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寒玉丹成克火毒
西域之行的惊险插曲,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激起涟漪,但很快被李之源强行按下。那诡异的阴影袭击和两名炼丹师的离奇死亡,被严格封锁在西陲镇高层极小的范围内,对外只宣称是意外病故。
勘探晶矿的计划被无限期推迟。李之源深知,在弄清楚那阴冷死气的来源并彻底清除之前,贸然深入“死亡之海”无异于送死。当下最重要的,是利用手中已有的晶石样本,将“寒玉丹”及其衍生产品尽快推出。
他将主要精力放回了长安,坐镇指挥。一时间,整个风行商行庞大的机器开始围绕“寒玉”高效运转起来。
秦玉龙展现了其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他将在西域受惊的王先生调回长安,与其麾下的奇门学徒组成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研究那奇异的“空间波动”记录,试图从中找出规律或线索,并开始秘密搜集一切关于西域古老传说、异常地带和隐秘教派的资料,建立档案。而明面上,他则全力统筹寒玉丹的研发与生产布局。
程度则充分发挥其纨绔子弟的“特长”,负责造势和营销。长安城的茶楼酒肆、勾栏瓦舍间,悄然开始流传起关于西域雪山深处一种“万年寒玉”的传说,说得神乎其神,有壮阳补肾、延年益寿、解百毒、克火攻之奇效。说得有鼻子有眼,引得无数人好奇向往。
唐王府深处,被划为禁地的炼丹工坊内,日夜炉火不熄。李之源提供的透明晶核样本被视若珍宝,每次只刮下少许粉末,由经验最丰富的炼丹大师主持试验。失败是常态,丹炉炸裂之事时有发生,那极致寒意与炉火阳刚之间的平衡极难掌握。
李之源偶尔会亲临指导。他虽不精于具体炼丹手法,但《玉清一气功》对能量本质的洞察远超常人,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他甚至会暗中催动坎剑·水渊,散发出一丝精纯水汽,辅助调和丹炉内狂暴的寒热冲突。
经过数十次失败,消耗了将近三分之一晶核粉末后,第一炉成功的“寒玉丹”终于出炉。
丹成之时,异象显现。工坊内炽热之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打开丹炉,九枚龙眼大小、通体莹白、散发着淡淡蓝晕和寒气的丹药静静躺在炉底,丹身之上竟天然形成了几道冰裂纹般的玄奥丹纹。
“成了!王爷!成了!”主持炼丹的白发老师傅激动得老泪纵横,捧着丹药的手都在颤抖。
李之源取过一枚,入手冰凉,那寒意却不再刺骨,反而变得温润内敛。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丹药中蕴含的精纯能量,温和而强大。
“试药。”
命令下达,试药的对象早已准备好。一个是修炼烈火掌导致常年经脉灼痛、内力躁动不安的镖师,另一个则是因练功走火入魔、时常陷入癫狂的低阶武者。
结果令人震撼。
那镖师服下寒玉丹后,不过一炷香时间,原本赤红的脸色便恢复正常,痛楚之色尽去,长吁一口气,竟当场盘坐运功,体内躁动的火毒被迅速中和平息,功力隐隐还有所精进!
而那走火入魔的武者,服药后狂躁的情绪迅速稳定下来,眼中恢复清明,虽然修为受损严重,但命至少保住了,且魔功反噬的隐患被清除大半。
“神丹!简直是神丹!”在场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李之源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以此丹方和工艺为标准,立刻筹建生产线。晶石粉的配比要精确控制,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丹主要供应皇室、宗师级以上高手和顶级富豪;中品丹面向江湖门派、富商巨贾;下品丹则可少量掺入普通清热丹药中,提升药效,走量销售。”
“王爷英明!”众人领命,立刻忙碌起来。
就在寒玉丹紧锣密鼓投入生产的同时,李之源接到了宫里的传召。
御书房内,皇帝李琰看着眼前这个越发看不透的侄儿,手指敲着桌面:“之源啊,朕听说,你又鼓捣出什么好东西了?叫什么…寒玉丹?”
李之源心中暗笑,程度这造势工作做得不错,连深宫里的皇帝都听说了。他面上恭敬道:“回伯父,确有此事。是商队在西域偶然发现的一种奇异寒玉,侄儿命人试着炼成了丹药,对清热祛毒、平息内火有些微效果。”
“有些微效果?”李琰似笑非笑,“朕怎么听说,连走火入魔都能治?你这‘有些微’说得可太谦虚了。”
李之源嘿嘿一笑:“伯父明鉴,确有些夸张了。主要还是针对火毒暑热。正值盛夏,南方各州酷热难当,易发暑疫,侄儿想着此丹或能派上些用场。”
皇帝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有心了。南方近来确有不少州府上报暑热难消,军民皆有病倒。你那丹,效果真如传言般好?”
“侄儿岂敢欺瞒伯父。已试过药,效果尚可。”李之源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玉瓶,呈了上去,“此乃首批炼成的上品寒玉丹,特献与伯父、太后娘娘及宫中各位娘娘,以解暑气。”
内侍接过玉瓶,打开呈给皇帝。一股清凉气息顿时散发出来,让有些闷热的御书房为之一爽。皇帝拿起一枚,看了看那奇特的冰裂纹丹纹,感受着那舒爽的凉意,龙颜大悦:“好!果然是好东西!朕近日正觉烦热,食欲不振,正好试试。”
他当场便服下一颗。丹药入口即化,一股清凉之意瞬间流遍四肢百骸,仿佛三伏天喝下冰镇酸梅汤,通体舒泰,连批阅奏折带来的疲惫感都一扫而空。
“妙!果然奇妙!”皇帝精神焕发,忍不住赞道,“之源,你此法乃造福百姓之举。南方暑疫,朕准你风行商行平价售卖此丹,朝廷亦可采购一批,发放各军及边远州县。”
“谢伯父!”李之源要的就是这句话。有了朝廷的认可和采购,寒玉丹的推广将再无阻力。
“不过…”皇帝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此丹成本几何?售价几何啊?”
