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整,国际算法邀请赛的开幕式在江都大学体育馆准时开始。聚光灯下,来自国内外三十多所高校的选手依次入场,深蓝色的参赛服在灯光下泛着整齐的光泽。
萧墨坐在靠后的位置,身旁的周教授低声叮嘱:“别紧张,最后两道压轴题难度极大,能做出第一 问 就算成功。”萧墨微微点头,目光扫过赛场大屏。
屏幕上滚动着参赛院校的名单,从麻省理工到剑桥,再到国内的清北复交,个个都是算法领域的强校。
前排传来细碎的议论声,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选手正用流利的中文交流,语气里带着几分轻视:“听说东道主的种子选手半年没来上课,不知道是靠什么混进来的。”
周教授的脸色沉了沉,刚要开口,却被萧墨按住手腕。“比赛见真章。” 萧墨的声音平静无波,目光已落在了前方的答题系统终端上。
九点半,比赛正式开始。四十道题目瞬间出现在终端屏幕上,从基础的动态规划到复杂的图论优化,难度梯度清晰得如同阶梯。
赛场里顿时响起键盘的敲击声,密集得像雨点打在窗棂上。萧墨没有急于动手,而是花五分钟快速浏览完全部题目。
赏善罚恶令强化后的思维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隐藏条件、可能的陷阱在他脑海中自动分类标注。
当看到最后两道压轴题时,他的嘴角微微勾起 —— 正是周教授课前讲过的旅行商问题变种,只是约束条件更复杂,要求在多项式时间内完成三维坐标下的路径优化。
“开始吧。” 萧墨深吸一口气,指尖落在键盘上。第一道题是经典的最长公共子序列优化,他几乎没停顿,手指翻飞间便敲出了基于滚动数组的解法,时间复杂度从 o (n2) 优化至 o (n)。
提交后不到十秒,屏幕上便弹出 “Accepted” 的绿色提示。周围的选手还在为第一题皱眉时,萧墨已经开始攻克第十题。
这是一道关于贪心算法的区间覆盖问题,他创新性地引入了线段树辅助判断,将原本需要排序的步骤压缩至常数时间。
键盘声清脆连贯,仿佛不是在解题,而是在演奏一首逻辑的乐章。周教授坐在评委席,看着后台实时刷新的成绩榜单,眼中难掩惊叹。
萧墨的名次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每道题的提交时间都比第二名快近一半,而且正确率始终保持 100%。“这孩子…… 解题思路完全跳脱了常规框架。”
他身旁的清华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你看这道几何题,他竟然用复数运算代替了传统的坐标变换,运算量直接减少三分之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赛场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不少选手额头渗出细汗,对着屏幕上的难题抓耳挠腮。萧墨却依旧从容,当他开始攻克倒数第二道压轴题时,大部分选手才刚完成一半的题目。
这道题要求在十亿级数据量下实现快速排序的并行优化,常规解法极易出现内存溢出。萧墨指尖悬在键盘上,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三种可能的方案:基于桶排序的分片处理、利用 GpU 加速的归并算法、基于概率统计的基数排序变种。
他迅速排除前两种 —— 桶排序在数据分布不均时效率骤降,GpU 加速则受限于比赛终端的硬件配置。“就用基数排序结合哈希分片。”
萧墨眼神一亮,手指再次飞舞。他创新性地引入动态哈希表,将数据按高位特征实时分片,再对每个分片进行基数排序,完美避开了内存瓶颈。
代码写完的瞬间,他甚至还加了一段自适应调整分片大小的逻辑,确保在不同数据分布下都能保持最优效率。“提交。”
随着回车键按下,屏幕上很快跳出绿色提示。此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一个小时,萧墨成为全场第一个攻克倒数第二题的选手。
赛场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连一直镇定的外国选手都忍不住回头张望。最后一道压轴题,正是三维旅行商问题。题目要求在一百个三维坐标点中找到最短路径,且必须满足路径经过指定的五个 “关键点”。
常规的动态规划解法在此题面前完全失效,时间复杂度会飙升至 o (n2?2?),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运行。萧墨盯着屏幕上的三维坐标图,指尖轻轻敲击桌面。
赏善罚恶令带来的空间感知能力在此刻悄然生效,那些散落的坐标点在他脑海中仿佛化作了立体的星图,关键点之间的潜在路径如同发光的丝线般浮现。
“可以用近似算法结合模拟退火。” 他很快理清思路。先通过最小生成树获取路径下界,再用 2-opt 局部搜索优化初始路径,最后引入模拟退火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
为了满足关键点约束,他特意在算法中加入了 “强制跳转” 机制,确保路径必须经过指定节点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绕路损耗。
代码一行行成型,逻辑严谨得如同精密的钟表齿轮。当最后一个分号敲下时,比赛时间还剩十分钟。
萧墨检查了一遍边界条件,点击提交 —— 屏幕上先是跳出 “Running” 的提示,几秒钟后,绿色的 “Accepted” 骤然亮起,旁边还附带了系统自动评估的优化评分:99.7 分,接近理论最优解!全场哗然。
评委席上的教授们纷纷起身,围到后台屏幕前查看萧墨的解题代码。周教授激动得满脸通红,紧紧握住身旁教授的手:“看到了吗?他在模拟退火里加入了自适应温度系数!这是连论文里都没提出过的创新!”
比赛结束的铃声响起时,萧墨的成绩遥遥领先 —— 四十题全对,其中六道题的解法被系统标记为 “最优创新解法”。当主持人念出 “冠军:江都大学,萧墨” 时,聚光灯瞬间打在他身上,全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