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遍,苏明远便已醒来。窗外依然是深沉的夜色,但他的内心却如潮水般翻涌不息。李景行昨夜的话语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让他既期待又忐忑。
明日可能会有新的任命——这句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深知职业转折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古代官员,他更明白朝廷任命背后的政治含义。每一次升迁都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是政治力量平衡的结果。
天色渐明,苏明远起身洗漱,换上最正式的朝服。今日虽然没有具体的公务安排,但他有一种直觉——这将是决定他政治命运的关键一天。
正当他准备用早膳时,客栈外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苏明远心中一动,走到窗前一看,果然见到一队宫中侍从正在下马。领头的是一位面容严肃的太监,手中拿着明黄色的圣旨。
苏明远何在?奉圣旨前来宣召!太监的声音在客栈门前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快步下楼。客栈中的其他住客都被这阵仗惊动,纷纷探头观望。能有圣旨亲自宣召,这在普通人眼中已是极大的荣耀。
下官苏明远在此。苏明远走出客栈,恭敬地跪下接旨。
苏明远听旨:朕览卿在下县政绩,深为嘉许。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特召卿入京任职。着即日赴吏部报到,候安排差遣。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苏明远恭敬地接过,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果然如李景行所言,他的地方任职生涯即将结束,但具体的新职位还需要等待进一步安排。
苏大人,恭喜恭喜!太监收起威严的神色,露出职业性的笑容,皇上对大人的才能深为赞赏,此次调任京师,必是大用之兆。
苏明远知道这是客套话,但还是谦虚地回应:下官惶恐,定不负圣恩。
送走了宣旨的队伍,苏明远回到房中,细细思量这道圣旨的深层含义。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调任命令,但结合昨日述职时的种种细节,他感觉事情并不简单。
王丞相的支持、李景行的暗示、张大人的挑战——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现在看来都像是一盘大棋中的落子。而他,正在被这些无形的手推向一个未知的位置。
收拾好行装,苏明远直奔吏部。今日的吏部比平时更加忙碌,进进出出的官员络绎不绝。显然,朝廷正在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苏大人,请随我来。吏部的一位主事官员迎接了他,尚书大人正在等您。
走进吏部尚书的办公厅,苏明远发现气氛有些紧张。尚书大人面色凝重,桌案上摆着厚厚一摞文书,显然是在处理复杂的人事安排。
苏大人,请坐。尚书抬头看见苏明远,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昨日你的述职表现很不错,朝中对你的评价颇高。
多谢尚书大人提携。苏明远恭敬地回答,心中却在猜测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安排。
不过,尚书的语气变得谨慎起来,朝廷对你的安排还在讨论之中。目前有几个不同的意见,需要进一步协调。
这个消息让苏明远心中一沉。如果只是普通的职位调整,不应该需要如此复杂的讨论。看来他的任命牵涉到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不知都有哪些可能的安排?苏明远小心翼翼地询问。
尚书略作沉吟,然后说道:有人建议让你到户部任职,负责财政相关工作,这样可以发挥你在税收改革方面的专长。也有人认为应该让你到翰林院,从事文献整理和政策研究工作。还有一种意见是让你到御史台,参与监察工作。
苏明远听完这些选择,心中开始快速分析。户部主管财政,如果到那里任职,意味着他将直接参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这符合他的专业背景,但也意味着会卷入更激烈的政治斗争。翰林院相对清闲,但影响力有限。御史台负责监察,权力很大,但也容易树敌。
不知尚书大人的意见如何?苏明远试探性地问道。
说实话,尚书降低声音,朝中对你的政治立场还在观察之中。昨日你为改革措施的辩护,虽然赢得了一些人的赞赏,但也让另一些人产生了戒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安排都需要慎重考虑。
苏明远明白了。他昨日在述职时表现出的改革倾向,已经让他被贴上了某种政治标签。在党争激烈的朝廷中,这种标签可能成为优势,也可能成为包袱。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一位书吏走进来禀报:尚书大人,王丞相府来人,请苏大人过府一趟。
尚书和苏明远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王丞相亲自召见,这绝非寻常之事。
你先去吧,尚书说道,回来后我们再详谈。
王丞相府位于京城最繁华的地段,门第高大,气象森严。苏明远跟着引路的管家穿过重重院落,最终来到一座典雅的书房。
王丞相正在案前研读文书,见苏明远进来,放下手中的毛笔,仔细打量着这位年轻的官员。
苏明远,昨日你在朝堂上的表现,朕...我很欣赏。王丞相差点说出字,这让苏明远心中一震。能够使用这个称谓的,除了皇帝本人,就只有代替皇帝处理政务的摄政大臣。
下官惶恐。苏明远恭敬地回答,内心却在快速思考这个细节的含义。
你知道朝廷为什么要调你入京吗?王丞相直接问道,没有任何客套。
下官不知,请丞相大人指教。苏明远如实回答。
因为朝廷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王丞相站起身来,背着手在房中踱步,当前国事艰难,内有财政紧张,外有边患不断。传统的治理方式已经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有新思路、新方法的人来参与朝政。
苏明远听出了这番话的深层含义。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改革派对他的政治招揽。
那下官应当如何为朝廷效力?苏明远试探性地问道。
这正是我要和你商量的。王丞相转过身来,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明远,朝中有人建议让你到户部任职,但我觉得这样安排有些浪费了你的才能。
丞相的意思是?
