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娘?”晴雯脸色一滞,她以为是因着自己方才骂了那些小丫头老子娘几句,林珂才这么问她的,想了想道,“我和爹娘早就失散了,是表哥带我来京城的,十岁的时候又给赖嬷嬷买了回去,跟他们没什么感情。”
“但是好歹也是自个儿老子娘,现在我发达了,肯定希望照拂一番的。”晴雯认真道,“要是他们已经死了,即便早就没了印象,我也该尽孝心的。”
林珂倒也不奇怪,从晴雯那么热心给多官张罗娶亲就能看出来她是个在乎亲情的人。
“不过也有别的情况。”晴雯话锋一转,“如果跟那些小丫头的老子娘一样,是爹娘不要我,把我卖了的,我才懒得管他们哩......最多买两具好点儿的棺材。”
她显然很讨厌那种为了银钱卖掉家中女儿的父母,要是实在活不下去还情有可原,就怕单纯的只是为了拿钱享乐,甚至女儿卖出去后还得给家里供钱,那也太不是东西了!
晴雯虽然一向不喜欢袭人,但不得不承认袭人的家人在这方面做得还是蛮好的。
早些年花家也是穷困潦倒,所以袭人才被买进了荣国府。
如今她哥哥花自芳都混成小老板了,也没忘了这个被出卖的妹妹,多次提出要把她买回去来着,只是袭人自个儿不愿意。
想到这儿晴雯就想笑,那袭人向来自认是个精明的,怕不是还想着做贾宝玉姨娘,能野鸡变凤凰呢。
呵呵,也不想想那贾宝玉什么德性,明明能力完全不如我家爷,身边的大丫头数量却还反超了,凭他的能为守得住么?
更不消说荣国府现在连个爵儿都没有,等西府那老太太死了之后,恐怕只要犯一点儿错就会被朝廷收回去。
毕竟是敕造的嘛,就和原来的宁国府一样,皇帝还不是想收就收?
到时候贾宝玉连家都没了,晴雯才不信他能重铸贾家荣光呢,指不定就要穷困潦倒、沦落街头。
哎呀,届时袭人盯了一辈子的姨娘,最后却破碎成那般模样。不知道她还愿不愿意跟着贾宝玉受苦呢,多半会回花家的吧?
她要是跟着贾宝玉吃苦,还算有点儿气节,我便去探望探望她们,送些东西,不知道袭人会怎么想呢。
晴雯越想越高兴,只等着狠狠挫挫袭人锐气。
忽然她又想到了什么,贾宝玉虽然不行,但他家姊妹们各个都是好的呀,整的好似一处盘丝洞一般,把自家老爷迷得神魂颠倒。
想来即便贾宝玉落了难,林珂也不会舍得看姑娘们受苦,多半是要帮衬帮衬的。
于是她又皱起眉来。
其实现在的晴雯和袭人并无多少交集,按理不会这么敌视才对。
无奈晴雯这种心直口快的天生就不待见袭人那样心思深沉的,她和小红也不如与香菱、五儿玩得好,在宝钗和黛玉之间更是无条件站队黛玉。
只是那次林珂在园子里吃酒醉倒,竟是袭人帮着扶回来的,这让晴雯很是不喜。
尽管没有任何证据,但她就是觉得袭人存心不善,肯定是想两边儿吃!
先稳住在荣国府的基本盘,保证贾宝玉的姨娘位子。再来给林珂示好,未来便是遭了难,总归也多个去处。
晴雯直觉认为袭人定是想脚踏两只船,因而对她更是不喜,从此更是防贼一般防着袭人。
好在林珂未曾再和贾宝玉屋里的丫鬟有什么牵扯,还用不着晴雯“直言劝谏”。
虽然这样的想法毫无根据,但晴雯也算是傻人有傻福,还真给她撞对了不少。
林珂见她表情诡异,一会儿笑一会儿蹙眉一会儿生气的,也不知这丫头到底在想些什么东西。
“瞎想些什么呢,别是在说我坏话吧?”他弹了下晴雯额头,笑道,“正巧说着这事儿。你那时还小,对你老子娘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也正常。可你那表哥呢,他也完全不记得了么?”
