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初夏,秦淮河畔的柳树枝叶茂盛。
可皇宫外的广场上,气氛却有些凝重。
黄宗羲、陆世义、方以智、张履祥四人站在那里,手里捧着厚厚的《经世策论》,神色复杂。
他们是江南有名的隐士,在士绅中声望极高,历史上的清军南下时都没出山为官。
如今却主动来了皇宫,想看看这位大夏皇帝到底值不值得辅佐。
黄宗羲隐居在余姚的龙虎山,去年官府的人想请他出山,他直接把使者骂了回去。
陆世义住在无锡的东林书院附近,东林党人想拉他入派,他也拒绝了,说“东林党只会空谈,不做实事”。
方以智躲在桐城的深山里,连家人都很少见,只专心着书。
张履祥则在绍兴教书,弟子遍布江南。
可前些日子,郑森斩郑承祖、清理郑氏贪腐的事传到江南。
又下令减免江南三成赋税,还派人修缮了东林书院和余姚的证人书院。
那是黄宗羲父亲黄尊素当年讲学的地方。
郑森不仅修了书院,还让人给书院送了上千册书。
这让他们动了心。
“黄先生,”方以智轻声道,他手里的策论封面上,“论农桑改良之法”几个字写得工整。
这是他花了三个月才写成的,里面详细记录了如何改进农具、如何选种,甚至还画了新农具的图纸。
“陛下连自家人都敢严惩,还重视农桑、兴办学堂,甚至让人自研改进织布机,在苏州开了纺织厂。”
我听说那纺织厂的女工,一个月能拿五百文钱,比种地强多了。
或许这大夏,真能让江南百姓过上好日子。”
黄宗羲捋了胡须,目光落在皇宫的方向。
皇宫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不像明末的皇宫那样破败。
他想起前些日子去经世学堂的情景。
学堂里分了农桑、算术、格物、兵法四个科。
士子们不用再死读四书五经,而是在田里学习耕种,亲手插秧、施肥。
在作坊里学习打铁,打造农具和兵器。
甚至还有专门的课室,教士子们看舆图、算战船的航线,用的还是西洋的算术方法。
这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理想,想起了父亲黄尊素当年的期盼。
让天下人都能有饭吃,有书读,不用再受苛捐杂税的压迫。
“是啊,”他感慨道,“明末时,士绅兼并土地,朝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苦不堪言,卖儿卖女的到处都是。”
如今陛下能革除这些弊病,咱们这些老骨头,也该出来为天下做点事了,不能再躲着了。”
不多时,一个太监传来旨意,宣四人入宫。
养心殿里的布置很简朴,墙上挂着一幅《农桑图》,画着农夫耕田、农妇织布的场景,笔法朴实,却透着生机。
御案上除了奏折,还有几本翻旧的书,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书页上还夹着纸条,上面写着郑森的批注。
郑森穿着常服,没有穿龙袍,见四人进来,连忙起身迎接,语气温和,没有一点皇帝的架子。
“朕久闻四位先生的才名,黄宗羲先生的《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为主,君为客’,朕读了很受启发。”
陆世义先生的《思辨录》,讲农桑、水利的部分,朕让户部的官员都抄了去学习。
方以智先生的《物理小识》,讲格物的道理,很有见地。
张履祥先生的《补农书》,讲耕种的方法,朕也让人推广到了江南各府。
如今大夏初立,正是用人之际,不知四位是否愿意为北伐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
黄宗羲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不谄媚。
他是读过书的人,不会像其他人那样阿谀奉承。
“陛下若真能革除弊政,严惩贪腐,轻徭薄赋,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只是臣有一问,陛下对江南的士绅,打算如何处置?
明末时,士绅兼并土地,偷税漏税,把朝廷的赋税都转嫁到百姓身上,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陛下虽减免了赋税,可若不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用不了多久,百姓还是会受苦。”
郑森笑了笑,示意太监给四人搬椅子,还让人奉了茶。
茶是江南的雨前龙井,是他特意让人从杭州运来的。
“先生所言极是。”
朕已经下令,江南各府要重新丈量土地,把所有的士绅、地主的田产都登记在册。
凡田产超过两千亩的,超过的部分要按比例缴纳‘均田税’。
超过一千亩的,每亩缴五钱银子;超过两千亩的,每亩缴一两银子。
若士绅愿意把多余的土地分给佃农,让佃农成为自耕农,朝廷可以减免他们一半的赋税。
另外,经世学堂会招收佃农子弟入学,凡是入学的,其家庭可以免三年徭役。
朕要让士绅知道,朝廷既不会纵容他们的特权,也不会亏待守法的良善之辈。”
陆世义听后,当即站起身,眼里满是激动:“陛下有此决心,臣愿为陛下打理江南农桑!”
臣研究农桑多年,知道如何改进农具、推广新的耕种之法。
比如用牛耕代替人耕,能提高一倍的效率;选种时挑颗粒饱满的,产量能提三成。
臣定能让江南的粮食产量再提三成,为北伐提供足够的粮草!”
方以智也连忙表态:“臣愿掌工部器械!”
臣懂一些西洋的格物之理,能借鉴其法改进火器,更能结合江南纺织根基自研改进织布机。
澳门生成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而改进后的织布机依托江南原有的精湛技艺,一天能织出以前三天的布。
若能成功,既能增强军力,又能让百姓有衣穿,更能让江南纺织技艺发扬光大。”
张履祥则道:“臣愿督江淮漕运!”
江淮的漕运是北伐粮运的关键,臣熟悉漕运的线路,知道哪里容易出问题。
能确保粮草准时运到前线,绝误不了事。”
郑森大喜,当即任命:黄宗羲为经世学堂总教习,负责培养人才。
陆世义为江南农桑使,掌管江南的农桑事务。
方以智为工部郎中,负责器械制造。
张履祥为漕运总督,掌管江淮漕运。
消息传出,江南士绅震动。
连黄宗羲这样的“反清隐士”都出仕了,不少原本观望的土绅,开始主动向朝廷捐粮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