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委大楼出来,秋日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没有带来多少暖意。陆远手里捏着那份薄薄的任命文件,感觉到的却是沉甸甸的,足以压弯脊梁的重量。
赵立冬书记最后那句“看看你这把刀,到底有多锋利”,还在耳边回响。
这不是一句期许,而是一句警告。也是一道考题。
东林区,他要去的地方,不是一片可以肆意挥洒蓝图的白纸,而是一块浸透了人情世故、利益纠葛的硬木,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盘根错节的纹路。而孙德海,就是这块硬木上,最老、最深的那一道刻痕。
“不去区政府,先在区里转转。”陆远对司机小陈说。
小陈是市府办的老司机,闻言愣了一下,但还是迅速地点了点头,方向盘一转,驶离了通往区委区政府的主干道。
车窗外的景象,仿佛一部快放的电影,从宽阔整洁的市中心,迅速切换到了另一个世界。
如果说陆远亲手打造的新工业园区是南江市光鲜亮丽的“面子”,那东林区,就是这座城市藏在华服之下,打着补丁、甚至有些破败的“里子”。
道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窄,两旁的楼房也越来越密集,楼体外墙上,水渍、油烟和岁月留下的斑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灰蒙蒙的色调。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近得吓人,仿佛一伸手就能从自家的窗户,和对面楼里的邻居握手,这就是本地人戏称的“握手楼”。
天空被无数私搭乱建的电线、网线、电话线切割成一块块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像一张巨大而杂乱的蛛网,将这片老城笼罩其中。
车辆的速度不得不慢下来,因为路边的小摊已经肆无忌惮地摆到了马路上。卖水果的、卖盗版碟的、支个小马扎给人算命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小孩子的哭闹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生猛而混乱的烟火气。
车子在一个路口被堵住了。前面,一个骑着电动三轮车卖烤红薯的大爷,和一辆试图挤进小区的宝马车主吵了起来。车主是个戴着粗金链子的壮汉,指着大爷的鼻子破口大骂。大爷也不示弱,操起屁股底下的马扎,一副要拼命的架势。周围迅速围上了一圈看热闹的,却没有一个人上前拉架,反而兴致勃勃地评头论足。
“又是张屠户家的那个混小子,仗着他舅是街道办的,天天横冲直撞。”
“那卖红薯的老李头也是个犟骨头,上次就跟人干过一架。”
小陈有些紧张地回头看了看陆远,生怕新领导对东林区的第一印象就如此糟糕。
陆远却只是静静地看着,脸上没什么表情。
他知道,这就是东林区。这里有最真实的人间百态,也有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每一声争吵背后,可能都牵扯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关系网;每一个违章的小摊,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生计。在这里,道理有时候没用,拳头和关系才好使。
这就是他的新战场。
半个小时后,黑色的奥迪车终于停在了东林区区委区政府的大院门口。一栋典型的八十年代苏式建筑,方方正正,灰色的水刷石墙面,显得庄重而压抑。
陆远走下车,区政府办主任钱学明已经带着几个人在台阶下等候。钱学明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职业化的、恰到好处的微笑。
“陆区长,欢迎您来东林区指导工作!一路辛苦了!”钱学明热情地伸出双手。
“学明主任客气了,以后要多向你们这些老同志学习。”陆远和他握了握手,目光扫过他身后的几位科长。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迎的热情,但陆远能从他们一闪而过的眼神里,读出更复杂的东西——好奇、审视,还有一丝深藏的、对一个“外来者”的疏离。
区长办公室在三楼,面积很大,但陈设已经有些老旧。红木办公桌上有一层薄薄的灰尘,显然有段时间没人用了。钱学明有些尴尬地解释:“前任的周区长走得急,这办公室一直空着,没来得及好好打扫,我马上叫人……”
“不用了,挺好的。”陆远打断他,走到巨大的办公桌后,将公文包放下。
他不喜欢那种前呼后拥的做派。
钱学明见状,也不再多言,只是殷勤地泡好茶,然后试探着问:“陆区长,您刚来,是先熟悉一下情况,还是……孙书记那边,您看什么时候去拜访一下?”
