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砂方舟的舷窗倒映着珠江的粼粼波光,舱内的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第届星际文明交易会的精彩瞬间——琼华稻穗在试验田里泛着金光,广寒月晶器皿流转着清辉,琉璃工匠与地球孩童共同制作的摆件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嬴云澈指尖轻触投影中星枢基地的交易会展厅,神器表面突然泛起温润的赭红色光芒,纹路中浮现出一幅泛黄的老照片:青砖黛瓦的展馆外,悬挂着“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红色横幅,人群熙攘,货摊林立,与眼前的星际盛会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这是……地球的广交会?”苏璃凑上前来,星语罗盘自动调出匹配数据,屏幕上跳出一行清晰的注解:“1957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办,简称‘广交会’,是新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星际文明交易会的起源雏形。”她转头看向艾泽尔,眼中满是好奇,“古籍里有关于广交会的记载吗?它怎么会和星际交易会产生联系?”
艾泽尔展开那本承载着无数文明印记的古籍,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最终停在“人间商脉”篇章。书页间夹着一张褪色的广交会门票,票面上印着老式轮船的图案,背面用钢笔写着“互通有无,互利共赢”。“古籍记载,广交会从诞生之初,就秉持着‘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他缓缓念出注释,“从最初的商品交换,到后来的技术交流、文化互鉴,广交会用数十年时间证明,文明的繁荣离不开真诚的沟通——这正是星枢基地决定延续其精神,创办星际文明交易会的核心原因。”
李娇炎调试着星耀能量分析仪,屏幕上的能量波形图显示,神器中广交会的印记与星际交易会的能量产生了强烈共振:“广交会的‘商脉能量’与承钧龙的‘守护之力’、星穗的‘共生之力’本质相通,都是‘连接’与‘共享’的体现。难怪星际交易会能快速凝聚这么多文明,原来从根源上就扎根于地球最鲜活的交流传统。”
伊恩捧着一个从基地档案馆找到的老式算盘,算盘上的算珠已经磨损,却依旧锃亮。“这是广交会早期商户用过的算盘。”他晃了晃算盘,算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档案馆的老研究员说,当年就是用它计算贸易账目,见证了无数合作的达成。现在我们用星际货币结算系统,虽然方便多了,但这种‘亲手敲定合作’的仪式感,好像和当年没什么两样。”
为了让各文明更深入理解星际交易会的起源,星砂团队决定在星枢基地开设“广交溯源展”,将广交会的历史与星际交易会的发展脉络相结合,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交流盛宴。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苏璃负责收集广交会的历史资料,通过星语罗盘对接地球档案馆,调取了从1957年第一届到2025年第138届广交会的影像、文字和实物资料——有早期的丝绸样品、陶瓷器皿,有改革开放后的电子设备、机械零件,还有新时代的新能源产品、智能装备。“这些展品见证了地球从商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转变。”她将资料分类整理,“就像星际交易会,从最初的物资交换,到现在的技术共享、生态合作,本质上都是文明发展的必然历程。”
李娇炎则利用星耀技术,将广交会的历史场景制作成沉浸式全息影像。参观者站在影像中,仿佛能穿越回1957年的广州展馆:穿着中山装的商户热情地向外国客商介绍丝绸的工艺,黑白电视里播放着交易会的新闻报道,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茶叶与香料的混合气息。“我们在影像中加入了能量互动装置,”她解释道,“当参观者触碰展品时,会自动弹出对应的星际合作案例——比如广交会的陶瓷技术,对应着琉璃星球的琉璃烧制工艺交流;早期的机械零件,对应着m78星云的星舰维修技术共享。”
艾泽尔将广交会的理念与各星际文明的交流传统进行对比,发现了诸多共通之处:“琼华星球的‘稻穗集市’,每年都会举办农产品交换活动,核心是‘以物易物,互助共生’;广寒星系的‘月能盛会’,本质是技术成果的展示与共享;就连遥远的绿星,也有‘生态物资交流会’,专注于环境修复资源的互通。这些传统与广交会的精神不谋而合,这也是星际交易会能快速凝聚各文明的根本原因。”
