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行动的首要前提是保障自身后勤供应。特战队须将侦察敌人物资储备库作为重中之重。如需基地或兄弟部队联合作战支援,可随时向总部申请。总部的机枪中队、炮兵中队已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可提供火力支援。跨战区协同作战亦可向总部提出,由总部协调。我们并非孤军奋战,总部下辖三个战区,独立团同样分属三个战区。部队抵达指定战区后,首要任务是建立稳固的基地,甚至建立双基地以策万全。务必做好充分的物资储备,如缴获丰沛,应分散建立多个储备点,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必须谨记:绝不进行没有预设退路的战斗!我们要在战火中淬炼成长,在发展中持续壮大力量。各战区须结合实地情况,全力发展农村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战区部队需灵活运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战术,既要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工作、巩固根基,又要能在关键时刻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散会后,各单位须于当日上午完成部队整编,并至仓库按序领取装备。未来两天内,重点完成武器装备的适应性训练及核心战术思想的灌输。特战队作为先锋,立即出发执行敌情侦察及预设营地选址任务。主力部队行军路线应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区域,争取更多隐蔽训练时间。在保障补给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山区路线行进。对外可打出“原东北军xx部”旗号进行伪装,尽可能避免过早暴露我部为新兴武装力量的事实,为部队争取宝贵的数月训练与整合期。此外,为优化战场调度与支援效率,特将炮兵中队、机枪中队、基地保卫处、汽车连、工兵连整合为总部直属综合大队,由王岳御担任大队长。该大队战时负责对各战区提供火力及工程支援,同时肩负总部基地的防卫重任。对以上部署及要求,如有疑问,现在可提出,我将予以解答。”
见无人发言,柳富才补充道:“各单位所需所有武器装备,统一造册后按特战队、独立大队、一团的顺序,至仓库签字领取。”
会后,柳昊径直来到电讯室。室内弥漫着轻微的电流嗡鸣和纸张油墨的气息,几名电讯员正戴着耳机专注地工作着。他找到正伏案研究电文译稿的李语舒,开口问道:“李处长,最近鬼子那边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动向?破译工作进展如何?另外,如果大部队近期就要出发,你这边能抽调出多少名可用的电讯员?”
李语舒缓缓地抬起头,她那双明亮的眼睛透过眼镜片,凝视着前方,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远方的敌人。她轻轻地推了推眼镜,让它更稳固地架在鼻梁上,然后用一种专注而严肃的语气回答道:
“报告,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已经成功培养出了十五名能够基本独立操作电台的人员。然而,他们的手法还略显生疏,在收发信息时速度会稍慢一些。此外,还有十几个人在接收和抄报方面的能力稍逊一筹,估计还需要几天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
她稍作停顿,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关于破译工作,目前我们只能稳定侦测到两个鬼子电台的波段。通过之前拍摄回来的部分译文密码作为参考,我们截获并破译的电文内容都比较零散,尚未发现具有特别重要战略价值的情报。至于其他更为关键的频段,我们还需要等待暗房里正在冲洗的那批密码照片出来,经过仔细对比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是否能够取得突破。”
柳昊点点头,表示理解:“嗯,鬼子的通信网络复杂,需要覆盖的波段众多,理想状态下至少需要十部以上的电台同时开机收发监听,你们的工作量确实非常大,辛苦了。情况是这样,后天主力部队就要分批开拔,每个战区方向都需要配备几部电台。这样安排:今天先抽调四名技术相对熟练的电报员到特战大队报到。特战大队每个中队会固定配备一部电台,具体的技术保障和人员协调由你全权负责。另外,考虑到大部队出发在即,后天至少还需要六部电台分配到各主力部队去。但我们现有的电台数量非常紧张,必须优先保证你们电讯处维持日常侦听和破译工作所需的底线——至少十台电台不能动。人员方面,一团距离最远,补给和人员增援困难,给他们配备三部电台,人员至少要配齐十个人。可以把几个技术还不太成熟的生手也安排过去,让他们在行军途中抓紧时间熟悉操作,同时让熟练的老手在路上多带带她们,争取尽快上手。独立大队配两部电台,另配五个人;总部这边的综合大队,任务区域离基地近,可以暂时只配一部电台,人员也暂时先配一人就行。他们在基地周边活动,如果遇到紧急通讯需求,随时可以向总部申请调用电讯员支援。最后一点非常重要,你在安排这些电讯员随队出发时,务必向他们强调,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日常通讯,还要在实战中不断磨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肩负起培养新电讯员的责任!这是应对未来电台数量必然增加、通讯需求日益扩大的长远之计。”
“明白!我完全理解当前形势和后续需求的重要性,这就严格按照要求去安排落实。”李语舒立刻应道,语气坚定。
离开电讯室,柳昊快步走向特战大队的驻地。还未走近,远远就听到一片热火朝天的训练声和装备搬运的金属碰撞声。特战大队作为最早组建的单位,人员一到齐便立即投入了紧张的磨合训练,部分武器装备也已优先配发到位。柳昊特意将手上仅有的三十支宝贵的97式狙击步枪全部划拨给了他们。就在早上干部们去开会时,大队里一百多名自认狙击技术过硬的战士已经自发组织了一场选拔赛,在靶场上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了这三十位获得配发狙击枪资格的战士。在这样一支崇尚实力的部队里,强者为尊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对于狙击枪的分配结果,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没有任何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