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技术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紧张的节奏。李阳面前的十二块屏幕同时亮起,十个技术系统如精密仪器般拆解着大风厂股权案的层层迷雾。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的红色光标在蔡成功破产卷宗上移动,最终定格在“第十二次轮候查封”的裁定文书上,旁边弹出的分析报告刺眼夺目:【前三次查封均由陈清泉分管的民事庭办理,平均间隔22小时,远超常规办案效率,存在人为加急痕迹】。
“把这份裁定的电子签提取出来。”李阳对身旁的周志斌说。超高模拟画像技术立刻启动,将文书上的电子签章与陈清泉的备案签名比对,屏幕上跳出绿色进度条:【防伪码存在二次修改痕迹,修改时间与高小琴的私人秘书通话记录重合】。
季洁俯身盯着另一块屏幕,那里正播放着山水庄园的监控录像。李阳的技术将模糊画面逐帧修复,茶室角落里,陈清泉端着茶杯的手与高小琴的手在桌面下轻触,时间戳显示为2015年6月17日21时03分——恰是大风厂股权首次被冻结的前夜。“用骨骼比对还原后面那两个外国人。”她下令道。
系统飞速运算,根据监控中模糊的身形轮廓和骨骼比例,生成两张清晰的模拟画像。李阳放大画像细节:“与省厅收到的群众举报完全吻合,这两人是海外投资公司的代持人,高小琴就是通过他们洗白大风厂资产。”
“嘀——”罪恶功能系统突然发出警报。李阳切换界面,黑客技术破解的瑞士银行流水在屏幕上展开:陈清泉妻子的账户在2015年7月12日收到一笔230万欧元的“咨询费”,付款方是高小琴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空壳公司。“换算成人民币,正好是大风厂评估价3.7亿与抵押借款3.47亿的差额。”王勇倒吸一口凉气,“这哪是咨询费,分明是司法腐败的赃款。”
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在屏幕边缘生成时间轴:【6月18日02:17 陈清泉在山水庄园“打球”期间,通过加密通讯软件向书记员发送“调整抵押比例至70%”的指令;6月19日15:43 民事庭突击开庭,工人代表未收到传票;6月20日09:00 加急判决下达,大风厂60%股权划归山水集团;6月23日07:58 第一批工人聚集厂门抗议】。
追踪之瞳系统的蓝色轨迹线在电子地图上蜿蜒,勾勒出陈清泉案发前一周的行踪:五次驾车绕大风厂行驶,其中三次停车观察厂区布局,最长停留时间达47分钟。“他在踩点。”佟林冷笑,“知道判决下来会引发冲突,提前规划好逃跑路线。”
郑一民指着屏幕上的微表情分析报告:超动态视力系统捕捉到陈清泉在法庭上的十七次异常眼神——每当法官询问“股权评估依据”,他的眼球都会以0.3秒的速度瞟向旁听席第三排,那里坐着高小琴的助理。“心理依赖反应,说明他每一步都在按高小琴的剧本走。”
突然,赵东来的视频通话切入屏幕,背景里传来警笛呼啸:“李阳,抓到陈清泉了!在山水庄园的地下室,他正用碎纸机处理与高小琴的通话记录,被我们的技术拦截了实时备份。”画面中,陈清泉瘫在地上,身边散落着撕碎的文件,技术人员正用证物袋收集纸屑。
李阳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最后几下,罪恶克星功能系统自动生成《案件总结报告》。区块链加密的证据链从裁定文书、银行流水、监控录像到微表情分析,环环相扣,每个节点都标注着不可篡改的时间戳。“报告已同步给省纪委和最高检。”他长舒一口气,看向窗外。
晨曦正撕开云层,金色的光线穿过技术室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郑一民拿起对讲机:“通知各行动组,对陈清泉、高小琴及涉案人员实施抓捕,证据确凿,收网!”
技术室里的灯光与晨光交织,映着每个人凝重而坚定的脸庞。李阳看着屏幕上自动弹出的一行字:【技术从不偏袒,只还原真相】,突然明白,这些冰冷的代码与数据背后,守护的是无数像大风厂工人一样的普通人,对公平与正义最朴素的期待。
而此刻的大风厂旧址,第一批重建的厂房已经封顶。阳光照在“法治护航”的奠基石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