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来了,快让开!”
还围着陈北的众才子们,见到张思澜带着众姑娘们从湖心岛出来,径直朝他们这边走来,一个个紧张的让开了道路。
待到张思澜和众姑娘靠近。
这些才子们的目光就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那些姑娘们也羞答答的,有些后悔跟着张思澜过来,毕竟被那么多公子盯着,怎会不羞涩。
“你就是做出“千里共婵娟”的王维?”
张思澜并不像其他姑娘一样扭捏,有些像个女汉子。
站在陈北身后韩志远见到张思澜顿时就愣住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张思澜。
就是陈北在此刻也有一瞬的呆滞,不是说张思澜有多美有多漂亮,而是张思澜长的有些像他的母亲。
刘文清陈北一直盯着张思澜看,不由有些尴尬,碰了碰陈北。
“王兄....”
陈北对着张思澜行了一礼:“抱歉张小姐,见到你让我想起一人。”
张思澜撇了撇嘴,她并不认为陈北说的是真的,不由对陈北有些失望,她原本以为陈北和别人不一样,原来也是一样。
“没关系!”虽然有些不喜,但她还是很有礼貌对陈北一揖
“那应该是对王公子很重要的人吧?”
陈北点头:“嗯!很重要!”
张思澜觉得自己真是多嘴,为什么会说这话,她忙转变话题。
“王公子可愿随我等去湖心亭赏桂,吟诗?”
“好啊!”陈北也是想多了解一下张思澜为何会像自己的母亲,所以就答应了。
这让张思澜就有些....她原本只是客气一下,一般人不应该都是拒绝的吗?
拒绝了她就可以带着姐妹们再回湖心亭了,没想到陈北竟然答应了。
可当着众人的面,她也不好说自己只是问问,也只能带着陈北上了湖心亭。
陈北给韩志远使了个眼色,韩志远也好奇为何张思澜和老夫人那么像。
陈北给他使眼色,他立即会晤离开了府衙。
不是谁都能上湖心亭的,就是刘文清也是沾了陈北的光才上的湖心亭,其他的公子都被拦在了湖心亭外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公子这应该是一首词吧?”一位小姐问道。
其实在座的都是翰林城的才女,自然知道这是一首词,这小姐也是故意问的。
现在整个翰林城的酒楼画舫都在谱曲,然,并没有一家能谱的让人满意的。
这小姐也是生起了考教陈北的意思,只要陈北回答是,那她就会问陈北可会谱曲。
陈北点头:“嗯!是一首词!”
“那王公子既然会写词,可会谱曲?我们这些姐妹刚刚还在探讨,王公子一定会谱曲,等王公子来了,一定要让你教我们!没想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
果然,这就是一个陷阱。
陈北见众姑娘都不怀好意的模样,又看到张思澜有些期待,又有些复杂的眼神看着自己。
他原本想回到不会的,但见到张思澜这张脸,他有一种猜测,这姑娘肯定和自己的母亲有关系。
母亲也告诉过他,她是逃难和家人走散到了陈家村。
若眼前之人和自己母亲有关系,都说侄女随姑,说不定她是自己的表妹。
若是这样的话,张大人极有可能就是自己的舅舅。
陈北脑中思绪翻飞,一瞬间想了很多问题。
见陈北又盯着张思澜看,众姑娘对他的好感再次降了一个度。
“王公子是不会吗?”一位小姐开口问道
陈北移开目光点了点头:“会!”
若张思澜真是自己表妹,那这一曲就算作是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好了。
陈北不是个拖沓的人,既然做了决定,是不会拖泥带水的。
就在众人还为陈北的回答意外时。
陈北已经来到湖心亭摆放的古筝前,手指在上面拨动了一下,然后在众人疑惑的目光注视下坐了下来。
没有狗血的剧情,有人上来阻止,也没有人站出来嘲笑。
陈北的手指搭在古筝的琴弦上,想起了前世的一些往事,高中时曾想过当明星,和同学们还组建了一个乐队。
没有钱交学费,就在网上找教学,抓住音乐老师,乐器老师给他们开小灶。
就这样高中三年,所有的乐器是学了个精通,可他们的乐队组合并没火出校园。
上了大学他的明星梦醒了,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特种兵。
深吸一口气,呼出,然后看向张思澜。
“小姐,来的时候王某没有为你准备礼物,就把这首曲子送给你当做生辰礼物吧!祝你生辰快乐!”
说完,他没有去理会众人异样的目光,手指已经在琴弦上拨动起来,又调调了下音调和坐姿。
清了清喉咙。
手指开始在古筝琴弦上拨动。
琴弦轻颤,先是几个清越如玉石相击的音符,像秋夜掠过湖面的晚风,带着桂花的甜香,悄然漫过湖心亭。
众人皆是一怔。
她们听过不少乐曲,或激昂如战鼓,或婉转如莺啼,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那旋律明明简单,却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去了心头的浮躁,只余下一片澄明的宁静。
紧接着,陈北开口唱道,他的嗓音不算特别清亮,却带着一种独特的磁性沙哑,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而深情的故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是大家早已熟悉的绝妙好词,但当它被配以如此贴切的旋律,由原作者自弹自唱出来时,那种震撼力是无可比拟的。
歌声与琴音交融,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画面。
亭内亭外,一片寂静。
只有陈北的歌声和古筝声在湖心亭回荡,飘过水面,传入那些被拦在外面的才子耳中。
刘文清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地看着陈北,他原以为陈北只是诗词了得,没想到音律也是如此精湛。
张思澜心中的那点不快和失望,早在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便烟消云散。
她怔怔地看着陈北,发现他此刻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自己脸上,而是带着一种悠远的追忆和淡淡的感伤,望着亭外的天空。
她忽然相信了陈北之前的话——他看着她,真的是在思念一个很重要的人。
周围的姑娘们也都屏息凝神,先前的考教之心早已烟消云散。
她们或托腮,或垂眸,沉浸在乐曲演奏中。
连站在亭外远远观望的才子们,也听得入了神,暗自惊叹陈北竟有如此才华,不仅文思泉涌,乐理也这般精通。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唱到此处,陈北的歌声中更添了几分感慨。
他穿越时空,与亲人战友永隔,这“悲欢离合”的滋味,他体会得比任何人都要深刻。
他的指尖在琴弦上滑动,情感饱满而真挚,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几位感性的小姐已经听得眼眶微红,悄悄用帕子拭泪。
终于,歌曲进入了尾声,陈北的歌声拔高,带着最诚挚的祝愿,既是给在场过生日的张思澜,也是给远在另一个时空的亲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一个音符从他指间落下,余韵袅袅,在湖心亭周围回荡,渐渐归于平静。
陈北缓缓收回手,平复了一下心绪,这才抬起头。
现场依旧一片安静,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之中,未能立刻回过神来。
片刻之后。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一位小姐激动地赞叹道。
“王公子大才!词曲双绝,当真名不虚传!”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张思澜站在众人之前,目光复杂地看着陈北,有欣赏,有感激,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她走上前,对着陈北郑重地行了一礼,声音比之前柔和了许多:
“王公子,此曲……思澜受之有愧,多谢公子厚赠。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辰礼物。”
陈北微微一笑,还了一礼:“张小姐喜欢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