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晚感觉自己仿佛在拆解一个极其复杂且危险的机械装置,每一个零件的松动,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杨文远这条线与沈氏数据中发现的异常点,如同两条原本平行的线,在“十三年前”和“第七中学”这个坐标上骤然交汇,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与杨文远的正面交锋
周薇的动作很快,通过一些非常规但谨慎的手段,拿到了杨文远在档案馆查阅的那些旧报纸报道的复印件,以及数据分析小组初步勾勒出的、围绕第七中学的区域异常模型。
报道的内容触目惊心。在十三年零七个月前,本市第七中学确实发生过一起严重的实验室事故,一名高一学生在课后自行留在实验室进行兴趣实验时,疑似因操作不当导致多种化学试剂发生剧烈反应,引发小范围爆炸和火灾。报道篇幅不长,语焉不详,只提及该学生“重伤送医,后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并未直接公布死者姓名,只用“林某”代替。
(林晚晚内心:林某……时间、地点、姓氏,全都对得上!所以,那个天才少女林晚,真的死在了那场事故里?)
而数据分析模型则显示,在事故发生后的大约半年内,以第七中学为核心的区域,确实出现了几起非典型的房产交易,交易方背景复杂,且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正常区间。同时,模型还捕捉到,在那段时间,一家当时规模不大、名为“康安生物”的医药研发公司,其位于城郊的废弃旧厂区,有数次异常的夜间能源消耗记录和少量但特定的化学品采购记录,这些采购记录与第七中学实验室当时备案的库存清单,存在几种交叉试剂。
(林晚晚内心:康安生物……废弃厂区……异常的能源和化学品流动……这绝不正常!是在处理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还是……与那场‘事故’有关?)
所有的线索,都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缠绕在一起,最终指向了一个黑暗的中心。
林晚晚知道,不能再等待了。她必须亲自去见杨文远,从他那里,拿到拼图上最关键的一块。
她没有预约,直接根据周薇查到的地址,来到了杨文远位于老城区一栋筒子楼里的家。楼道里光线昏暗,弥漫着陈旧的气息。她敲响了那扇斑驳的木门。
门开了,杨文远看到站在门口的林晚晚,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他比在论坛时更加憔悴,但眼神却亮得吓人。
“你……你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的!”他语无伦次地将林晚晚让进屋内。
屋子很小,堆满了书籍和资料,几乎无处下脚,空气中混合着旧纸和化学试剂残留的淡淡气味。林晚晚没有在意环境的简陋,她在一堆书山中间勉强找了个凳子坐下,目光平静地看着激动不已的杨文远。
“杨老师,”她用了尊称,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我这次来,是想和您谈谈……林晚。”
听到这个名字,杨文远的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眼眶瞬间就红了。他哆哆嗦嗦地从抽屉最深处,拿出一个保存完好的牛皮纸档案袋,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什么绝世珍宝。
“林晚……她是我教过……最有天赋的学生!”杨文远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又充满了骄傲,“她对生命科学,对化学反应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和理解力!她不该……不该就那么没了啊!”
他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
林晚晚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安慰。她知道,此刻的杨文远需要宣泄。
“那场事故……根本就不是意外!”杨文远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愤怒和痛苦,“林晚做事极其谨慎,操作规程比她自己的命还看重!她怎么可能犯那种低级错误?!”
(杨文远内心: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人来问林晚了!我终于等到了!)
“您认为,是有人害她?”林晚晚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心脏却微微收紧。
“我不知道!我没有证据!”杨文远用力捶打着自己的脑袋,痛苦万分,“学校很快就压下了这件事,定性为意外。现场被破坏,记录被封存……我到处申诉,没人理我!他们都说我疯了!可我知道,林晚一定是发现了什么!她之前跟我提过,她在用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偷偷验证一个关于某种植物提取物催化反应的猜想,她说那个反应如果成功,可能会……可能会撼动某个现有产品的专利基础……”
(林晚晚内心:植物提取物?催化反应?撼动专利?所以,可能不是私人恩怨,而是……利益?)
杨文远将怀里的档案袋递给林晚晚,手还在颤抖:“这是我这些年来,收集的所有关于那件事的报道,我自己的调查笔记,还有……林晚留在我这里的一些实验手稿和随笔。我一直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揭开真相!林晚……她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林晚晚接过那个沉甸甸的档案袋,感觉接过的是一段被尘封的冤屈和一个老人十数年的执念。
“杨老师,”她看着杨文远,目光坚定,“这件事,我会查下去。但我需要时间,也需要您保持冷静,不要再进行任何可能打草惊蛇的调查。可以吗?”
杨文远看着她,仿佛看到了唯一的希望,他用力点头,像个孩子一样保证:“我明白!我明白!我都听你的!只要你能为林晚讨回公道!”
