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以速度和创新闻名的城市,在冬末春初时节,迎来了全球教育科技领域的盛会。高楼林立间,巨大的峰会海报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精英汇聚、思想碰撞的躁动气息。
陆辰屿和林知意抵达下榻的酒店,房间是“启明教育”统一预订的,位于高层,可以俯瞰部分城市景观和不远处的海湾。周总监特意前来迎接,叮嘱了一些会议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告诉他们,今晚会有一个欢迎酒会,许多重要的嘉宾和潜在合作方都会出席。
“放轻松,但也别错过交流的机会。”周总监拍拍陆辰屿的肩膀,眼神中带着鼓励,“‘星绘’的产品力是硬道理,你们要有信心。”
回到房间,林知意打开行李箱,小心地取出那套为明天演讲准备的定制西装和礼服裙,将它们挂进衣柜。看着那线条利落的西装和优雅的裙摆,她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心跳有些加速。明天,他们就要站在那个无数聚光灯下的舞台上了。
陆辰屿则第一时间检查了房间的网络环境,并悄无声息地部署了几个自己编写的微型监测程序。父亲的叮嘱言犹在耳,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晚上的欢迎酒会在酒店顶层的空中花园举行。衣香鬓影,觥筹交错,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企业家、投资人汇聚一堂,空气中混合着多种语言和香水的气味。
陆辰屿和林知意穿着得体,并肩走入会场。陆辰屿的冷静沉稳与林知意的温婉清新,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吸引了不少目光。周总监带着他们,引荐了几位教育界的资深专家和来自欧洲的教育科技基金会负责人。
交流过程中,陆辰屿负责技术层面的解答,言简意赅,逻辑清晰;林知意则从教育者和用户的角度,生动地讲述“星绘”的理念和故事。他们默契的配合和对产品深入骨髓的理解,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陆辰屿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动声色的警惕。他敏锐地感觉到,在会场熙攘的人群中,似乎有几道目光,并非出于单纯的欣赏或好奇,而是带着一种更深的、审视般的探究,偶尔落在他们身上,尤其是落在他身上。
当他状似无意地回望过去时,那些目光又迅速隐没在人群之中,无从追踪。
第二天上午,主论坛会场座无虚席。当主持人报出他们的项目名和演讲主题时,陆辰屿和林知意对视一眼,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眼中那一丝紧张,以及更深处的坚定与光芒。
他们走上舞台,灯光打下,将两人笼罩其中。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双期待的眼睛。
陆辰屿率先开口,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沉稳而富有磁性。他没有堆砌晦涩的技术术语,而是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动态演示,将“星绘”背后复杂的情感计算和AI交互原理,诠释得如同一个探索童心与科技边界的美妙故事。大屏幕上,代码流淌,化为孩子们画作中跃动的星光和涟漪,引起了阵阵低低的惊叹。
紧接着,林知意接过了话语权。她站在光影里,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分享着“星绘”与孩子们之间那些真实而温暖的故事——有内向的孩子通过绘画找到了表达自己的窗口,有远在山区的孩子第一次“遇见”了梵高的星空……她展示着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画作,讲述着算法如何理解并呵护着这份珍贵的天真与创造力。她的讲述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度,与陆辰屿理性精准的技术阐述相得益彰,完美地诠释了“科技赋能教育”的真正内涵。
二十分钟的演讲,行云流水,精彩纷呈。当最后一张幻灯片暗下,两人并肩鞠躬时,台下沉寂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创新技术的认可,更是对那份融合了科技理性与人文温度的初心的赞赏。
他们成功了!
演讲结束,刚走下舞台,周总监就激动地迎了上来,周围也迅速围拢了不少感兴趣的参会者和媒体记者。询问合作、索要名片、请求采访……一时间,他们被热情的浪潮包围。
在应付一波采访间隙,陆辰屿护着林知意暂时退到会场边缘相对安静的休息区。林知意脸上还带着激动后的红晕,眼睛亮得惊人,她紧紧握着陆辰屿的手,无声地传递着喜悦。
陆辰屿对她笑了笑,目光却习惯性地扫视着周围。就在这时,他的视线与不远处廊柱旁一个独自站着的、穿着灰色西装的中年男人的目光,不期而遇。
那个男人看起来约莫五十岁左右,面容普通,气质沉稳,手里端着一杯香槟,却并未与人交谈。他的目光很平静,与陆辰屿对视时,甚至微微颔首示意,脸上露出一丝极其淡的、难以解读的笑容。
陆辰屿的心猛地一跳。
这个男人,他从未见过。但那种眼神,那种沉稳到近乎虚无的气质,以及那丝若有若无的笑容……让他瞬间联想到了那个始终隐藏在数据迷雾之后的——“影”?
难道,“影”并非一个虚拟的代号,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并且,就在此刻,出现在了峰会现场?
就在陆辰屿想要上前一步,试图与对方交谈时,那个灰西装男人却再次对他微微点了点头,然后便转过身,步履从容地融入了身后流动的人群中,眨眼间消失不见。
陆辰屿怔在原地,只觉得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影”……现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