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五十五分,林知意再次站在了图书馆三楼讨论区的那张木桌前。心境却与昨日截然不同。少了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多了些面对现实的沉静,甚至带着一点准备迎接挑战的决然。她怀里依旧抱着速写本,但里面多了几页写满注释和简单流程草稿的纸。
陆辰屿已经到了,还是那个靠窗的位置。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针织衫,让他冷硬的线条看起来柔和了些许。他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神情专注。
林知意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轻轻将速写本放在桌上。
陆辰屿抬起头,目光与她接触,依旧是平静无波。“嗯。”他算是打过了招呼。
“陆学长。”林知意回应,声音比昨天镇定。她没有急于展示自己新的想法,而是从随身携带的布袋里,拿出了一杯用隔热套包好的奶茶,轻轻推到他面前。“给你带的,三分糖,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
这是她昨天辗转反侧后,能想到的最直接的、表示善意和希望继续合作的方式。一杯奶茶,不贵重,不逾矩,只是一个缓和气氛的信号。
陆辰屿看着那杯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冒着丝丝热气的奶茶,明显愣住了。他的视线在奶茶和林知意的脸上来回移动了一下,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清晰的讶异和……无措。他似乎完全没有应对这种场景的经验。
他习惯于处理明确的代码指令、清晰的项目需求,但这种带着人情世意的、模糊的社交馈赠,显然不在他的程序库预设范围内。
林知意看着他罕见地露出这种近乎卡壳的神情,心里那点紧张反而消散了些,甚至有点想笑。她努力维持着表情的平静,解释道:“昨天讨论挺费脑子的,这个……算是补充能量。”
陆辰屿沉默了几秒,似乎在快速分析这个行为的意图和最优应对策略。最终,他伸出手,接过了那杯奶茶,指尖触碰到温热的杯壁,动作有些僵硬。“谢谢。”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一点。
他没有立刻喝,而是将奶茶放在电脑旁边,然后重新看向林知意,直接跳回了正题:“关于项目,你有新的考虑了吗?”
“有。”林知意立刻打开速写本,翻到做了注释的那几页,“我回去想了很久,也试着……用更结构化的方式去梳理我的想法。”她将本子转向他。
陆辰屿的目光落在那些新增的坐标注释、虚线划分的层次和简单的流程箭头时,眼神明显地动了一下。那是一种看到意料之外变化的反应。
“我明白完全感性的表达机器无法识别。”林知意开始阐述,语气认真而诚恳,“所以,我尝试将我想要的‘水墨意境’拆解。比如,‘水流的动感’,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系列有规律的、参数可调的粒子运动?‘云雾的朦胧’,是否可以通过控制不同图层的不透明度和模糊度,以及粒子系统的密度和扩散速度来模拟?”
她指着自己草稿上的注释,一条条解释:“这是我设想的水流起始坐标,这是我希望的流速变化曲线……这里是云雾粒子的可能运动轨迹和交互规则……当然,这些数据可能很不专业,但至少,这是一个方向,一个我们可以共同讨论和修正的‘需求文档’雏形。”
她说完,有些紧张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评判。是依旧觉得幼稚,还是……
陆辰屿没有立刻说话。他的目光长时间地停留在那些生涩却努力向他的世界靠拢的笔记上,手指无意识地在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上轻轻敲击着。良久,他才抬起眼,看向林知意,眼神里之前那种纯粹的审视淡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带着评估意味的专注。
“这个思路,”他缓缓开口,语气不再是纯粹的否定,“更可行。”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林知意的心像坐过山车一样,从谷底瞬间冲上了云端。她几乎要屏住呼吸。
“粒子系统模拟流体和云雾是成熟的技术。”他继续说道,语速比平时稍快,带着技术讨论时的流畅,“你提供的这些参数设想,虽然粗糙,但给出了明确的需求方向。我们可以基于这个框架进行技术选型和算法设计。”
他甚至主动拖动笔记本电脑,将屏幕转向她一些,上面是一个打开的思维导图软件。“我昨天也初步整理了一些可能用到的技术栈和面临的挑战。比如,关于你提到的色彩过渡问题,或许可以考虑使用基于物理的渲染(pbR)流程,结合特定的着色器来模拟水墨的浸润效果……”
他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虽然依旧充满了技术术语,但林知意能感觉到,他不再是将她隔绝在他的世界之外,而是尝试着,将她拉入那个世界的边缘,并耐心地(以他的方式)为她指出路径。
接下来的讨论,气氛焕然一新。虽然林知意仍然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但她会努力去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而陆辰屿也会尝试用更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他们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而不是单方面的“评判”与“接受”。
过程中,陆辰屿终于拿起那杯奶茶,揭开盖子,喝了一口。他动作依旧有些生疏,但林知意注意到,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又不动声色地喝了第二口。
窗外的阳光缓缓移动,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光滑的桌面上,时而因为观点的碰撞而分开,时而又因为达成共识而靠近。那杯放在两人之间的奶茶,氤氲的热气渐渐变淡,却仿佛始终维系着一种微妙的、温暖的平衡。
当讨论告一段落,一个初步的、兼具艺术想象和技术可行性的方案框架终于初见雏形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林知意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成就感的笑容,而陆辰屿虽然表情变化不大,但紧抿的唇角线条似乎也柔和了些许。
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陆辰屿看着那杯已经见底的奶茶空杯,忽然对林知意说:“下次讨论,我带咖啡。”
他的语气依旧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日程安排。但林知意却从这平淡之下,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属于他的方式的“回馈”与“约定”。她抬起头,恰好对上他看过来的目光。那一刻,图书馆窗外的夕阳余晖正好落在他镜片上,折射出一片温暖的金色光晕,短暂地模糊了他眼中惯有的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