离开杨文远狭小压抑的家,坐进车里,林晚晚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手中的档案袋如同烙铁般滚烫。原主“林晚晚”的身份,果然建立在一个天才少女“林晚”的尸骨之上!这不仅仅是性格的扭曲,这很可能是一桩被掩盖的谋杀!
(林晚晚内心:林建明,何婉,你们到底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仅仅是帮忙掩盖,还是……更深的参与?那个可能被撼动专利的‘现有产品’,又是什么?)
支线波动:沈氏接收的潜在危机
与此同时,对沈氏技术资产的接收工作,虽然总体顺利,但也并非全无波澜。
一家名为“锐进资本”的投资公司,似乎嗅到了什么味道,开始频繁接触那几家正在被剥离的技术公司中,一些立场不那么坚定的中层管理人员,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试图挖角,或者至少拖延技术转移的进程。
(顾言之在电话里抱怨:林总,这个锐进资本像是闻到腥味的鲨鱼,动作很快。我查了查,背景有点复杂,跟境外几个基金联系紧密,不像是一般的风投。)
林晚晚立刻警觉起来。沈氏倒台,想分一杯羹的人很多,但这个“锐进资本”出现的时机和针对性,未免太过巧合。
(林晚晚内心:是随机竞争,还是有人故意针对?沈默的残余势力?还是……与林晚那件事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集团有关?)
她指示负责接收的团队,一方面提高警惕,加强核心人员的安抚和保密协议;另一方面,让周薇暗中调查“锐进资本”的底细,尤其是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和近期资金流向。
她隐隐觉得,来自过去和现在的危机,似乎正在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下,逐渐靠拢。
叔父叔母的狗急跳墙
就在林晚晚全力调查林往事宜并应对沈氏接收的潜在危机时,林建明和何婉坐不住了。
林晚晚聘请修复师整理旧物,以及她之前那个关于“林晚”名字的突兀问题,都让他们如同惊弓之鸟。他们害怕林晚晚真的查到了什么,会危及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虽然这大多是基于林晚晚父母留下的遗产和他们这些年的经营)。
他们不敢直接质问林晚晚,便想出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昏招——他们联系了几家小报的记者,开始隐晦地散播关于林晚晚“忘恩负义”、“发达后不顾娘家人”、“性格孤僻怪异,可能与早年经历有关”等负面消息,试图用舆论给林晚晚施加压力,让她有所顾忌,或者至少能分些好处给他们封口。
(林建明内心:她要是敢查下去,我们就跟她鱼死网破!看谁更丢人!)
(何婉内心:我们养她这么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她现在是名流了,总要脸面的吧?)
这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刚开始在一些小渠道发酵,就被周薇安排的舆情监控小组捕捉到了。
(周薇汇报时语气带着不屑:晚晚姐,您叔父叔母那边……开始用小动作了,找了几个不入流的自媒体在抹黑您。)
林晚晚听完,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冷笑了一声。
(林晚晚内心:真是蠢得无可救药。他们越是这样做,越是证明他们心里有鬼,害怕我知道真相。这反而让我更加确定,林晚的死,他们绝对脱不了干系!)
她没有选择立刻澄清或打压,只是吩咐周薇:“收集好他们联系媒体和散布谣言的证据。暂时不用管,让他们再表演一会儿。等时机到了,这些都会成为压垮他们的稻草。”
她现在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厘清林晚之死的真相和应对“锐进资本”的挑衅上。林建明和何婉的这些小动作,在她看来,不过是蝼蚁的垂死挣扎,徒增笑耳。
然而,她低估了人性的愚蠢和贪婪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几天后,一家以挖掘名人隐私着称的八卦周刊,竟然刊登了一篇更加离谱的报道,不仅重复了林建明何婉散布的谣言,还“独家爆料”,称林晚晚近期频繁接触一位“神秘老人”(指杨文远),并出入档案馆,疑似在调查一桩“陈年旧案”,暗示其身份可能存在疑点,并非真正的“林家千金”!
这篇报道虽然写得隐晦,没有指名道姓说出“林晚”的名字和具体事件,但却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涟漪!它将公众的视线,从林晚晚的商业成就和沈氏的垮台,引向了她讳莫如深的过去和身份!
(林晚晚看着平板上那篇报道,眼神冰冷:看来,我的好叔父叔母,为了给我添堵,是什么都敢往外说了!他们难道就没想过,这把火,最终会烧到他们自己身上吗?)
来自过去的回响,终于穿透了十多年的时光,化作现实的声浪,向她汹涌袭来。身份的迷局,因这篇报道,被撕开了一道更大的口子,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林晚晚知道,她必须加快速度了。在舆论彻底失控、被别有用心之人引导之前,她必须掌握足够的真相和证据,才能在这场由过去和现在交织而成的风暴中,掌控主动权。
风暴已至,她无处可躲,唯有迎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