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刚把石族洞穴的矿石染成淡蓝,林野就背着藤编筐往雾族营地走——昨天“树皮书”提示,激活信物时的“雾之重”会让人胸闷乏力,需用雾族特制的草药膏缓解,今天要跟着长老学做,还要认全解燥草、锯齿叶之外的“抗雾草药”。
刚到营地,就见泉眼旁摆着十几捆新鲜草药,雾族的阿婆们正蹲在地上分拣,叶片翠绿,带着清苦的香气。长老手里拿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见林野来,递给他:“这是‘雾缓草’,解……雾……重,最……灵。”
林野接过草药,叶片上有细密的绒毛,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薄荷味。阿雾蹲在一旁,拿起另一株带刺的草:“这……‘刺根草’,熬……水,喝……了,不……晕。”他一边说,一边把草药按叶片形状分类,摆成小堆——雾缓草、刺根草、解燥草、锯齿叶,还有几株开着黄色小花的“明心草”。
“先学认草,再学做膏。”长老带着林野走到营地后的草药田,田里的草药按颜色分区种植,每片草药旁都插着刻有符号的木牌。“雾缓草,叶……紫,花……小;刺根草,茎……红,根……刺;明心草,花……黄,味……甜。”长老一边指,一边教林野分辨,“三……草,加……解燥草,熬……汁,做……膏,涂……胸,雾……重……不……犯。”
林野跟着长老认草,阿雾在一旁当“活字典”,遇到记不清的符号就翻长老的“草药木牌”——木牌上刻着草药的图案和用途,比如雾缓草的木牌画着人抚胸的样子,刺根草的木牌画着人摇头(表示不晕),简单易懂。
认完草药,开始做“抗雾草药膏”。长老先在石灶上架起陶锅,倒入泉眼的清水,然后把雾缓草、刺根草、解燥草的叶片摘下,洗净后切碎,按3:2:1的比例放进锅里。“火……要……小,熬……一……个……时……辰。”长老一边添柴,一边叮嘱,“火……大,药……气……跑。”
阿雾负责切草药,他用林野教的铁刀,把叶片切得均匀细碎,还不时用手指沾点清水,免得草药粘在刀上。林野则帮着搅拌陶锅里的草药,木勺顺着一个方向转,草药渐渐熬出深绿色的汁液,香气弥漫在营地上空。
熬了约莫一个时辰,草药汁变得浓稠,长老关火,把汁液倒进铺着麻布的竹筐里,过滤掉药渣。“渣……别……扔,晒……干,煮……水,洗……手,防……瘴。”长老说着,把过滤后的药汁倒进陶碗,加入磨碎的明心草粉,用木勺不停搅拌——药汁渐渐变成糊状,冷却后就成了草药膏。
“涂……这,雾……重……不……压……胸。”长老拿起一点药膏,涂在林野的胸口,清凉的感觉瞬间散开,之前因熬夜研究“树皮书”的疲惫都轻了些。林野学着他的样子,给阿雾也涂了点,阿雾眯起眼睛,舒服地喊:“凉!好……受!”
上午,林野跟着长老学熬“抗雾药汤”——把刺根草的根、明心草的花和锯齿叶一起放进陶锅,加水熬煮半个时辰,煮出淡黄色的药汤。“喝……一……碗,进……雾……谷,不……晕……瘴。”长老端给林野一碗,药汤微甜,带着草药的清香,喝下去胃里暖暖的。
阿婆们还教林野做“草药包”——把晒干的雾缓草、解燥草和明心草装进小藤编袋,挂在腰间,既能闻香气提神,遇到紧急情况还能直接嚼碎外敷。“石……面……人,抓……伤,嚼……草,敷……上,止……血。”阿婆指着草药包,用简单的音节解释。
中午,雾族用草药煮了野果粥,粥里加了明心草粉,甜中带点草药香。林野一边吃,一边问长老:“激活……时,除了……涂膏、喝……汤,还……要……做……啥?”长老放下陶碗,指了指天上的太阳:“太……阳……祭,族……人……唱……歌,跳……舞,帮……你……扛……雾……重。”
下午,林野跟着雾族排练太阳祭祀的仪式——族人们穿着绣着太阳纹的兽皮,手里拿着太阳木雕,围着篝火唱歌,歌词是古老的音节,大意是“太阳照,雾散开,引路人,无阻碍”。阿雾拉着林野的手,教他跳祭祀舞,脚步简单,却充满力量,跳着跳着,林野心里的紧张也淡了些。
太阳快落山时,林野把做好的草药膏、药汤和草药包仔细收好,装进藤编筐。长老还给他包了一包“应急草药粉”,是用雾缓草和刺根草磨的:“若……雾……重……太……强,撒……粉……在……鼻……前,立……马……清……醒。”
回去的路上,阿雾蹦蹦跳跳地说:“明……天,我……帮……你……涂……膏、递……药……汤,族……人……帮……你……唱……歌!”林野点头,心里暖暖的——有雾族的草药,有两族的帮助,就算“雾之重”再难扛,他也有信心应对。
回到避难所,雄鹿凑过来蹭林野的手。林野坐在二楼的鹿皮上,把草药膏放在“雾引信物”旁,心里盘算着:明天雾散日,出发前喝一碗药汤,涂好草药膏,挂好草药包;进雾谷时带好应急草药粉,激活时若感觉不适,就让阿雾递药;一定能顺利扛过“雾之重”,激活雾核。
月光照在草药膏上,淡绿色的膏体泛着微光。林野摸了摸胸口残留的清凉,心里满是坚定——明天,就是揭开所有秘密的时刻,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