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午后的蓝田庄园,静谧且安宁。而三日后圣驾来临的旨意还没有传达到庄园。贺兰楚石已从长安回来复命,他在书房外告知赵德后转身继续他的护卫任务。而赵德仍旧矗立在紧闭房门的书房外面。
华夏
叶云帆家中
午后的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洒在叶云帆略显凌乱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客厅里。与大唐蓝田庄园的静谧截然不同,这里正弥漫着一股热烈而诱人的辛辣香气。
此刻,大唐太子李承乾,正毫无形象地坐在餐桌旁,对着眼前翻滚着红油和各式食材的电磁火锅大快朵颐。他旁边还放着一罐冒着凉气的啤酒,这是他新发现并迅速爱上的“琼浆玉液”。
他之所以会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其原因颇具“现代”色彩——他那辆备受自己关爱的电动轮椅,在大唐那个没有插座,没有电的世界里,毫无意外地耗尽了最后一格电。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再次沟通叶云帆,推着这辆“趴窝”的座驾穿过时空门,来到现代这边“充电续命”。而刚好遇上饭点,看到李承乾后,身为资深宅男的叶云帆也懒得思考吃什么,直接祭出了招待朋友的终极法宝——涮火锅!
对于李承乾吃惯了烤,蒸,汤煮等吃饭方式来说,火锅,无疑是又一次新奇的体验。看着薄如蝉翼的肉片在滚烫的汤底中瞬间变色,蘸上滋味丰富的酱料送入口中,那种鲜香热辣、层次分明的感觉,彻底征服了他的味蕾。他学着叶云帆的样子,笨拙地涮着肥牛、毛肚、虾滑,吃得鼻尖冒汗,不亦乐乎。
“云帆兄,”李承乾咽下口中爽脆的毛肚,又灌了一口冰凉的啤酒,心满意足地叹了口气,然后想起正事:“你的名和字,包括你的来历,以及缘何出现在大唐,我都已经写进奏本,呈报给我阿耶了。对了,上次你随口吟诵的那首诗,意境磅礴,气象万千,能不能再说一遍?我越想越觉得那诗真是绝妙!”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筷子夹起一片鲜红的牛肉,小心翼翼地放入翻滚的辣锅中涮烫:“还有,你把我大唐那位诗仙李白,直接安成你那未曾谋面的‘师尊’,这安排你认为好吗?我这段时间可是在电脑上把那些大唐未来的名人,都大致了解了一遍。这位李太白,谪仙般的人物,竟成了你的师傅?”
叶云帆闻言,得意地笑了笑,咽下嘴里刚烫好的牛肉片,清了清嗓子,用带着几分吟诵的语调,将那首千古名篇缓缓道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诵毕,他拿起啤酒罐喝了一口,笑道:“怎么样?是不是气势非凡?我的名字‘云帆’,正是从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里化用的。不过你说你们大唐文化人都有名有字,我才顺势把名定为‘长风’,表字‘云帆’。你看,这出处,这意境,是不是格调直接拉满了?至于师傅嘛……诗仙李太白,那可是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存在!我作为他的‘亲传弟子’,这身份,岂不是完美契合你奏本里那位神秘莫测、来历非凡的‘神仙弟子’人设?”
“也对”李承乾自从与他们四个相遇后,当在一起时,都非常洒脱,完全摈弃之前身为太子时的沉稳,说话也开始与现代语气靠拢。
两人相视一笑,举起啤酒罐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切尽在不言中。火锅的热气氤氲上升,气氛轻松而愉快。
又吃了几口,叶云帆忽然想起一个关键问题,放下筷子问道:“对了,高明,有个正事问你。你作为太子,名下应该有不少食邑吧?具体有多少户?这些食邑,我们能不能直接抽调里面的人手来用?”
李承乾听到这话,也放下了筷子,表情变得认真了些。他摇了摇头,详细解释道:“云帆兄,此事并非那么简单。我身为太子,在此之前是恒山郡王,封地确在恒山郡。被立为太子后,按大唐制度,名义上授封食邑一万户。”
他顿了顿,强调道:“而这‘食邑万户’,主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政税收特权。其意义在于这一万户百姓所缴纳的部分赋税,会作为我的俸禄和用度,用于我东宫太子府的日常所需。而它并非真正的土地分封,我也无权直接管辖那些百姓,更无法从他们之中随意抽调人手。”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清醒:“而且,身为太子,最忌讳的就是私蓄兵力、结交外臣。这是我阿耶绝对不允许触碰的底线。一旦越界,后果不堪设想。”
他看向叶云帆,眼神清澈而坚定:“云帆兄,你的想法我明白,你是想培植忠于我的势力。但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提前知晓了未来十年的大致走向,也更深切地了解了我阿耶……我们这位‘天可汗’陛下的雄才大略和掌控力。当初你问我为何会造反,我现在也明白你当初问我的意思。因此,我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他轻轻带过了那个本属于将来的他的历史结局,继续说道:“我现在所思所想的,是如何与你通力合作,稳稳地坐在这个太子之位上,利用你我跨越时空的优势,利用你的学识,物资以及科学,对就是科学,默默地积蓄力量,帮助我阿耶,帮助大唐,打下那‘日不落帝国’的万世基业!至于其他……等我将来真正继位,君临天下之时,整个世界,都必将臣服于大唐的铁蹄与龙旗之下!”
他的话语中,少了几分少年的跳脱,多了几分属于储君的沉稳与远见,还有那被叶云帆描绘的宏伟蓝图所点燃的、压抑不住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