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府地牢,方清河在黑暗中,凭借着那断续传来的、如同密码般简短的讯息,竭力拼凑和解读着沈如晦正在经历的内心风暴。当关于“胎动反应”及“目光久驻腹间”的信息传来时,他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这与他预判的情况相符,但真实发生时的复杂性,依旧让他感到揪心。他知道,沈如晦正处在最关键的十字路口,她的精神世界如同走在一条纤细的钢丝上,一边是彻底崩溃的深渊,另一边,则是极其渺茫的、与新生命建立连接而获得微弱救赎的可能。
他必须给出更精准、更具支持性的建议。然而,在地牢之中,他所能依靠的,只有那本陈旧的手札、他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那个神秘帮助者有限的行动能力。
他再次伏在地上,就着微光,用炭笔在珍贵的草纸上,写下尽可能详尽的“远程诊疗方案”:
【现阶段乃关键期,其内心冲突剧烈乃必然,勿虑。重点如下:】
【一、接纳其矛盾情绪。惊骇、恐惧、排斥,乃至偶尔一丝茫然好奇,皆属正常。照顾者无需试图说服或安慰,只需以平静态度接纳所有情绪流露,不评判,不强化。】
【二、提供无害连接媒介。除之前所提柔软织物,可尝试在其视线范围内,放置一些形态圆润、触感温和的自然之物,如光滑鹅卵石、干燥果实等,是否触碰,任其自决。目的在于提供非强迫性的、低风险的环境刺激。】
【三、维持绝对稳定。作息、饮食、人员,尽可能保持固定不变。任何微小的变动,在此刻都可能被其敏感神经放大为威胁。】
【四、密切观察生理指标。胎动频率、其饮食摄入、睡眠质量,需格外留意。若出现持续厌食、失眠或异常宫缩,恐有恶化风险。】
【五、……】写到这里,方清河笔尖顿了顿,最终还是慎重地添上一句,【若可能,确保其知晓,远方有人……未曾放弃希望。此非情感绑架,仅为传递一种“存在”之信号。务必谨慎,确保安全。】
他深知最后一点风险极大,但强烈的医者本能告诉他,在沈如晦那片孤绝的精神荒原上,一丝“被记得”、“被关注”的微光,或许比任何药物都更重要。当然,他强调了“谨慎”与“安全”。
将信息传递出去后,方清河靠在墙上,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以及一种近乎神圣的责任感。他仿佛成了黑暗中唯一的烛火,尽管光芒微弱,摇曳不定,却必须为另一个在风雪中挣扎的灵魂,固执地燃烧着。
他反复推敲着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思考着还有哪些细节可以完善,哪些风险需要规避。他想到了顾长钧,那个掌控着一切的男人,他的态度依旧是最大的变数。任何一点来自他的不可预测的举动,都可能轻易地碾碎这艰难建立起来的、脆弱的平衡。
希望,像地牢石缝中渗出的水,冰冷而稀少,却滋养着他不屈的意志。他知道,这场跨越囚笼与黑暗的救治,是一场以心魂为赌注的漫长跋涉。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无尽的黑暗里,保持这簇烛火不灭,直到黎明可能到来的那一刻,或者……直到烛火燃尽的最后一刻。
地牢依旧隔绝于世,但他仿佛能听到,在那高墙之外,一个沉默的守望者,正依据他的“医嘱”,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光滑的鹅卵石,放在了那个蜷缩女子的床头。而那女子,在长久的凝视后,或许会伸出颤抖的指尖,极其缓慢地,碰触那冰凉的、却带着自然生命力的触感。
这一幕,无声,却重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