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衡:你可能没听过我,但是你听过的人都是我的手下败将!
张载:我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章衡:难吗?我都做到了啊。
苏轼:一路被贬,一路吃喝。人生如戏,我有个宰相弟。
苏辙:一路升官,一路捞哥。家里有个亲爹,牢里有个活爹。
张怀民:我陪苏轼去赏月绝对不是因为他的宰相弟。】
赵大:“……北宋?”
赵匡胤整一个大破防,汉朝分为西汉、东汉,晋朝分为西晋、东晋,现在他的大宋,开始分南北了?
大宋没能大一统,现在还分段了……
“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一出,瞬间征服大宋之前朝代的文人,这当是他们为官的最高理想。
章衡:“……天天发什么牢骚,老子是实干派。”
程颐程颢、张载:“……想当年……”
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
苏洵看着两个儿子,欣慰的摸摸头,“以后你们两个要互相扶持知道吗?”
弟弟苏辙乖巧应道:“知道了。”
苏洵看向苏轼,苏轼点点头:“弟弟说他知道了。”
苏洵、苏辙:“……”
“子瞻大才,一门三大家,实属罕见……”苏轼的友人连忙道贺。
张怀民无语的看着想要嗨起来的苏轼,他是被烦的,不是亦未寝……
苏轼:“……被贬了,可不闲的只能写诗了。”
可是,我就写写诗,跟谋反有什么关系?
宋仁宗赵祯惊奇的看向自己钦点的状元章衡,还有其他天幕上点到的人,当即喜不自胜。
什么怀才不遇,写什么诗,以后都给我往死里干!
众朝臣:“……有种不好的预感。”
官家要有大动作!
这一届科举连出九个宰相之才,那我们……
“哎呀,终于说到别的朝代了,看大明亡国太憋屈了。”
“是啊,咱们老百姓不懂那些国家大事,能管好自家一亩三分地就够了。”
“之前天幕说这个大宋没骨气,现在看来,也不是没有好的一面。”
“咱们汉人王朝,比较好一点的就是言论比较自由,那个大清的文字狱听起来就可怕的很。”
“篡位的都怕别人说他不好,这个大宋也是篡位呢。”
……
其他朝代的百姓对大宋的观感不太好,没能收复失地,还不敢打仗,那百姓不就更苦了吗?
{他叫章衡,苏轼说他“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那他为什么没有什么诗句传下?
因为人家在官场正嘎嘎乱杀没空写。
他怼过三司,怼过宰相,爽文里看的身为文官出使大辽被别人看不起,被叫去射箭,结果箭术把人秒了的情节,这哥就干过。
主打一个文武双全,一路在官场纵横到七十多岁,就不知道什么叫怀才不遇。
在那个朝代那样复杂的政治环境里,最后还全身而退,人生怎一个爽字了得。}
【章衡:我见过很多天才,但他们都叫我天才。
怀才不遇的才去写诗
别人:那你……
章衡:我负责让他们怀才不遇
章衡的治水国策里面记载的理论到现在还在用,写诗在他眼里就是玩物丧志吧。
宋朝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你说他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就是统一不了。
宋朝真的遍地都是金子,处处是天才,可惜他们聚集于一个时代,也没能挽回这个大厦将倾的时代,掌舵人太重要了。
宋啥都不缺,缺真龙。
最大的问题就是重文轻武,朝中无将,赵匡胤得位不正,怕别人走他的老路,武将地位太低,没有权利。】
赵大:“……再说一遍,缺什么?”
赵匡胤揉了揉太阳穴,终于从这巨大打击中醒过神来,缺真龙这句话真是创到心口了。
除了他赵匡胤,谁有资格称帝?
真龙?
他就是真龙!
至于重文轻武,他自己经历过五代十国,对武将是真不放心,但朝中无将,这不就相当于把大门打开让人家进来抢劫?
大宋问题很大啊,必须要在他这里改变,否则大宋还会走上老路……
大宋武将:“……看看孩子吧。”
大宋武将都要绝望了,这群文人全都是文曲星,那么保家卫国的武将呢,跟人家说话都不敢大小声。
踏马的,我们想打仗啊!
大宋变大怂,都是这群文官,不仅要骑在武将头上拉屎,还想骑在皇帝脸上吐口水……
彼其娘之……
其他朝代皇帝看不起大宋软骨头,但他们是真羡慕层出不穷的人才。
看看人家的臣子一心报国,看看他们的臣子,尤其是大明……
大明文官:“……我大明官场才是真正的顶级权谋。”
崇祯:“……有你们是我的福气。”
真他妈奇了怪了,不说大宋,他大明也不缺文曲星和忠臣,他咋就没碰上一个?
袁崇焕、吴三桂、洪承畴……难不成是觉得自己太能了,恃才傲物,所以对他这个皇帝不屑一顾?
地位和权力,还有皇帝最重要的信任,他都给了,就图他们把事办好,结果……
此时的崇祯对宋仁宗那叫一个嫉妒羡慕。
晚年朱元璋这个杀神都要麻了,大宋重文轻武,才会导致文人地位过高、军事制度弱化及奸臣集团横行,最后亡国。
他自登位后一直在翻史书,颁布了“诸人皆许直言,为生员不许”的政令,就是禁止读书人议论朝政,限制官员结交读书人。
结果大明还是亡了。
这群文官,真特么能搞事。
什么东林党、复设,都是蠹虫,全都该杀。
永乐朱棣想到自己为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创立了宦官监军制度,这就很可能会让文官压制武将。
毕竟,文官想要收买宦官,不是什么难事。
大明,大明啊……
“李斯,你认为天幕所说的科举考试,是否可行?”
秦始皇从结果推论过程,很快就猜到了这是后世王朝的选官途径。
“陛下,这科举考试应与大秦的考试制度相似,只不过考得内容或许更注重儒家方面……”
先前他们了解到汉武帝独尊儒术,自然能想到,其他学说会被压制甚至埋没。
目前大秦授官主要就是军功授官、保举、葆子、自学法律为官等方式,若是将考试制度完善成科举考试,或许能够更好的安抚那些六国贵族。
而寒门,也有了学习的机会和上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