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勤劳的牧羊人。他每日天还未亮,便早早起身,带着羊群去往草地。他对羊群那可是关怀备至,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为了让羊儿们能吃上最鲜嫩的青草,他常常不辞辛劳,带着它们翻山越岭,四处寻觅合适的牧场。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每一只羊都被养得膘肥体壮,浑身的毛洁白如雪,泛着柔和的光泽。牧羊人满心期待着,等小羊们长大后,能卖个好价钱,让自己的生活也更加富足。
这天,牧羊人如往常一样,赶着羊群准备前往山谷吃草。突然,他的目光被一个身影吸引住了——那是一只狼!这只狼看上去极为凶狠,它的眼睛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寒光,仿佛藏着无尽的杀意。浑身的肌肉紧绷着,覆盖着一层灰黑色的皮毛,在阳光下隐隐泛着冷光。那爪子,尖锐而锋利,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让人看了不禁心生畏惧,仿佛下一秒它就会猛扑过来,将小羊们撕成碎片。
牧羊人吓得脸色煞白,心中暗叫:“哎呀,我的天呐!这可不是普通的家伙,分明是一头狼啊!狼可是最喜欢吃羊的,我得赶紧把它赶走,不然我的羊群可就遭殃了!”想到这儿,他赶忙从腰间抽出砍柴刀,紧紧握在手中,对着那只大灰狼大声呼喝起来,试图将它吓跑。
然而,出乎牧羊人意料的是,这只狼并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恶狠狠地扑上来,反而像是受到了惊吓一般,迅速缩起身子,躲到了旁边的树丛后面,还露出一副可怜巴巴、害怕的模样。牧羊人顿时愣住了,心中满是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这到底是狼还是狗啊?怎么胆子这么小呢?”
大灰狼似乎听懂了牧羊人的话,它那双狡黠的眼睛滴溜溜一转,仿佛在打着什么鬼主意。紧接着,它叼起一根树枝,慢悠悠地跑到羊群边上,装模作样地把几只跑得稍远的羊往回赶了赶。然后,它又使劲地朝着牧羊人摇起了尾巴,那尾巴摇得就像拨浪鼓似的,还时不时地发出几声“呜呜”的声音,仿佛在可怜巴巴地说:“主人,您看呀,我就是一只温顺的牧羊犬,可别赶我走呀。”
牧羊人仔细观察了几天,发现这只狼每天都只是远远地跟着羊群。它不仅没有伤害小羊的意思,有时候,当有其他野狗想来骚扰羊群时,它还会冲上去,把那些野狗赶得远远的。它就那样安静地守在一旁,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俨然成了羊群的守护者。
渐渐地,牧羊人心中的戒心慢慢放下了。他感慨地自言自语道:“哎呀,没想到啊,你还挺有用的嘛。不错不错,既然你这么想跟着我,那就跟我回家吧。以后你就帮我放羊,我保证给你好吃的。”
大灰狼一听,立刻兴奋起来,它模仿着小狗的样子,上蹿下跳,尾巴摇得都快断了,还不时地发出欢快的叫声,仿佛在说:“太好了,主人,我以后一定好好干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牧羊人要去城里办事,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帮他照看羊群。他看着那只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十分温顺的狼,心中琢磨着:“反正这狼也不吃羊,要不就让它暂时守在羊圈里吧。”于是,牧羊人放心地把狼关进了羊圈,然后便匆匆进城去了。
可他哪里知道,这只狼早就等这一天等得望眼欲穿了。等牧羊人前脚刚走,狼就立刻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它仰起头,对着天空“嗷呜——嗷呜——”地嚎叫起来,那声音尖锐而凄厉,在山谷间回荡。
狼的叫声迅速引来了它的同伴。转眼间,一群饿狼从四面八方涌来,将羊圈团团包围。它们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就像饿极了的野兽看到了美味的食物,一眨不眨地盯着那群雪白肥美的羊。可怜的小羊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吓得“咩咩”直叫,四处乱窜,但根本无济于事。转眼间,小羊们就成了狼群的大餐,羊圈里一片混乱,惨叫声不绝于耳。
等到第二天,牧羊人办完事回到家,当他看到眼前那片狼藉的羊圈,以及散落一地的羊毛和羊骨时,顿时如遭雷击,瞬间明白了一切。他后悔得直跺脚,一边捶打着自己的脑袋,一边痛心疾首地喊道:“哎呀!我真是愚蠢至极啊,竟然引狼入室!”
“引狼入室”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招引到内部来制造麻烦。它的近义词有“开门揖盗”,反义词则是“拒之门外”。聪明的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只凶残狡猾的狼,凭借着出色的伪装,成功骗取了牧羊人的信任,最终导致牧羊人做出了引狼入室的愚蠢行为。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要时刻警惕那些假好人,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要先动动小脑筋,仔细观察,或者问问爸爸妈妈、老师这些我们信任的大人,可千万别像这个牧羊人一样,等遭受了损失才追悔莫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