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内早已布置妥当,几十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
很快,一道道冒着热气的鸳鸯火锅、麻辣烤鱼、香气扑鼻的过水鱼、琳琅满目的各色肉蔬菜品被络绎不绝地端上桌来。
气氛瞬间被点燃,觥筹交错,笑语喧哗,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陈耀祖与王富贵、姚宗胜交换了一个眼神,三人各执一壶店里特酿的、口感醇厚的清酒,起身走向主桌的诸位教习。
陈耀祖率先举杯,面向许教习等师长,声音清朗,饱含敬意:
“诸位恩师在上,学生陈耀祖,借家中薄酒,敬诸位恩师一杯!
谢恩师们数年谆谆教诲,授业解惑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此去京城,定不负恩师期望,刻苦向学!”说罢,深深一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王富贵紧接着举杯,他性子活络,言辞恳切:“各位夫子,学生王富贵,平日里没少惹你们生气,多谢夫子们包容指点!这杯酒,谢师恩!也祝夫子们身体康健,桃李满天下!”
姚宗胜也动情道:“学生姚宗胜,资质愚钝,幸得夫子们不弃,悉心教导,方有今日。师恩如山,学生永记于心!”
诸位教习看着眼前这三个自己亲手栽培、即将展翅高飞的弟子,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许教习端酒杯,眼中似有泪光闪动,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好!好孩子!尔等有此前程,为师欣慰!望尔等牢记书院训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国子监亦要勇猛精进!干!”
“干!”所有教习齐齐举杯,场面庄重而感人。
敬完师长,陈耀祖三人又走到大厅中央的一处稍高些的平台。
陈耀祖环视满堂的同窗,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中暖流涌动。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诸位同窗!”
喧闹的大厅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望向他们。
姚宗胜接口,声音洪亮:“今日我与耀祖兄、富贵兄设此薄宴,一是感谢大家多年来相互扶持,同窗之谊,没齿难忘!”
王富贵笑着补充:“二是向大家告别!我们三人不日便将启程,前往京城国子监求学!”
虽然早已知道,但亲耳听到宣布,台下还是响起一片低低的哗然和祝福声。
陈耀祖最后开口,语气诚挚而充满力量:“今日之别,非为永诀!他日诸位于科举之路上高歌猛进,我们必在京城重逢!
届时,望诸位不弃,再来寻我等把酒言欢!
今日,便请诸位做个见证,我兄弟三人,先行一步,在京城——恭候诸位大驾!
愿我鸿儒学子,前程似锦,来日顶峰相见!”
“好!”
“说得好!”
“顶峰相见!”
台下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少年人的情谊纯粹而热烈,离别的不舍被对未来的憧憬冲淡。众人纷纷举杯,高声应和:
“陈兄、王兄、姚兄!一路顺风!”
“前程似锦,学有所成!”
“等着!我们一定会去京城找你们的!”
“到时候可别装作不认识我们啊!”
“提前在京城打好根基,我们来了也好有个靠山!”
笑声、祝福声、碰杯声交织在一起,汇成这个冬夜里最温暖、最激昂的乐章。
火光映照着每一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也映照着师长们欣慰而不舍的目光。
这场盛宴,直至月上中天才缓缓散去。但少年们的情谊与梦想,已随着那袅袅炊烟和铿锵誓言,飘向了更高更远的京城。
一个属于他们的、更广阔的舞台,正缓缓拉开序慕。
赶在凛冽的寒冬彻底封锁河道之前,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这个年,过得比往年都要早,也格外热闹。
陈家小院里张灯结彩,王家和姚家也派人送来了年礼,三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格外丰盛又带着浓浓离愁的团圆饭。
席间,长辈们反复叮嘱,眼神中充满了不舍与期盼。
他们知道,孩子们此去,并非简单的游学,而是奔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前路虽充满机遇,却也必然伴随着未知的挑战。
眼见着河面开始出现薄薄的冰凌,再不起程,恐怕就要被阻隔在故乡,等待来年开春了。
启程的日子,终究还是到了。
码头上,寒风萧瑟,水汽氤氲。家人们簇拥着即将远行的游子,千言万语化作无声的凝望和细细的叮咛。
王富贵身边跟着两名精干利落的随从,眼神锐利,步履沉稳,一看便是身手不凡之辈,这是王员外特意为孙子挑选的护卫兼帮手。
姚宗胜身旁同样有两位家仆,虽不如王家护卫那般气势外露,但行动间也透着一股练家子的利索。
最引人注目的是陈耀祖身边多了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
他身着干净的青布棉袍,身形结实,面容憨厚中透着机灵,肩上背着一个不小的行囊,正认真地听着父母的嘱咐。
此人正是陈耀祖的舅舅家大儿子,大名张虎,小名虎子。
“虎子,跟着你表弟,凡事要多听、多看、多学!
手脚勤快些,眼里要有活儿,莫要给你表弟添乱,知道吗?”舅舅拍着儿子的肩膀,语气郑重。
舅妈则红着眼圈,替儿子整理本就很平整的衣领,
“儿啊,出门在外,要好生照顾自己,也要照顾好耀祖。京城不比家里,凡事多留个心眼……”
张虎用力地点着头,脸上没有离家的伤感,反而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激动:
“爹,娘,你们就放心吧!我一定听表弟的话,好好做事!那可是京城啊!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呢!
我能跟着表弟去见识见识,是咱家祖坟冒青烟了!我肯定不给表弟丢人!”
他可是在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才争取到这个名额的,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他们的行李并不多,除了必要的衣物、书籍和文房四宝。
便是张小花和钱秀娥硬塞进来的家乡特产—几罐精心腌制的萝卜干和榨菜,还有几包自家炒制的茶叶。
用张小花的话说:“外面东西再好吃,也比不上家里这一口,想家了就拿点出来尝尝。”
钱秀娥更是拉着孙子的手,一遍遍念叨:“耀祖,到了就给家里来信,报个平安,让奶奶知道你好好儿的……”
小大人陈耀宗紧紧拉着哥哥的手,仰着小脸,努力做出沉稳的模样:
“大哥,你放心去闯荡吧!家里有我呢!我现在长大了,会照顾好爷奶、爹娘,还有大伯大伯娘的!
学堂里的功课也绝不会落下!”
那认真的小模样,让陈耀祖心中既暖又酸,他蹲下身,揉了揉弟弟的脑袋,眼中满是欣慰:
“好,我们家耀宗是真的长大了。大哥相信你。在家要听话,等大哥在京城站稳脚跟,以后也接你去看看。”
相比于第一次离家的忐忑,这一次,陈耀祖三人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有家人殷切的目光和坚实的支持,这份牵绊让他们更加坚定,也更有力量。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