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在黄土高原崎岖的道路上,扬起的尘土如同一条黄色的长龙,久久不散。李宝山坐在颠簸的卡车副驾驶座上,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望着窗外熟悉的陇原风光,心中却没有多少归乡的喜悦。
装甲试验支队和第五、第六师在前线浴血奋战数月,如今终于换防返回甘肃境内休整,每个人都盼着能好好喘口气,弥补一下连日来的疲惫与伤痛。
“李,你说咱们这次能安生几天?”驾驶座上的魏克斯操着一口略带生硬的中文问道。他是这支装甲试验支队的技术顾问,数月的并肩作战,早已和李宝山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李宝山苦笑一声,摇了摇头:“难啊,你没瞧见咱们回来时,沿途那些部队驻地的动静?我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该‘身不由己’了。”
话音刚落,卡车就驶入了休整驻地。营区里一片忙碌景象,战士们正忙着搭建帐篷、检修装备,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尘土的混合气味。
然而,这份忙碌中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李宝山刚下车,就看到几个穿着军装的军官正站在营区门口,眼神热切地朝着他们这边张望。
“李师长!魏克斯司令!可把你们盼回来了!”为首的一名军官快步走上前来,热情地握住了李宝山的手,“我是第三师的赵刚,早就想向你们请教请教前线作战的经验了!”
李宝山心中暗道不妙,脸上却只能挤出笑容:“赵师长客气了,都是自家兄弟,谈不上请教,就是互相交流交流。”
可这“交流交流”一旦开了头,就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几天里,驻地的门槛几乎被各路军官踏破。
第五师师长周建军原本打算让部队好好休整,补充兵员和装备,结果每天都被其他部队的主官围着,从战术部署问到装备使用,连睡觉都不能安稳。
“这些家伙,真是不把我们当外人啊!”周建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对李宝山打电话抱怨道,“我这脑子都快被他们问成浆糊了,再这么下去,我肯定会被逼疯的。”
李宝山也是一脸无奈:“谁说不是呢?我原本想低调点,让兄弟们好好恢复恢复,可现在倒好,咱们成了香饽饽,想躲都躲不掉。”
其实,李宝山等人并非不愿分享经验,只是连日的战斗让部队伤亡惨重,战士们身心俱疲,他们实在不忍心再让大家为了应付交流而劳心费神。
可同僚们的热情实在难以抵挡,那些没上过前线的部队,对实战经验的渴望几乎到了极致。
前线传来的战斗要报早已送达各部队,但那些用文字记录的敌我兵力、战斗经过、缴获伤亡、主要优点和主要教训,在这些渴望实战经验的军官们眼中,显得太过冰冷和抽象。
“百闻不如一见”,可实地考察参观毕竟只能是少数军官的权力,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能通过面对面交流,获取最直接、最有效的经验。
“光看那些文字报告,根本体会不到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前来交流的第四师参谋长王鹏诚恳地说道,“就拿你们在那次山地阻击战来说,报告里只写了你们成功阻挡了敌军的进攻,可具体怎么利用地形优势,怎么调配兵力火力,这些细节只有你们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最清楚。”
这样的话语,李宝山等人听了无数遍。他们也明白,这些同僚并非故意打扰,而是真的迫切想要学习实战经验,以便在未来的战斗中少走弯路,减少伤亡。
就在李宝山等人左右为难之际,常敬之的命令传了下来。作为辖区内的最高指挥官,常敬之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部下们的这些需求。
对于学习总结,他一贯持鼓励态度,深知只有不断从实战中汲取经验教训,部队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在装甲试验支队和第五、第六师返回驻地一周后,常敬之下达命令:允许其他部队轮流与这三支参加过实战的部队进行交流学习,交流形式不限,旨在让更多的军官和士兵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实战经验。
命令一下达,整个辖区内的部队都沸腾了。各部队纷纷制定交流计划,按照顺序前往三支参战部队的驻地。
一时间,原本冷清的休整驻地变得热闹非凡,到处都能看到不同番号的军官和士兵围在一起,或激烈讨论战术,或仔细研究装备,或倾听老兵讲述见血的战斗经验。
魏克斯的装甲试验支队成了交流的重点区域。许多军官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些先进的装甲装备,围着坦克和装甲车问个不停。
魏克斯虽然忙碌,却也乐在其中,他耐心地解答着各种问题,从装备的性能参数到维护保养,再到实战中的战术运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这样的交流不仅让军官受益匪浅,也让士兵对战场的残酷和生存有了深刻理解。在与大家的讨论中,一些新颖的战术思路和装备改进建议,陆续出炉。
第五师和第六师的驻地同样热闹。周建军和第六师师长吴海涛索性将部队拉到野外,模拟实战场景,向来访的军官们展示战术部署和协同作战。从阵地构筑到火力配置,从步兵冲锋到装甲突击,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在野外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地形。”周建军指着一处高地说道,“上次我们在这里与敌军遭遇,就是借助这种地形的掩护,成功伏击了敌军的先头部队。”
来访的军官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有的还拿出地图,对照着实地地形进行分析。一些老兵则被围在中间,讲述着战斗中的亲身经历。
“当时敌军的炮火很猛,我们的阵地几次被突破。”一名老兵回忆道,“关键时刻,连长带着我们组成敢死队,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军的永备工事。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这样的交流持续了三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李宝山、魏克斯、周建军等人虽然忙碌不堪,却也亲眼见证了其他部队的成长。那些原本缺乏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实地观摩,对战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战术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而对于装甲试验支队和第五、第六师的战士们来说,在与同僚的交流中,他们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战斗中的表现,总结了更多的经验教训。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问题,在与其他部队的讨论中被一一指出,为后续的训练和作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