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辰屿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那篇在技术圈掀起轩然大波的文章,不过是一阵无关紧要的噪音。但他话语中提到的“方舟部署需要提前”,却让林知意意识到,他早已预料到事态会升级,并且准备好了应对的后手。
“方舟……到底是什么?”林知意忍不住问,声音里还带着未散尽的惊悸。
电话那头传来轻微的键盘敲击声,陆辰屿似乎在同时进行多项操作。“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安全存储与验证网络。”他言简意赅地解释,知道林知意可能听不懂太多术语,又补充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数字诺亚方舟。重要的东西放在里面,即使外界洪水滔天,也能确保其安全与纯净。”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不可篡改的溯源和认证功能。”
林知意似乎明白了一些。他不仅要保护代码不被窃取,还要用技术手段,为他们的清白留下无法摧毁的证明。
“我需要做什么?”她立刻问道,不想自己只能被动地担心。
“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陆辰屿叮嘱道,“尤其是你,知意。你是他们攻击的明面目标,你的任何异常反应都可能被他们放大利用。信任我,交给我来处理。”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林知意用力点头,即使他看不见:“好,我知道了。你……也要小心。”
接下来的两天,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那篇质疑文章的热度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持续发酵,一些不明真相的程序员和科技爱好者开始加入讨论,甚至有人开始人肉“V.L.”的真实身份。尽管学校内部的论坛被管理员暂时关闭了相关讨论帖,但公共平台上的声音却难以控制。
林知意强迫自己如常上课、去画室,但总能感觉到一些若有若无的探究目光和窃窃私语。她尽力屏蔽这些干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作中,用画笔宣泄着内心的压力。她手腕上陆辰屿给的手环一直安静着,这至少说明,苏晚暂时没有再进行技术层面的直接攻击。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看不见的数字世界里,一场无声的战役正在激烈进行。
陆辰屿几乎住在了工作室。多个屏幕同时亮着,一个显示着“方舟”网络的部署进度,节点一个个被激活,如同在黑暗的宇宙中点亮星辰;另一个屏幕实时监控着网络舆论的动向,捕捉着任何与苏晚或其背后工作室相关的蛛丝马迹;还有一个屏幕上,复杂的代码如同瀑布般流淌,那是他正在编写的、用于反击的“礼物”。
他像一个沉稳的猎手,布下陷阱,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第三天下午,舆论似乎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几个颇有影响力的科技博主转发了那篇质疑文章,并配上了带有倾向性的评论,要求“V.L.”出面公开回应开源问题。
就在这时,陆辰屿行动了。
他没有选择在那篇质疑文章下留言,而是在同一个技术交流平台上,发布了一篇署名为“V.L.”的独立文章,标题直接而犀利:《关于近期不实指控的技术澄清与反证——兼论技术伦理的边界》。
文章开篇,他没有急于自辩,而是直接上传了三段经过“方舟”网络时间戳认证、无法篡改的代码开发日志片段。这些日志清晰地记录了关键算法的构思、推翻、重构的完整时间线,远早于质疑文章中提到的任何所谓“类似”开源代码的更新时间,从根本上粉碎了“抄袭”的指控。
接着,他针对那篇质疑文章中进行“类比分析”的代码片段,进行了逐行的、无比精细的技术驳斥,用无可辩驳的逻辑指出了对方在概念混淆和逻辑推导上的根本性错误,其论证之严谨,堪比学术论文。
完成技术层面的碾压式澄清后,文章的笔锋陡然一转:
“……技术的价值在于创造与分享,但分享的前提是尊重与自愿,而非在莫须有的污名化胁迫之下。本人研发的核心技术,其知识产权归属清晰,应用场景明确,暂无开源计划。”
“至于所谓‘技术伦理的灰色地带’,本人更倾向于认为,真正的伦理缺失,在于为了一己之私,滥用技术手段进行捏造事实、引导舆论、攻击他人的行为。此类行为,不仅突破了技术的伦理底线,更可能触犯法律。”
文章的结尾,他附上了一个链接,声明道:
“为以正视听,本人已将所有相关开发日志、技术论证过程及本次事件的时间线梳理,同步存证于‘方舟’分布式网络(链接指向公开可查的、只读的存证页面)。其哈希值如下,欢迎任何技术人士验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这一招,堪称绝杀。他不仅干净利落地洗清了污名,展示了碾压性的技术实力,更将所有的证据放在了阳光下,接受所有人的检验,彻底堵住了悠悠众口。
这篇文章如同一颗投入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技术圈。之前被误导的围观者纷纷倒戈,惊叹于陆辰屿的技术深度和强硬态度,而那篇质疑文章和它的作者,则在铁一般的事实和逻辑面前,显得无比可笑和卑劣,迅速沦为了众人嘲讽和谴责的对象。几个转发过质疑文章的科技博主悄悄删除了动态。
舆论的风向,在一夜之间彻底逆转。
林知意看着平台上那篇如同王者宣言般的文章,以及下方汹涌的支持评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积压数日的阴霾一扫而空。她立刻给陆辰屿发去信息:「太厉害了!我就知道你可以!」
他回复了一个简单的「嗯。」,但林知意能想象到他此刻或许微微扬起的嘴角。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风波将以陆辰屿的完胜告终时,林知意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陌生的好友申请。验证信息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却让她的心再次沉入谷底:
「林知意,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看看这个。」
她点开对方随之发来的一张预览图,瞳孔骤然收缩——那是一张有些模糊的、似乎是监控录像的截图,画面背景是科技社的工作室门外,时间戳是画展前某天的深夜,截图中心,赫然是她正将一个银色的小箱子递给陆辰屿的画面!
苏晚,竟然还藏着后手!她从哪里弄到的监控?她想用这张图暗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