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兵用长枪架住想捡刀的足轻,另一个刀手顺势挥刀,“唰”地砍中他的小臂。
短刀“哐当”落地,足轻捂着流血的伤口惨叫。
弹药箱后的足轻见周鹤芝背对自己,突然抄起短矛,悄摸绕到他身后,猛地举矛刺向其后心。
郑道周眼疾手快,侧身挡在前面,腰间短刀“唰”地出鞘,反手一刺,刀刃精准没入那足轻小腹。
足轻闷哼一声,短矛脱手,双手捂住肚子,血顺着指缝淌下,踉跄两步后“扑通”跪倒,挣扎几下便没了动静。
不到半个时辰,长崎两座炮台全被拿下。
士兵们扯下幕府旗帜,挂上大夏龙旗。
拿下长崎炮台第三日,郑鸿逵率军向九州内陆推进。
他手里攥着本翻卷的《纪效新书》,扉页郑森“抗倭当狠,莫念姑息”的批注,被他用红笔描了三遍。
“放慢速度,让探路的先清陷阱,倭人惯会用竹刺、毒箭阴人。”
话音刚落,一个士兵背着伤兵奔来,声音带着急意:“郑帅!斥候踩中陷阱了!”
郑鸿逵蹲下来,捏住伤兵小腿——竹刺从小腿穿出,尖端沾着黑红色狗血,腥气扑面而来。
他眼神骤然变冷:涂了狗血的竹刺扎中,不出三日便会细菌感染,倭人是想让士兵活活烂死。
“张大人,倭人妄图借山地拖延,鸳鸯阵得调整,不能按老法子来。”
他抬眼看向阵前,声音透着决断:“陈辉,带火枪兵将标尺定在五十步,专打咽喉、心口,不给近身机会!”
“黄梧,带盾牌兵把盾沿贴地,防他们劈盾缝,让刀手贴着盾牌走!”
“陈豹,领十个刀手绕到山洞侧面,堵住退路,别让一个倭人跑了!”
林阿福凑过来,手里攥着听声筒,贴耳听了会儿,小声道:“郑帅,洞里十五个人,俩喘气粗的像武士头头,剩下都是普通足轻。”
午后入谷,阳光被山影遮去大半,风里飘着草屑味。
林阿福突然喊:“停!左前三步有坑!”
他捡起石子扔过去,“哗啦”一声,竹刺刺破土层弹起,尖端闪着寒光,比斥候踩中的更长。
郑鸿逵抬手示意列阵,目光扫过士兵——每个人都握紧武器,眼神毫无惧色。
洞里传来“锵”的刀鞘碰撞声,格外刺耳。
为首倭人掀开幕布冲出来,满脸横肉刻着黑纹,手里长刀竖劈向黄梧的盾牌,嘴里喊着“为了幕府!杀!”
身后十几个倭人跟着冲,光上身沾着汗土,眼里满是凶光,像是要拼命。
“开火!”
郑鸿逵话音刚落,陈辉扣动火铳。
他眯眼瞄准为首倭人咽喉,铅弹呼啸飞出,“噗”地钻进喉咙,血瞬间喷在石头上。
倭人手里的刀“当啷”落地,身体直挺挺倒下,连哼都没哼一声。
另一个倭人武士刚要扑向陈辉,陈辉迅速装弹,第二枪正中其心口。
倭人闷哼一声,手按胸口,血从指缝汩汩流出,顺着指节滴在草上,染红一片土,踉跄两步后一头栽倒。
“想绕侧?”
陈豹瞥见两个倭人往盾阵侧面钻,手里朴刀一横迎上去。
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摆出马步,朴刀竖挡——这是郑森传授的刀法,专克倭人劈砍。
一个倭人长刀劈来,陈豹手腕一沉,用刀背死死抵住,“当”的一声脆响,倭刀被震得往上翘。
他趁机跨步上前,朴刀顺着倭人手臂下滑,“唰”地切开棉布甲,刀刃没入腰腹。
倭人闷哼一声,肠子混着血涌出来,双手去捂伤口,陈豹顺势一脚踹在他胸口,倭人直挺挺倒地,没了动静。
另一个倭人绕到陈辉身后,举刀就砍,刀风擦着陈辉发髻掠过。
黄梧眼疾手快,猛地转身,铁皮盾带着千钧力撞向倭人胸口。
“咔嚓”一声,肋骨断裂的声音隐约可闻,倭人“嗷”地叫出声,身体弓成虾米。
黄梧没停,伸手抓住倭人手腕,一拳砸在他面门——这拳带着他当矿工扛石头的力气,鼻血混着牙血喷出来,溅在盾牌上,晕开一片暗红。
“想偷袭?俺在矿里扛石头的时候,你们还没学会握刀呢!”
洞里还有倭人躲着,用刀捅向长枪兵枪杆,想把枪挑开。
郑鸿逵盯着洞口缝隙,声音冷得像冰:“火药包!扔进去!”
两个士兵掏出火药包,点燃引信,“嘶”的一声火星过后,狠狠扔进洞。
洞里瞬间传来剧烈咳嗽和惨叫,浓烟从缝隙冒出。
没一会儿,三个倭人浑身是灰冲出来,头发被火燎得卷曲,手里还举着刀,眼神却没了之前的凶劲,只剩恐惧。
长枪兵齐步上前,枪尖同时穿透他们的胸膛。
一个倭人没死透,扑上来想咬士兵的手,郑鸿逵抬脚踹在他胸口,士兵趁机用枪托砸在他头上,头骨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
“还敢顽抗?你们砍汉人奴隶手、逼他们挖陷阱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今天?”
林阿福贴着山洞壁听了片刻,喊道:“郑帅!里面没人了!”
这一战,大夏军仅伤八十人,斩杀倭人三百余,俘获五百余。
俘虏中,一个穿旧铜甲的倭人突然挣开士兵的手,手按刀柄嘶吼:“我是萨摩藩武士!宁死不降!”
说着就想剖腹,郑鸿逵眼疾手快,一脚踩住他手腕,靴底铁钉嵌进肉里。
“想死?没那么容易!”他蹲下来,眼神满是冷意。
倭人被踩得脸色惨白,仍嘴硬:“武士不受此辱!”
“辱?”郑鸿逵加重脚下力道,倭人发出一声闷哼,“你们把汉人奴隶的手砍下来,逼他们挖陷阱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辱’?现在知道怕了?”
倭人被问得哑口无言,蔫头耷脑地被士兵押走,去清理山谷里的陷阱。
两个看守粮仓的倭人见势不妙,拔腿就跑,陈辉举枪瞄准,“砰”的一声,子弹穿透倭人后背,那人踉跄两步,栽进粮仓旁的泥坑里。
郑鸿逵让人把粮仓里的大米搬出来,分给附近的汉人农户和倭国农奴。
他转身对张肯堂说:“张贴告示,擒获顽抗倭人者赏银十两;主动归顺者,免三年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