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警告,没有试探。
饱和的火力如同泼洒而下的钢水,在顷刻间便将那座孤零零的哨站彻底吞没。
紧接着,这支舰队兵分两路。
一队原地驻守,剩下的则毫不恋战,直接跃入了通往下个星系的超空间航道。
摧毁,驻守,再前进。
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又如同蝗虫过境般野蛮。
星约的舰队正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沿着预定的航线,系统性地拔除着白牧辰部署在外围的所有“眼睛”。
一条没有任何监控的安全通道正在被暴力地开辟出来。
而在这些战斗舰队的身后,一支规模更为庞大的工程舰队也紧随而至。
它们在那些刚刚被清空的星系中展开,开始就地组装全新的超空间中继器。
即便这些新建的设施未必能守住,但只要有一座能够留存下来,其所带来的战略价值就足以抵消所有的成本。
十个月的时间,在星际尺度下不过弹指一瞬。
第147号中继器所在的星域。
集结于此的庞大远征军团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静静地等待着。
终于,一道前所未有的空间涟漪,如同神明投下的石子,在舰队的正前方荡开。
一艘长度达到了21公里的恐怖巨舰,如同从神话中驶出的方舟,缓缓地挤入了现实宇宙。
凯旋号。
它那庞大到足以遮蔽星辰的身影,投下了一片广袤无垠的阴影,将下方集结的数千艘战舰尽数笼罩。
在它的面前,就连那直径同样有20公里的超空间中继器,都显得如同一个不起眼的玩具。
毕竟超空间中继器是中空的。
远征军团数千艘战舰的舰桥内,所有船员不约而同地肃立,隔着无垠的虚空,向那艘巨舰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没有多余的指令。
凯旋号继续缓缓驶向中继器那巨大的圆环结构中央。
紧接着,整个远征军团动了。
数千艘战舰如同设定好程序的钢铁洪流,井然有序地跟随着它们的旗舰,一同驶向那片散发着幽蓝色光辉的薄膜。
没有剧烈的能量爆发,没有撕裂空间的视觉奇观,圆环以及它中央的天蓝薄膜没有任何动静。
只见凯旋号正常启动超空间引擎,舰体表面瞬间被一层相同的光雾所包裹。
12天后,它那庞大的身影便在闪烁中彻底消失。
紧接着是整个远征军团。
数千艘战舰化作一道道苍蓝色的流光,整片星域在短短数分钟内便已清空,只留下一片死寂。
3天后,位于航道另一端的中继器,其圆环中央那片原本平静的能量薄膜泛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
仿佛有一阵无形的风从彼端吹来。
远征舰队没有出现,它们无缝地衔接上了下一段航道,继续着这场不见天日的深潜。
一个接一个的中继器,如同一座座沉默的灯塔,见证着这支幽灵舰队的疾行。
从第147号中继器出发,到抵达白牧辰疆域的边缘,这段横跨了151次超空间跳跃的遥远路途,在这条星际高速公路上,仅仅只需要619天便可跨越。
而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星约的工程舰队也以每年近十个星系的速度,将这条高速公路的尽头铺设到了南门二的隔壁。
每一座新建成的中继器旁,都有一支快速机动舰队在严密地防守着。
然而,诡异的是,全程没有任何阻拦。
白牧辰的舰队就像是凭空蒸发了一样,对他们这种近乎于“骑脸”的侵略行为无动于衷。
不安的情绪如同藤蔓,缠绕上远征军指挥层每一个人的心脏。
她疯了吗?
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把高速公路直接修到了她的心脏门口?
这简直就像在邀请我们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
公元2127年10月28日。
在经历了长达687天,近乎两年的不间断超空间航行后,庞大的远征军团,终于抵达了他们的终点。
那座刚刚建成不久,编号为01的超空间中继器。
它的对面,便是南门二星系!
而与此同时,在南门二星系当中。
环绕着主星半人马座a星A的轨道上,一条由亿万个光点组成的璀璨光带正散发着柔和而又磅礴的光芒。
那是一条光的长河。
一条由数以万亿计的独立卫星组成的、正在不断自我增殖的宏伟造物。
白牧辰的戴森云。
构成这条光河的是两种功能独立的自动化卫星。
其一是作为基础能量采集单元的“羲和-ScS系列太阳采集卫星”。
每一枚“羲和”卫星都呈六边形,直径约三公里,其表面覆盖着专为南门二A星光谱而优化的多层复合光伏阵列。
它们由最基础的常规材料与纳米复合材料构成,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被极其高效地大规模量产。
其二则是作为能量传输节点的“望舒-ERh系列能量中继枢纽”。
这些枢纽的体积远大于“羲和”卫星,外形如同巨大的抛物面天线。
它们负责收集周边“羲和”卫星采集到的能量,将其整合并转化为高聚焦的微波束。
整个戴森云由数千个独立的“子星群”构成。
每个子星群都包含数百万枚“羲和”卫星和数百个“望舒”枢纽,在各自的轨道平面上协同运行。
所有这些组件,都在位于其它行星系的专用工业基地中生产,然后通过星津渡级货运舰批量运输至此。
抵达后它们便会自动展开,并入戴森云的宏观网络。
此刻,这张覆盖了整个恒星内轨道的宇宙级无线输电网络正在全功率运转。
亿万道肉眼不可见的微波束,跨越数百万公里的遥远距离,精准地聚焦在轨道上的同一个目标。
天枢相铸矩阵-pm,白牧辰的新相铸厂。
它并非传统的立体式空间站,而是一块巨大的扁平轨道建筑群。
其整体造型酷似一块被放大了亿万倍,悬浮于宇宙中的巨型电脑主板。
作为“主板”基底的,是长达80公里、宽120公里的“神宵-ERA能量接收阵列”。
磅礴的微波能量洪流击中阵列的瞬间,那巨大的黑色平面上便会泛起一层如同极光般绚烂的能量涟漪。
在这块巨大的“电路板”上,各种功能模块如同电子元件般有序地排列着。
位于“主板”中央的,是结构最复杂的“乾元-ptc相变核心”。
这里是真正进行人工物相材料合成的地方,真正的“相隧道催化剂”就储存在其最深处。
如同内存条般整齐排列在核心两侧的,是“坤舆-RpU系列原料处理单元”。
从气态巨行星波吕斐摩斯开采的聚变燃料,以及从各个矿业基地运来的基础原料,都在这里进行提纯加工。
而那些如同电容般散布在各个角落的巨大圆柱形结构,则是“烛龙-ESm系列储能矩阵”。
它们负责储存多余的能量,以应对生产高峰期的巨大消耗。
……
科学技术理事会,应用工程部,星舰设计总局。
白牧辰的一个身体面前,是一艘全新的星舰,一艘通体光滑如镜的棱型飞船,像一把没有柄的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