我建议设立一个新的机构——政务改革司,专门负责研究和推行政务改革。你来担任这个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王丞相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样既能发挥你的专长,又能为朝廷的改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苏明远心中震撼。设立专门的改革机构,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这意味着改革派已经决定要推行系统性的政治变革,而他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人物之一。
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个职位的危险性。作为改革的急先锋,他将成为保守派攻击的主要目标。一旦改革失败,他很可能成为替罪羊。
丞相大人,这个决定是否过于...突然?苏明远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突然?王丞相笑了,国家的困境一日不解决,改革就一日不能停止。你在地方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改革的可行性,现在需要的是将这些经验推广到全国。
但是,下官担心会引起过大的争议。苏明远继续表达担忧。
争议是不可避免的,王丞相的语气变得严肃,但如果因为害怕争议就不敢改革,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这番话让苏明远陷入深思。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深知改革的重要性,也理解变革过程中的阻力和风险。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他是否应该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
我需要一些时间考虑。苏明远最终说道。
当然,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决定。王丞相表示理解,但我希望你能尽快给我答复。朝廷的改革事业,等不得太久。
离开王丞相府,苏明远的心情极其复杂。走在京城的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这些普通百姓的命运,很可能会因为他的选择而发生改变。
回到客栈,苏明远独自坐在房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内心的三个自我再次开始激烈的对话:
现代人的理性告诉他,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来推动古代政治制度的进步。
古代书生的理想主义让他为能够参与匡时济世的伟大事业而激动不已。
但正在成型的政治家则提醒他,这个职位的风险极大,一旦失败,不仅个人前程尽毁,还可能连累家人和支持者。
正在他犹豫不决时,客栈外再次传来了马蹄声。这次来的不是宫中侍从,而是赵文卿。
明远兄,听说你被调入京师了?赵文卿的神色有些紧张,这可是大事啊。
确实是大事,但具体的安排还没有确定。苏明远如实回答。
我听到一些风声,赵文卿压低声音,说是要给你一个很重要的职位,专门负责政务改革。这是真的吗?
苏明远点点头,没有否认。
那你可要小心了,赵文卿的脸色变得严肃,朝中的保守派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认为你是改革派安插的棋子,正在想办法阻止这个任命。
这个消息让苏明远心中一凛。看来王丞相的提议已经泄露了出去,而政治对手也开始了反击。
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苏明远询问道。
多种手段都有可能,赵文卿分析道,从程序上挑刺,从资历上质疑,甚至可能会翻旧账,找你过去的一些把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苏明远深深地点了点头。他明白,一旦接受这个职位,就意味着正式投身到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去。那些在地方任职时相对简单的问题,在这里都会变得复杂百倍。
夜深了,苏明远依然在思考。透过窗棂,他可以看到远处宫殿的灯火,那里正是帝国政治权力的中心。明天,他就要给出自己的答复,这个答复将决定他在这个权力中心的位置,也将决定他未来的政治命运。
更重要的是,这个选择将考验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理想与作为一个古代官员的现实之间的平衡。他是应该追求个人的安全稳妥,还是为了更大的理想而承担风险?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他必须在明天给出自己的答案。
就在这时,一只夜莺在窗外啼叫,声音清脆而悠长,如同在为这个即将做出重大选择的人唱着命运的前奏曲。
苏明远知道,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从明天开始,他的人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机遇,也是更险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