伊恩和老周负责展区的实物布置。他们在展厅中央搭建了一条“时光商道”,从入口到出口,按照时间顺序陈列展品:入口处是广交会早期的丝绸、陶瓷,中间是改革开放后的电子设备、新能源产品,出口处则是星际交易会的星耀能量转换器、星穗稻种、月露修复药剂。“这条商道就像一条文明交流的长河,”老周抚摸着展台上的老式收音机,眼中满是感慨,“我父亲当年就是广交会的参展商,卖的就是这种收音机。没想到几十年后,我能参与到星际交易会的筹备中,把地球的交流传统传递到宇宙。”
“广交溯源展”开幕当天,星枢基地的展厅里人头攒动。各文明的代表们沿着“时光商道”缓缓前行,不时停下脚步,与全息影像中的广交会历史场景互动。
琼华星球的禾长老站在广交会早期的陶瓷展品前,久久驻足。展品旁的全息屏幕上,播放着中国工匠制作青花瓷的过程——揉泥、拉坯、绘画、上釉,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这与琼华的稻穗陶具制作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转头对身边的琼华工匠说,“都是用双手赋予材料生命,用技艺传递文明的温度。我们的稻穗陶具能储存月能,或许可以和地球的陶瓷技术结合,研发出更实用的能量储存器皿。”
广寒星系的月祭司则对广交会的新能源展品格外感兴趣。当她看到2025年广交会上展示的太阳能电池板时,眼中闪过惊喜:“这种利用恒星能量的技术,与我们的月能收集原理相通。如果将太阳能技术与月能核心塔结合,归墟星云的能量供应效率至少能提升30%。”她立刻让身边的侍女记录下技术参数,“会后一定要和地球的科研团队深入交流,推动这项技术的星际合作。”
琉璃星球的工匠们围在广交会的玻璃制品展柜前,展柜里陈列着从普通玻璃到特种光学玻璃的发展样品。“原来地球的玻璃工艺经历了这么多革新!”一位年轻的琉璃工匠惊叹道,“我们的琉璃石虽然材质特殊,但在成型技术上还有提升空间。可以借鉴地球的玻璃吹制工艺,制作更复杂的琉璃防护组件。”
在展厅的互动体验区,地球的老商户与星际文明的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交易故事”。曾参加过第50届广交会的王老先生,拿出当年的参展笔记,里面详细记录着与外国客商谈判的细节:“当年语言不通,就靠手势和画图沟通,为了达成一笔丝绸交易,我们聊了整整三天。现在有了星语罗盘,跨文明交流方便多了,但那份真诚沟通的心意,永远不能变。”
m78星云的导航专家听后深有感触:“我们第一次参加星际交易会时,也因为技术参数的表述差异闹过误会。后来坐下来耐心沟通,才发现彼此的需求其实高度契合。就像王老先生说的,技术可以解决沟通的障碍,但真正的合作,靠的是彼此的理解与尊重。”
展览的核心区域,设置了一面巨大的“交流墙”,墙上贴满了从广交会到星际交易会的合作故事卡片——有1972年广交会上,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笔机械产品出口协议;有2008年广交会上,新能源技术的国际合作启动;有第一届星际交易会上,星砂团队与琼华星球签订的农耕技术合作协议;还有第届交易会上,28个文明共同签署的《星际生态互助公约》。
嬴云澈站在交流墙前,看着这些跨越时空的合作印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他拿起笔,在一张新的卡片上写下:“从珠江之畔的广交会,到星辰大海的星际盛会,变的是交流的范围与形式,不变的是‘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初心。”写完后,他将卡片贴在交流墙的最顶端,与其他卡片共同组成一幅璀璨的“合作星图”。
当天下午,星砂团队组织了一场“广交精神与星际文明发展”研讨会。各文明的代表们围绕“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核心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绿星的生态代表率先发言:“绿星因工业污染导致生态严重受损,曾一度对外封闭。参加星际交易会让我们明白,闭门造车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正是借鉴了地球的环保技术和琼华的生态稻种培育经验,我们的生态修复工作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就是广交精神在星际层面的最好体现。”
