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轩把那杯留下口红印的水倒进下水道,杯壁滑落的红痕像一道未愈的伤口。他没洗杯子,反手扣在沥水架上,让那抹颜色朝下,压着不锈钢台面。这玩意儿现在不是证据,是饵。
他回到书房,离线电脑还亮着,屏幕上停在林若晴留下的“LJq-07”加密包解压界面。文件夹里一堆编号文档,最上面是她手写批注的扫描件——字迹潦草,像赶时间,可每个圈出来的政策条文都戳在命门上。
他点开“政策修订异常清单”,三处标记红框的位置,全卡在“老城记忆项目”推进的关键节点。时间线一拉,和秦霜接手城市更新办的履历严丝合缝。这不是巧合,是埋伏。
U盘插进接口,他调出“老宅b2协议”启动的种子文件。南都深眼那边回传了两份资料:一份是省财政厅内部流转的“城市更新专项基金”申报细则修订稿,另一份是去年第四次城建联席会议的非公开备忘录。后者没盖章,但页脚编号和会议记录对得上,来源可靠。
他把三份文件并排打开,开始对。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这话听着好听,可底下附件里“社会资本”的定义被悄悄加了括号:“含由政府指定平台代持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换句话说,钱看着是民企出的,实际是财政左手倒右手,套专项资金。
更狠的是审批流程。2022年的版本写得清清楚楚:超五千万项目必须组织跨部门联审,专家评审团不少于五人,公示期不得少于十五日。可到了2023年修订版,这些全被塞进“可优化流程”条款里,一句话带过:“为提升效率,特定项目经分管领导批准,可简化程序。”
“特定项目”?他冷笑,翻到备忘录第8页。
“秦霜分管项目,列为‘试点绿色通道’,免专家复审,审批时限压缩至三个工作日。”
三个工作日?材料都没人看明白,章就盖了。这哪是优化,这是明抢。
他调出妻子旧部搞来的内部系统截图,把近三年所有“城市更新专项基金”拨付记录拉出来,按时间节点筛。问题来了——其他区的项目,哪怕金额小,也都走完公示、评审、联签流程,唯独秦霜手里的“07-3号备案”,从立项到拨款,二十天走完全部流程,连专家评审意见都是空白。
他把政策条文和资金流向叠在一起看,像拼图。一边是“程序合规”的漂亮外衣,一边是“特批豁免”的暗门钥匙。门后站着谁?他放大文件签批栏,秦霜的签名出现在三份“豁免申请”上,笔迹一致,落款时间都在周五下午——那是领导班子例会后的固定签批时段。
他忽然想起什么,打开扫描仪,把秦霜留下的那份基因报告复印件放上去。不是看内容,是看纸张右下角——那里有个极小的编号,和政策文件用的内部文号格式一模一样。
他心头一跳。
再翻出翡翠蝴蝶胸针的扫描图,放大蝴蝶翅膀的纹路。那纹路是手工雕刻的,弧度特殊。他把胸针图层透明度调低,叠在秦霜签名上——翅膀的曲线,竟和她签名末尾那一勾的走向完全重合。
同一支笔,同一个手势,同一个习惯。
他猛地合上电脑,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摸向内袋。檀木珠串还在,但少了一颗。那空缺的触感提醒他,他已经没有退路。
女儿的事,他不能碰。一旦用私人信息反咬,他就和秦霜没区别了。他要撕开的,是这层“合法外衣”。
他重新开机,建了个新文档,命名为“暗夜玫瑰-政策黑箱”。第一部分,他列了时间轴:2022年11月,政策初修,埋下“可特批”伏笔;2023年3月,联审机制被“优化”;2023年6月,秦霜正式分管项目,首单“绿色通道”落地。每一步,都有会议纪要、签批文件、资金流水对应。
第二部分,他画了审批权限转移图。原本属于联审小组的否决权,被拆解成“建议权”,最终决策权集中到分管办公室。而这个办公室,三年换了四任主任,全是秦霜心腹。
第三部分,他把签名比对、文号关联、胸针纹路重叠做成图示。不说话,证据自己会开口。
他盯着屏幕,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些文件能公开查到的,只有表面版本。真正的问题,藏在“未公开附件”里。而能接触到这些附件的,全省不超过二十人。
也就是说,政策被动手脚,不是基层执行偏差,是顶层设计就被污染了。
他打开隐藏分区,把文档加密存进去,标注“待验证,暂不启用”。现在出手,只会被当成疯子。他得等一个时机,一个能把这些文件变成子弹的时机。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那辆黑色轿车还在,车窗贴着膜,看不清里面。他没躲,反而拉开窗帘,让灯光照在脸上,像在示威。
手机震动,一条匿名短信:“b2协议触发,信号已屏蔽。”
他回了个“收到”,删掉记录。
刚放下手机,电脑右下角弹出提示:外部设备接入。
他瞳孔一缩,立刻拔掉U盘,切断电源。可刚才那瞬间,系统日志显示,有个微型读取指令从USb接口闪过,持续0.3秒。
有人在远程试探。
他冷笑,从抽屉里取出另一块主板,换上。这是他准备好的,所有敏感数据都不在主设备上。真正的“暗夜玫瑰”文件,藏在妻子旧档案盒的夹层里,物理隔离。
他重新开机,假装继续浏览公开政策文件,动作放慢,像在查资料。十分钟后,他关机,把电脑塞进防磁箱,拎起外套出门。
外面下雨了,不大,但湿气重。他没打伞,沿着街边走,拐进一家24小时打印店。店员打着哈欠,他递过去一份文件:“打印三份,A4,双面,不装订。”
是《城市更新管理条例》的公开版本,他特意选了带“跨部门联审”条款的旧版。
店员接过U盘,插进机器。顾轩盯着屏幕,突然说:“你这U口有点松,上次我朋友在这打东西,差点把U盘卡住。”
“是啊,修过两次了。”店员一边操作一边抱怨,“老设备,厂商都不供货了。”
顾轩点头,接过打印好的文件,付了现金。出门时,他顺手把U盘留在了机器上。
那是个空U盘,贴着“若晴-07”的标签,水渍晕染。
他知道,有人会去查这个U盘的来源。而这条线,会引向一个早已注销的邮箱,再跳转到一个境外服务器,最后停在一段自动播放的录音上——林若晴的声音:“政策可以改,但程序不能废。废了程序,就没了底线。”
他走在雨里,衬衫湿了半截。拐进一条小巷,停下,从内袋掏出真正的U盘,塞进墙缝,用砖灰盖住。
三天期限,才过十二小时。
他抬头看了眼巷口的路灯,光晕在雨里发散,像一张网。
他摸了摸内袋,檀木珠串安静地躺着,残缺的那一处,正好抵在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