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盟约带来的短暂缓和期,让林鹿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政整顿与势力巩固之中。随着三位夫人名分已定,且各自展现出不凡的能力,林鹿正式下令,由周沁、郑媛媛、永宁公主云裳三人共同协理政务,组成“内府议政”,凡朔方七郡民政、财政、监察、教化、工坊诸事,皆可参议决断。
此举无疑是将三位夫人推向了朔方权力的核心。周沁总揽内政民生,郑媛媛执掌凤翔营、暗羽卫并协防朔阳,云裳则负责礼仪教化、文书档案并以其特殊身份安抚流民、招揽士人。三人各有侧重,又相互协作。
这一日,内府议政首次于将军府偏厅正式举行。周沁坐于主位左侧,面前堆放着各地呈报的户籍、田亩、税赋文书;郑媛媛居右,腰佩短剑,神色干练,身后立着已成为其得力助手的荆叶;云裳则坐于下首,面前是有关兴建义塾、修订律法礼仪的条陈。
厅内还有杜衡、裴文、方直等主要文官列席。
周沁首先开口,声音温婉却条理清晰:“诸位,春耕在即,然去岁战事频繁,丁壮多有征发,各郡皆报劳力不足。我与裴功曹核算,或可效仿军屯,于各郡设立‘民屯’,招募流民、无地贫民,由官府提供种子、耕牛,所获粮食官民按比例分成,既可安置流民,亦可增辟粮源。”
杜衡捻须沉吟:“此法甚善,只是官府前期投入颇大,府库……”
云裳适时接口:“杜长史所虑极是。妾身近日整理卷宗,发现前朝于灵州等地曾设‘常平仓’,丰年收储,荒年放赈,可平抑粮价,亦可备不时之需。或可恢复此制,与民屯相辅相成。另,妾身观朔方与北庭、陇右商贸渐繁,或可增设‘市舶司’,专司边境贸易,抽取厘金,以补府库。”
她此言一出,众人皆觉眼前一亮。常平仓乃长治久安之策,市舶司更是开源妙法。
郑媛媛则道:“民屯、商贸,皆需安稳环境。凤翔营可抽调部分人手,协助各郡巡查乡里,弹压宵小。暗羽卫亦会加强对往来商队的监控,严防细作渗透。”她看向荆叶,“荆统领,此事由你负责。”
“属下遵命。”荆叶沉声应道,如今她已能坦然在这等场合发言。
方直随即呈上修订后的《朔方律》草案,其中加重了对资敌、通匪、贪墨的惩处,也明确了对军功、垦荒、行商的奖励条款。众人逐条审议,争论激烈。
郑媛媛对军功赏罚条款尤为关注,提出数条修改意见,皆切中要害。周沁则对田赋、商税比例据理力争,力求公平。云裳则从礼法、教化的角度,对婚姻、继承、诉讼等条款提出补充,使其更符合民情且具备教化意义。
三位夫人,一个沉稳干练,一个锐利果决,一个博学明理,竟配合得颇为默契,将诸多繁杂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杜衡、裴文等老臣看在眼里,心中那点因女子议政而产生的疑虑,也渐渐消散,反而多了几分钦佩。
新政陆续推行。民屯之法颁布,流民踊跃,荒田得以开垦;常平仓开始筹建;市舶司于边境要隘设立,商贸更显繁荣;新律颁布,军民皆知法度。朔方七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一日,荆叶匆匆求见郑媛媛,呈上一份密报。
“统领,暗羽卫在监控河西商队时,截获一份密信,并非来自薛瑾,而是其世子薛铭。”荆叶语气凝重,“信中提及,贾后似有松动,默许其与中原某些世家接触,意图……采购大批粮食与生铁,其数量远超河西自身所需。而且,信中还隐晦提到,‘北地之事,或有变故’。”
郑媛媛眼神一凛:“北地?是指北庭,还是……西戎?”她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薛铭绕过其父,暗中与中原世家及贾后接触,采购巨量物资……他想干什么?‘北地变故’又是指什么?”
“属下已加派人手,重点监控与薛铭有关的渠道,并设法探听‘北地变故’的详情。”荆叶道。
“做得对。”郑媛媛站起身,在室内踱步,“此事关系重大,需立刻禀报将军与墨先生。看来,有些人,并不想看到我们安稳发展。”
新的阴云,再次悄然汇聚。薛铭的异常举动,贾后的默许,“北地变故”的隐忧,都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朔方刚刚起步的新政,能否在这即将到来的风雨中屹立不倒?三位夫人协同理政的格局,又将面临怎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