他提到“孙书记”三个字时,语气不自觉地变得恭敬了许多。
陆远拉开椅子坐下,身体陷入宽大的皮椅里,他看着钱学明,笑了笑:“不急。孙书记日理万机,我就不拿这些琐事去打扰他了。我想先看看文件。”
“好的好的,那您先忙,有任何事随时叫我。”钱学明如蒙大赦,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还体贴地把门带上。
办公室里终于安静下来。
陆远看着眼前这张巨大的办公桌,桌角堆着两摞半人高的文件,上面贴着各种颜色的便签,像两座摇摇欲坠的小山。
这就是赵书记口中的那块“硬骨头”,那艘“破旧巨轮”。而他,从现在起,就是这艘船的代船长。
他随手从上面抽出一本。
《关于西寨城中村治安综合治理老大难问题的紧急报告》。翻开,里面是触目惊心的记录:聚众斗殴、开设赌场、强收保护费……报告的落款日期,是三个月前,上面有前任周区长的批示:“请公安分局严厉打击,务必根除。”批示的笔迹,力透纸背,显得很愤怒。但在后面,却附着公安分局的一份情况说明,大意是西寨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情况复杂,强行介入恐引发群体性事件,建议从长计议。
一份“紧急报告”,就这样被“从长计议”了三个月。
陆远放下这份,又拿起另一份。
《关于纺织路拆迁户补偿标准争议导致项目停滞三年的情况汇报》。这份文件更厚,里面夹杂着各种协议、照片和厚厚一沓联名信。陆远快速翻阅,很快就理清了头绪:一个市政规划的拓宽道路项目,因为十几户“钉子户”漫天要价,硬生生拖了三年,导致半个城区的交通都受到影响。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
【官场大影帝系统】的界面在眼前浮现。
【主线剧本:《百年城区的掌舵人》】
【第一幕:《地头蛇的下马威》】
【当前场景分析:危机四伏。您已坐上火山口,但火焰尚未喷发。每一个文件背后,都是一个地雷。】
【系统建议:在不清楚雷区分布图之前,最好的选择是——按兵不动。】
陆远关掉了系统界面。按兵不动?这可不是他的风格。
就在这时,桌上那部红色的内线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在这间安静的办公室里,铃声显得格外刺耳。
陆远拿起了话筒。
“喂,您好。”
“是陆区长吧?我是孙书记的秘书小李。”话筒里传来一个圆滑而客气的声音,“孙书记正在主持一个重要的会议,他让我代他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
“谢谢李秘书,也替我谢谢孙书记的关心。”陆远客气地回应。
“陆区长您太客气了。”李秘书笑了笑,话锋一转,“孙书记还特意嘱咐了,说您是市里派来的得力干将,年富力强,思路开阔。东林区有些历史遗留问题,积弊已久,前几任领导都束手无策,正好需要您这样的新鲜血液来打破僵局。”
来了。
陆远握着话筒,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
“孙书记说,您刚来,千头万绪,可能不知道从哪下手。他建议您可以先从最难、最重要的事情开始抓。您办公桌上,应该有一份关于‘老城区拆迁改造项目’的卷宗,那个项目已经停了三年了,是全区最大的火药桶。孙书记的意思是,他相信以您的魄力和能力,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为东林区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鼓励和期许,每一个字都像是对他的褒奖和信任。
可陆远听在耳朵里,却只感觉到一阵冰冷的寒意。
他挂掉电话,目光落在那堆积如山的文件上。在最顶上,果然放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封面的档案夹,上面用黑色的马克笔写着八个大字:
“老城改造,老大难项目”。
这字迹,龙飞凤舞,力道十足,仿佛要穿透纸面。
这哪里是什么“见面礼”,这分明是一份战书。一份来自东林区真正主人的,笑里藏刀的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