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矛器的木柄还带着雾族人手心的温度,林野攥着它站在营地中央,目光落在老年男人脚边的藤蔓上——那藤蔓和少年编蚂蚱的不一样,茎秆粗韧,表面还长着细密的倒刺,像极了他之前布刺坑陷阱用的带刺藤蔓(第45章),但更坚韧,倒刺也更锋利。
“这藤蔓能做陷阱?”林野指着藤蔓,又指了指远处的雨林,嘴里“呜呜”询问,还做了个野兽掉进坑的手势。他记得上次设刺坑,藤蔓的尖刺不够硬,要是换成这种带倒刺的,就算是野猪也别想轻易挣脱。
老年男人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点了点头,弯腰捡起那根藤蔓,又招呼少年去灌木丛里拖来几根更粗的,然后蹲下身,在地上比划起来——先用石刀在两根相邻的树干上各凿个凹槽,把藤蔓两端牢牢系在凹槽里,拉得笔直,离地面约半尺高;再在藤蔓下方的地面上,斜着插上几根削尖的细木矛,矛尖朝上,用泥土固定;最后在藤蔓旁的草丛里,撒上些紫色野果的果肉——原来这是“绊刺陷阱”,比他的绊索陷阱更隐蔽,倒刺能勾住野兽的皮毛,让它越挣扎缠得越紧。
林野看得认真,手指跟着老年男人的动作比划——他的绊索靠木杆拦路,而雾族人的陷阱靠藤蔓倒刺,还能用野果引野兽上钩,比他的办法巧多了。少年在一旁帮忙递藤蔓,时不时指着藤蔓的倒刺,“呜呜”地提醒他小心,别被划伤。
老年男人没听,又教他做“吊网陷阱”:用柔韧的树皮纤维和带刺藤蔓编一张网,网眼比手掌小,边缘系上粗藤蔓,一端绑在高处的树枝上,另一端用细藤蔓系着块石头,压在地面的机关上;机关是用两根小树枝做成的“十字扣”,上面放着野果,只要野兽碰到野果,十字扣松开,石头掉落,藤蔓拉动网子,就能把野兽吊在半空中,倒刺还能防止它挣脱。
“太妙了!”林野忍不住拍了下手——他之前只想着挖坑、绊索,没想到植物还能这么用,不用费力挖深坑,也不用扛重木杆,几张网、几根藤蔓,就能把野兽困住,还能活抓,比他的陷阱省力气多了。
老年男人见他明白,笑得更欣慰了,拉着他往雨林深处走。走了约莫几十步,林野看到树上挂着好几个吊网陷阱,有的网里还套着只山鸡,扑腾着翅膀,却被倒刺勾住了羽毛,根本飞不起来。少年跑过去,小心翼翼地解开藤蔓,把山鸡取下来,递给林野,像是让他看看陷阱的效果。
林野接过山鸡,摸了摸网上的倒刺,锋利却不脆,就算被野兽拽扯也不会断。他想起自己的套索陷阱(第45章),只能套住小动物的腿,还容易挣脱,要是换成这种吊网,就算是野狗也能套住。
“我能试试吗?”林野指着一根藤蔓,又指了指旁边的树,眼里满是期待。老年男人点了点头,示意少年教他。少年拿着藤蔓,手把手教他编网——先把树皮纤维搓成粗绳,再和藤蔓交织着编,每编三圈就缠一根带倒刺的细藤,网眼要均匀,边缘要留足够长的藤蔓系在树上。
林野学得认真,手指被藤蔓勒得发红也不在意。编到一半,他发现少年编网时,会在藤蔓接口处打个“活结”,不是他常用的死结。少年指了指活结,又拉了拉藤蔓,网眼立刻缩小了——原来这活结能随野兽的挣扎收紧,越动网越紧,倒刺也能扎得更深。
“原来如此。”林野恍然大悟,赶紧学着打活结,试了几次,终于编出一张小网。他按照老年男人教的,把网吊在树上,设好机关,撒上野果果肉,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不知道能不能套到猎物。
夕阳西下时,林野终于学会了两种植物陷阱——绊刺陷阱和吊网陷阱。老年男人还教他认了几种有用的植物:能快速缠绕树干的“绞藤”,可以当陷阱的“天然绳索”;叶子能分泌黏液的“粘叶”,撒在陷阱旁能粘住野兽的脚印,方便追踪;还有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引兽草”,香味能吸引野兔、山鸡,比野果更管用。
临走前,林野把自己的石刮削器递给少年——这刮削器削藤蔓最方便,刚好能帮他们编更多陷阱。少年接过刮削器,立刻拉着他去看自己编的小吊网,网里还套着只小松鼠,叽叽喳喳地叫着,可爱得很。
扛着少年送的小吊网往回走,林野心里满是收获——不仅学会了更巧的陷阱技巧,还认识了这么多有用的植物。他摸了摸怀里的引兽草,心里盘算着:明天就去避难所南侧的灌木丛,把原来的刺坑陷阱换成绊刺陷阱,再在东侧的小路上挂几个吊网,以后打猎肯定更轻松;还要教雾族人用他的石斧砍树,帮他们做更大的吊网,套些大猎物。
月光洒在雨林里,林野脚步轻快,手里的小吊网晃悠着,像挂着满当当的希望。他突然觉得,和雾族人互相学习,比自己摸索省力多了——他们懂植物的妙用,他懂工具的制作,凑在一起,就能把日子过得更稳。而这学来的植物陷阱技巧,就是他和雾族部落,从“朋友”变成“伙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