时光星系的历史学者则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纵观宇宙文明史,所有繁荣的文明都离不开开放的交流——百万年前的上古星际文明,因彼此猜忌、封闭发展而走向衰落;而地球从广交会到星际合作的历程证明,只有敞开心扉、共享资源,才能实现文明的持续进步。”
月祭司在总结发言中说道:“广交精神就像一颗种子,从地球的珠江之畔生根发芽,如今在星枢基地长成了参天大树,滋养着宇宙中的众多文明。未来,广寒星系愿意与各文明一起,将这颗种子传播到更遥远的宇宙,让‘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理念成为所有文明的共识。”
研讨会结束后,星砂团队收到了来自地球广交会组委会的贺电。贺电中写道:“从1957年的第一届广交会,到今天的星际文明交易会,‘开放合作’的精神一脉相承。恭喜星枢基地将地球的交流传统推向宇宙,期待未来能在广交会上看到更多星际文明的成果,让珠江之畔的盛会与星辰大海的交流交相辉映。”
嬴云澈将贺电投影在展厅的大屏幕上,所有在场的人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琼华学者激动地说:“明年的广交会,我们一定要带着星穗稻种和智能灌溉设备参展,让地球的朋友们看到我们的合作成果!”
琉璃工匠也纷纷表示:“我们要制作一批融合地球陶瓷工艺与琉璃技术的艺术品,作为广交会的特殊展品,向地球人民展示星际文明的融合之美。”
夜幕降临,“广交溯源展”的闭展仪式在星枢基地的广场上举行。广场中央的全息投影将广交会的历史影像与星际交易会的场景重叠:1957年广交会上的丝绸交易场景,与2815年星际交易会上的能量技术签约画面交相辉映;地球商户的算盘声,与星际结算系统的电子音和谐共鸣;珠江之畔的烟花,与星空中的能量光环共同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嬴云澈站在台上,手中捧着那本承载着广交精神与星际文明印记的古籍,对着所有在场的人说道:“今天,我们在这里追溯了星际交易会的根源,更见证了‘开放合作’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广交会是地球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而星际交易会,是宇宙文明相互拥抱的一座桥。这座桥,连接着珠江之畔的烟火人间,连接着星辰大海的浩瀚征途,更连接着所有文明对和平、繁荣、共生的共同向往。”
他举起手中的神器,神器表面的广交会印记与各星际文明的印记同时亮起,化作一道巨大的“商脉光环”,笼罩着整个广场。“从今天起,星枢基地将把‘广交精神’纳入星际文明合作的核心准则,”他的声音在光环中愈发洪亮,“让每一届星际交易会都成为传承广交精神的载体,让每一次合作都成为文明进步的阶梯。”
广场上响起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地球的歌声与琼华的《稻穗谣》、广寒的《月神曲》交织在一起,不同语言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传递着跨越时空的共鸣。孩子们手中拿着用广交会丝绸与琉璃石制作的小灯笼,在广场上追逐嬉戏,灯笼的光芒与星空中的星辰交相辉映,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
星砂团队站在广场的中心,望着眼前这和谐美好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广交精神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刻,而是文明交流理念的延续与升华。从珠江之畔的青砖展馆,到星枢基地的星际展厅;从算盘与钢笔的时代,到星语罗盘与星耀能量的纪元,变的是交流的工具与形式,不变的是人类对开放的追求、对合作的渴望、对文明共荣的期盼。
未来,星枢基地的星际文明交易会将继续承载着广交精神,在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更多的文明将因这场盛会而相连,更多的技术将因交流而突破,更多的故事将因合作而诞生。而珠江之畔的广交会,也将在星际文明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连接地球与宇宙的永恒纽带。
广交溯源,星枢承脉。这不仅是一场展览的落幕,更是文明交流新征程的开启。当珠江的流水与星砂方舟的引擎声共振,当广交会的红横幅与星际交易会的鎏金拱门交相辉映,一个属于所有文明的、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未来,正在星辰大海中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