晴雯知道林珂这是想帮她寻亲的意思,心里自然是感动的。毕竟她还是个十多岁的姑娘,如何能不想有父母呵护?
但她转念一想,先前林珂帮香菱寻亲的时候还没这么忙,而且似乎线索充足的样子。
现在林珂每日读书用功、上衙点卯不说,自个儿又全然不知道家里情况,再求他帮忙岂不是平添麻烦?
因而晴雯回答说:“我那表哥什么性子爷又不是不知道,他才不记得我爹娘呢,最多也只知道在苏州,这连我都记得哩。”
她本就对父母没多少印象,并不是非要找回来不可,不然何须等到现在?
何况晴雯也担心家里都是不省心的,万一爹娘找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大票亲戚嗷嗷待哺,那还不如没找到呢!
林珂大概明白了晴雯的想法,便也不再强求。若是人家自个儿都不曾想过,他硬要帮忙找回却是不好。
......
次日上午,大通桥码头上已经有了不少的行人,多是从南方而来,想着一览京城风光。
薛蝌带着几个小厮等候于此,很快便看到他父亲薛明与母亲廖氏。
不过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两人身后还有一位妇人,便是前不久说要来京城的李婶娘。
原来李婶娘一个人北上,正巧听说薛家两位也要进京,自然结作一处而来。
薛宝琴在金陵时只和李纹、李绮两位通过书信,但薛蝌却是去李家拜访过的,自然见过李婶娘。
“父亲、母亲,婶娘,马车已经准备好了。”薛蝌上前规规矩矩行过一礼,又补充说,“原本侯爷也要过来的,但因着皇上召见,未能成行。”
见儿子过来迎接,薛明本要笑着提点两句,闻言一怔道:“他经常进宫面圣么?”
薛蝌笑着点点头,骄傲地挺起胸膛,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侯爷极得陛下恩宠,隔三岔五便要进宫,有时甚至都可以在皇宫中留宿。”
薛明心里百感交集,他自然知道林珂本事了得,但光是这样还不够,怀才不遇的见多了,关键是要有人欣赏。
原本收到嫂子的信,言说要张罗让琴儿给他做妾,薛明还有点儿抵触来着。
他家虽是二房,但宝琴可是实打实的嫡女,是整个薛家二房最宠的姑娘。
又打小学习琴棋书画,随父出海增长见识,更兼生得花容月貌。
在薛明看来,自己这个女儿便是比起皇家公主也不落下风的,自然不乐意委屈她做妾。
然而薛姨妈一句话就让他没得选:你女儿早就给别人拱了!
当然不至于这么明显,但薛姨妈话里话外薛宝琴看中林珂愿意侍奉身边的意思溢于言表。
薛明自个儿当然也明白女儿的心思,他们夫妻俩一贯开明,素来是尊重儿女选择的。
夫妇两个一合计,左右林珂那孩子也是极好的,定不会委屈了宝琴。而且做大妇的林黛玉还是宝琴的好姐姐,以后的日子应该不会被为难,便也应许了这事。
如今见林珂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不得了,那仅剩的一点儿不满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于是廖氏和李婶娘坐了一架,薛明与薛蝌父子俩另坐一架,先往薛家新宅行去。
路上,薛明压低了声音问薛蝌:“你信里说有要紧的事要告诉我,如今可能说了?”
薛蝌是相当乐见宝琴嫁去侯府的,如此一来上司就成了妹夫,公司变成了家族企业,自个儿干活都有劲头。
因此他很担心父母反对,特意把事情说的很严重,其实也有糊弄二老的意思。
不过今日一见,发觉父母也都没什么意见,本来是不打算再提起这回事的。
可如今父亲主动问了出来,他也不好说是骗你们来的,只好也压低声音道:“父亲也读过、见过不少人事,可曾见过像侯爷这样受宠的?”
薛明果然陷入沉思,细数历史,得到君王恩宠和信任的人物不在少数,但确实没听说能在宫里留宿的。
而且按着儿子方才所说,林珂入宫的时候陛下应该在上朝,可朝堂之内诸位大臣却并没有他的身影,那他究竟去了哪里就很值得深究了。
皇帝不会吃饱了撑的把他晾在哪处宫殿里等着,总不能是在后宫里和皇后说话吧?
