阵,利爪抓破窑顶,腐叶与硫磺的恶臭扑面而来。秋生强压心神,以血为引施展出 “太素归墟针法”,银针化作流光刺入土坯穴位,竟引动泉州湾潮水倒卷,形成水幕阻隔阴兵。
当第一缕晨曦染红窑顶时,镇邪药釜终于成型。德化白瓷的温润质地中流动着刺桐花形的金色纹路,釜底 “永乐元年” 刻痕与郑和宝船锚纹隐隐呼应。李长生刚要开口,青源堂方向突然腾起冲天黑雾,秋生母亲的咒印红光穿透云层 —— 焚心咒在药釜炼成的瞬间剧烈反噬。
“快!用刚炼成的药釜镇住阴煞!” 李长生将药釜推入秋生怀中,“记住,需以刺桐花露为引,配合你的太素针法!” 秋生接过药釜,发现釜身纹路与母亲腕间咒印完全吻合,这才惊觉母亲作为陶灵转世,正是古窑灵脉与太素门的活容器。
赶回青源堂的路上,秋生路过磁灶窑遗址,听见地底传来父亲的低语:“秋生,陶灵血是打开下卷的钥匙......” 他摸向怀中残页,发现背面新显化出 “灵炉篇” 残句:“窑火淬灵三百炼,陶灵血祭破血渊”。此刻药釜在怀中发烫,与残页、玉佩形成三角共鸣,泉州城的灵脉分布在他识海显化,中心正是清源洞方向。
青源堂内,母亲已陷入昏迷,颈间咒印转为紫黑色,与药釜的金色光芒激烈对抗。秋生迅速摆好药釜,注入刺桐花露,以银针引动釜中灵火。当针尖刺入母亲 “陶道穴” 时,药釜突然喷出刺桐花形火焰,与母亲体内爆出的窑工冤魂幻象激烈碰撞。烟雾中,秋生看见三十年前的灭窑真相:父亲将残页藏入瓷片堆,母亲(陶灵转世)被药王宗种下焚心咒,而李长生背着药篓从火海中救出半幅《泉州海外贸易图》。
“原来...... 一切都是为了守护医典下卷。” 秋生低语,药釜金光逐渐压制住咒印的黑气。母亲腕间的刺桐纹竟与药釜纹路同步流转,显化出保生大帝执针图案。此时李长生赶到,手中拿着从南洋线传回的密报:“药王宗在青礁岛设下血祀阵,要用陶灵血复活毒仙!秋生,我们必须在七日之内唤醒水脉灵珠,否则......”
话音未落,药釜突然飞出窗外,悬停在青源山巅,引动老君岩聚灵阵显化出完整的八卦药田图。秋生震惊地发现,药田方位与泉州城街巷完全重合,中心标记的清源洞正泛着幽蓝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