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林烨推开办公室门就看见培训区的灯还亮着。几个工人围在木料堆旁,手里拿着凿子和尺子,正低声讨论怎么切角才不会裂。小虎站在中间,一边比划一边说步骤。
他没进去打扰,转身往工地走了一圈。地基组已经开始打桩,声音整齐有力。材料堆放区码得井井有条,水泥袋一排排叠好,上面盖了防雨布。进度表挂在项目部门口,昨天的格子里画了个红勾。
上午九点,一个穿蓝制服的年轻人骑车过来,把一份报纸塞到值班的老张手里。“县报今天登了你们的事,头版呢。”
老张赶紧叫人。二哥正在检查钢筋笼,听到喊声跑过来,手都没擦就翻报纸。标题很大:《农村施工队勇挑重担,模块化建房改写棚改速度》。配图是林烨站在规划板前说话的样子,背景里还能看到几个工人在组装预制件。
“这是你啊!”二哥抬头找人,“三弟!快来看!”
林烨从仓库出来,接过报纸看了两眼。文章写了他们承接万人棚改项目的过程,重点提了分区同步作业和工人分级培训的做法。最后还引用了一句没署名的话:“只要肯动脑筋,农村队伍也能干出城里工程的速度。”
“谁跟记者说的?”二哥凑近问。
“不知道。”林烨折起报纸,“但既然上了报,接下来做事就得更稳。”
十点半,工地门口来了三辆自行车。三个穿灰夹克的人下车,其中一个掏出工作证,说是邻县住建办派来了解情况的。
林烨迎上去,带他们从东区开始看。第一站是地基施工区,桩机正往下压最后一根混凝土桩。他指着地面标记说:“我们按区块编号推进,每块独立验收,避免交叉影响。”
“那人力怎么安排?”其中一人问。
“工人分三级。”林烨打开随身带的本子,“新手做辅助,熟手主操作,骨干负责质检。每天考核记录都贴在墙上,不合格的返工。”
第二站到了材料区。对方蹲下摸了摸水泥袋上的标签,又看了看砂石堆的遮盖情况。“你们进料这么规范?”
“每批都有登记。”林烨递上一张清单,“供应商、到货时间、检测结果都在上面。”
最后一站是培训区。几个人进去时,小虎正带着五个人练榫卯拼接。桌上摆着刚做完的样品,两块木头咬合紧密,敲了几下都没松动。
“这也培训?”来人有点惊讶。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标准。”林烨拿起一块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图解流程,谁都能学会。”
其中一个干部点点头:“我们县也在搞旧改,进度一直卡着。你们这套办法……能不能抄一份回去?”
“可以。”林烨从包里拿出一份复印件,“这是简化版的操作手册,你们先拿去看。”
临走前,那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你这儿迟早全县都知道。”
中午收工后,工人们围在食堂门口传阅那份报纸。有人指着照片说:“这不是那天开会的三哥吗?”另一个笑:“咱们也算有名了。”
二哥坐在台阶上啃馒头,听见旁边两个年轻工人议论:“听说别的县的人都跑来看咱们?”“可不是,早上那几个就是外县的。”
他咽下一口干粮,抬头挺胸地说:“我们老板有高人指点,哪是普通队伍能比的。”
话刚说完,林烨走过来,拉他起身:“跟我去趟办公室。”
进了屋,门一关,林烨盯着他说:“刚才在外面说什么?”
“我就随便提了一句……”二哥挠头。
“现在不是吹牛的时候。”林烨声音不高,“别人来看的是房子,不是听故事。你说一句‘高人指点’,回头人家要见‘高人’,怎么办?”
二哥不吭声了。
“咱们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每一步都踩实。”林烨看着他,“越是有人盯着,越要把嘴闭紧,把手里的活干好。”
下午两点,林烨召集班组长开会。他把报纸摊在桌上,又摆出几张访客留下的联系方式。
“这两天可能会有更多人来。”他说,“别紧张,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接待的事我来管,你们只管盯住自己那一块。进度不能掉,质量更不能松。”
散会后,二哥没回家,直接去了地基组。他站在桩机边上,对着几个工人喊:“今天这排桩必须在四点前完成!标高再核一遍,差一厘米都不行!”
太阳偏西时,又有两个人骑车过来,胸前挂着记者证。林烨迎出去,问清楚是本地晚报的,便带他们走了同样的路线。拍照时,他特意让小虎演示了一遍榫卯拼接的全过程。
“这个技术是你们自己总结的?”记者问。
“是大家一起练出来的。”林烨说,“原来不会,现在练多了就会了。”
傍晚六点,最后一批工人准备收工。林烨站在项目部门口,看见二哥正指挥人把新到的一车钢筋卸下。两人对视一眼,二哥抬手示意一切正常。
办公室灯亮着。林烨坐下来,翻开今天的访客记录本,在第三页写下:“邻县住建办三人来访,索要流程资料;晚报记者拍摄培训现场,预计明日见报。”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向墙上的总进度图。竣工倒计时写着“第87天”。笔迹还是上周写的,数字边缘有些发毛。
窗外传来脚步声,接着是小虎的声音:“三哥,我能用一下培训区吗?明天有几个新人要考核,我想今晚再练一遍演示。”
“钥匙在老张那儿。”林烨说。
小虎应了一声,转身走了。林烨没动,盯着进度图看了一会儿,起身把今天的新数据填进去。然后打开手机,调出系统界面。
屏幕闪了一下,弹出一条提示:
【公众影响力达标】
【贡献点+20】
【解锁权限:舆情反馈监控】
他点了确认。
楼下传来笑声。几个年轻工人聚在路灯下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咱们队要出名啦!”“刚才那个记者说要给我们拍专题片!”
林烨关掉手机,走到窗边。培训区的灯又亮了,人影在里面来回走动。小虎正拿着一块木料比划,嘴里念着什么。
他看了一会儿,转身坐下,把抽屉拉开。合同文件放在最里面,上面压着一份打印好的模块化施工流程图。他伸手推了推眼镜,拿起笔,在本子上写:“增加对外接待流程,由我亲自负责;所有对外发言统一口径。”
笔尖顿了一下,他又补了一句:“严禁提及系统相关任何内容。”
外面的脚步声渐渐少了。工人们三三两两往宿舍走,有人还在议论明天会不会再来记者。二哥路过窗口,朝里面看了一眼,抬手打了声招呼。
林烨点头回应,继续低头写字。
夜深了,办公室只剩他一个人。桌上的茶水已经凉透,杯子底下压着那份被翻过多次的报纸。他把最后一行字写完,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闭了会儿眼。
再睁眼时,目光落在进度图上。手指无意识地敲了两下桌面,他站起来,走到墙边,把“竣工倒计时”的数字改成了“86”。
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小虎探头进来:“三哥,我放好工具了。”
“嗯。”林烨应了一声。
小虎没走,站在门口说:“刚才我练了五遍,最后一遍没出错。”
林烨看着他:“明天你也这样讲。”
小虎点头,转身离开。
林烨重新坐下,打开系统界面,准备查看最新的建材价格波动数据。手指刚碰触屏幕,一条新提示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