薛明到底是见过不少风浪的,已经隐隐有了猜测,却不敢说出来。
见父亲皱起的眉头略略舒展,薛蝌知道他已经想通了什么,马上又补充说:“我还知道侯爷每次留宿宫中的时候,都是皇后娘娘亲自安排的住处,还是宫里的宫女照顾的!”
薛明悚然一惊,若说前面那事勉强还能解释,那这就说不通了。
皇宫里的宫女说到底都是皇帝的女人,却被安排去照顾林珂,还是皇后亲自安排的,要是流传到民间可要引起不少谣传啊。
薛明在海上航行这么多年,海盗、风暴都见过不少回,还是第一次心跳得这么快。
他咽了口唾沫,忐忑道:“这话可不敢乱说,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被父亲所影响,薛蝌也提起心来:“不瞒父亲,这都是侯爷亲自告诉我的。”
薛明大惊,随即欣喜若狂。
竟然是侯爷亲自说的!
如果之前的猜想成立,那他这样做,岂不是把自己儿子当作心腹了?
倒是听说当年陛下夭折了一个儿子来着,还是个嫡子,难不成原来没死,还和自家两个孩子关系极好?这泼天的富贵也能砸到自家头上?!
薛蝌见他眼露狂热,忙给他泼了盆冷水:“父亲莫要误会,侯爷不曾说的那么详细,是我一点点儿推理出来的。”
“你推理的?”薛明果然大失所望,但又想着自家儿子素来聪明,说不得就蒙对了呢,笑道,“推理的也行,不曾说与别人听吧?”
猜想又不犯法,万一真猜着了呢?
薛蝌点点头,以他的谨慎性子,当然不会傻到泄露出去。
但也正是拿捏到了这点,林珂才有意无意地跟他泄露一些隐秘事宜,引导他往这边儿联想。
薛蝌并不曾意识到这一点,只当自己发现了天大的秘密。
“父亲,我觉着侯爷前途不可限量,琴儿跟着他也不敢说会有怎样的好处。”
“嗯,你说的是不错......看来为父该去拜访拜访林尚书了啊。”
......
比起薛家父子俩车厢内的严肃气氛,两位女眷这里就要轻松不少。
“啊呀,你们真的要让琴丫头给珂哥儿做侧室?”李婶娘掩着嘴惊讶道,“琴丫头我是见过的,那样好的品性,哪家的正室夫人做不得,如何就要给人做妾?”
她是比较传统的想法,认为一个姑娘想要以后过得好,就必须得做正妻,管理好一府之事才行。
即便嫁得差了点儿,也不能做侧室给人欺负。
廖氏却不这么想,她向来喜欢林珂和黛玉,又对女儿的想法心知肚明。
初听得林家两个的婚事打心底里为他们俩欢喜,又难免担忧女儿失意。
结果在女儿的家书里却不曾看到一点儿悲伤之意,还在想这是为什么呢,便听薛姨妈说了她的打算,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的好女儿这样子有主见,那自己这个做母亲的自然要支持了。
廖氏呵呵笑道:“琴儿虽也不差,但比起她姐姐还是有段距离的。如今虽是给人做侧室,可巧那人是珂哥儿,我是知道他性格的,断不会委屈了琴儿,说不得还要当作心尖儿肉宠着呢!”
大笑了几声,她又说道:“还有黛玉那丫头,模样、品性都是一等一的人,琴儿做她妹妹不算委屈。何况林丫头素来与琴儿友善,往后便成了真姐妹,少不得相互照拂,总比一人应付底下的勾心斗角强吧?”
“可是......”李婶娘还是很不能理解,难不成因为和大妇关系好就可以嫁同一个人?真要这样,对天底下的妹妹来说,最合适的夫君岂不就成姐夫了?
廖氏却不管那么多,语重心长道:“其实这都是附加的。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琴儿自己的心意。她既然认准了珂哥儿,我便不想让她违心呢。”
听了这话,李婶娘才动摇起来,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两个女儿。
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否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