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蛛网浮标监测网络很重要。
搭建起来也容易,因此在优先级较高。
计划中用作探测器的是“星尘1型”的深空探针。
这是一种体积微小的无人探测器,外形方方正正,表面光滑无任何突出物,也没有配备传统的太阳能帆板。
因为主要部署区域位于远离恒星光照的遥远深空,常规的太阳能供电方案没效果,就去掉了。
而裂变电池又需要消耗珍贵的放射性元素,对于这种需要大规模抛洒的消耗品而言性价比极低。
因此白牧辰给深空探针选的能源是一种特制纳米材料打造的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
这种电池足以支撑探测器在漫长的任务周期内稳定运行,直至其自身寿终正寝。
反正撒出去白牧辰就没打算回收过,坏了就再撒一批新的下去。
设计中的星尘探针并非主动探测器,而是一类被动的窃听器。
其内部集成了多种高灵敏度被动式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磁传感器等。
但最核心的设备是一种尚在实验阶段的超空间扰动探测仪。
它不能直接探测超空间,而是通过监测现实空间与超空间交界面极其微弱的能量涟漪,来反推超空间航道内是否有物体通过。
这就像通过观察平静水面上的波纹,来判断水下是否有鱼游过。
而要在如此广袤的星系尺度上实现实时监控,电磁波通讯那长达数小时乃至数天的延迟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因此星尘探针的通讯方式被设计为超空间通讯。
虽然这项技术很简单,已经被证明可行,目前正在进行工程上的迭代优化,白牧辰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将其改进可实用的地步。
因为超空间相关技术怎么说呢。
一切涉及超空间的技术都是黑箱,虽然让人搞不清楚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但想要复现和使用却异常的方便。
“超空间应用研究所有空缺?”刚刚结束纳米锻炉巡视工作,白牧辰脑海中忽然闪过了这个念头。
她想起之前负责这个项目的身体摸鱼去了。
自己离得最近,又没什么要紧事,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件事。
于是白牧辰这个身体改变行程,转而飘向了研究所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白牧辰是格式塔意识,但她仍然存在着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
这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白牧辰的身体终究只是普通人类范畴,共享的记忆不能让她获得计算机般的超级思维。
单个碳基大脑的能力存在上限,根本无法同时驾驭一个星际文明的所有事务。
于是,将庞大的任务不断拆分细化,让不同的身体来负责不同的环节,组织结构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诞生。
不过对于白牧辰来说,这套组织结构的作用更近似于一张为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
白牧辰的不同身体通过这张导图,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文明中存在着哪些位置,每个位置需要做什么,如何与其他关联组织的自己进行配合。
做好规划,事情才不会乱。
差别和正常文明也很大。
最关键一点就是在白牧辰的社会中,组织本身不具备权力,职位也没有高下之分,成员的身份只关联于当前正在思考的任务。
具体的物理行动则可以由任意一个方便的身体来执行。
一个刚刚还在个人实验室里思考着波函数过滤、量子态定向坍塌等尖端物理难题的白牧辰,可能因为距离咖啡机较近,下一秒就起身去为大家准备咖啡了。
而另一个刚刚吃完饭的白牧辰则可以无缝接管前者留下的研究工作。
就像现在这样。
除此之外,对于设计组织结构什么的,白牧辰本人乐在其中。
通过一张庞大的组织结构图来梳理自己的思维,制定长远的规划,对她来说就像是在撰写世界观设定集,好玩且有趣。
因此,这套体系的构建并不完全以追求绝对的高效为唯一目的,还掺杂了白牧辰自己不少的审美偏好。
比如说,最”顶层“有个叫科学技术理事会的组织,专门负责管理一切科学相关事物。
这是白牧辰顺着自己技术治国偏好整出来的。
就是那种很典型的技术官僚制度。
虽然白牧辰内部主动没办法官僚起来就是了。
在设定上,超空间应用研究所从属于科学技术理事会。
当然,这只是设定。
还是那句话,白牧辰内部不同的组织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从属关系,因为大家没有身份高低,只是思考的内容不同而已。
这套设定主要是为了方便未来可能接触到的外人,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转回正题......
在旁边闲聊期间,白牧辰已经抵达了目的地。
这里是一轮新建成的离心重力环,也是太空母港扩建工程的一期成果,其规模远比远行号自带的重力环要宏伟得多。
不再需要进行长途航行的远行号已经彻底转型为一座固定空间站,不用再过多地考虑质量问题,自然想造多大就造多大。
到研究所门口,白牧辰来灵活地蹬掉脚上的鞋子,顺手解开裙摆脱下外衣,露出了里面那套蓝白条纹的泳装。
接着从一旁的衣架上拿起一件干净的白大褂穿上。
“嗯,很好。”这样一来氛围就对了。
白牧辰不由得满意的点点头。
这身打扮纯粹是她自己的个趣味,或者说,情趣?
最近忽然很喜欢“穿着泳装披着白大褂的美少女科学家”这种设定,于是一部分负责科研项目的身体便统一换成了这身打扮。
研究所内部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充满了精密仪器和无尘环境。
其核心设备——超空间天线,只是一大坨由超导线圈七拐八绕构成的毛线团,看起来异常的皮实,实际也异常皮实。
而且便宜的很,弄坏了也不心疼。
白牧辰走到天线旁,相关的记忆丝滑的浮现,立刻无缝地衔接上了之前的工作。
超空间天线正荡漾着柔和的蓝白色光芒,无数细密的电弧在其表面的超导线圈上跳跃。
这是典型的“超空间电涌”现象。
白牧辰第一次见到这种现象,还是在十三年前的w-07仓库。
那一年,远行号刚刚驶出太阳系的灵能空泡,整个宇宙的背景从简约线条升级为了极致的色彩,而那台被存放在仓库中的仿制超空间引擎,也第一次出现了这种奇特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