李之源心中早有腹案,故作沉吟道:“回伯父,那寒玉矿藏于极险之地,开采不易,炼制更是耗时耗力…成本着实不低。侄儿初步定价,上品丹百两一颗,中品丹三十两,下品丹…约莫五两吧。朝廷采购,自然按成本价供应。”
“百两一颗?!”皇帝都被这价格惊了一下,但回味着口中尚未散尽的清凉甘甜,又觉得似乎…物有所值?他瞥了一眼李之源,哼道:“你小子,比户部还会赚钱!罢了,朕准了。第一批,朝廷先采购上品丹一千颗,中品丹五千颗,尽快发往南方。”
“侄儿遵旨!”李之源躬身领命,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朝廷这一单,就是十多万两银子入账,更重要的是,这是最好的广告。
有了皇帝的背书,寒玉丹的推出再无任何悬念。
短短数日,“风行大药房”(新成立的业务板块)门前排起了长龙。上品丹限量供应,往往一上架就被各大府邸的管家、门派代表抢购一空。中品丹成为江湖人士和富商们追捧的对象。即便是掺了微量晶粉、售价五两的下品“清风散热丸”(寒玉丹的低配版),也因效果远超同类丹药而供不应求。
程度趁机推出各种营销手段:购买上品丹附赠“风行银号”VIp服务;购买中品丹可参与抽奖,奖品是“天香楼”金卡;就连买清风散热丸,也能积攒印花兑换小礼品。
一时间,“寒玉丹”三个字风靡长安,并迅速向周边州府辐射。风行商行再次赚得盆满钵满,银车每日不停地往来于银库。
然而,巨大的成功必然伴随着眼红与窥伺。
这日,秦玉龙面色凝重地来到书房:“王爷,市面上出现仿冒的寒玉丹了。”
李之源并不意外:“哦?效果如何?”
“形似而神非。”秦玉龙递上几颗假丹,“用的是普通冰片、薄荷加一些寒性药材,甚至有的直接用石灰粉冷却冒充寒气,吃下去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吃坏人。已经有好几起投诉了,虽然被下面的人压了下去,但长此以往,恐坏了寒玉丹的名声。”
李之源接过假丹,看了一眼,随手捏碎,冷笑道:“跳梁小丑。玉龙,你知道该怎么做。”
秦玉龙心领神会:“明白。属下已安排人手调查源头,同时让‘镇远镖局’的兄弟们多‘关照’一下那些卖假药的摊点。另外,正品丹的防伪也要加强,或许可以请之闲大爷帮忙,在丹纹上做些无法仿制的独特标记。”
李之源点头认可:“可。大哥的画工和微雕技艺,旁人难以模仿。”
仿冒之事尚在控制范围内,另一条线上的进展却更让李之源关注。
王先生和他的小组夜以继日地研究那空间波动记录,结合大量古籍残卷和西域传说,终于有了一些模糊的推测。
“王爷,”王先生指着自己绘制的复杂图表和笔记,眼中带着血丝却兴奋异常,“属下反复推演测算,那处沙漠下的异常波动,其频率特性与古籍中记载的‘小千世界屏障’的描述有相似之处!虽然微弱,但绝非自然现象!”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一个更大胆的猜测:“结合当地一些古老的传说,那里可能是一处极其古老、极其不稳定的‘空间缝隙’,或许…或许连接着一个充满极致严寒的‘小千世界’!而那些寒冰晶石,很可能就是那个世界寒气渗透过来凝结而成的!”
“冰界…”李之源手指轻叩桌面,眼中光芒闪烁。这个推测,与他之前的感应不谋而合。
“正是!”王先生激动道,“王爷,若真如此,那处缝隙的价值将无可估量!不仅仅是因为晶石,更因为它可能是一个通往新世界的窗口!”
李之源沉默片刻,问道:“能找到那缝隙的确切位置吗?或者…稳定它的方法?”
王先生顿时蔫了几分,赧然道:“回王爷,那波动太过微弱且紊乱,以属下等人的能力,只能确定大致区域,无法精确定位。至于稳定…更是无能为力。或许…或许王爷您…”他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李之源,意思很明显,这种涉及空间之力的高深问题,恐怕只有王爷这种深不可测的修道之人才有可能解决。
李之源没有表态,只是让他继续研究,尤其是寻找关于如何稳定空间缝隙的古籍记载。
王先生退下后,李之源独自沉思。冰界…空间缝隙…这解释了他之前的许多疑惑。那诡异的阴影袭击,恐怕不仅仅是阻止他开采晶矿那么简单,或许更与守护(或觊觎)那处缝隙有关。
对手,可能比他想象的更不简单。
正思索间,程度气急败坏地冲了进来:“源哥儿!不好了!咱们运往江南的第一批寒玉丹,在淮南道被扣了!”
李之源眉头一皱:“被谁扣了?为什么?”
“是淮南节度使冯坤的人!”程度愤愤道,“说是怀疑丹药中掺有违禁之物,要扣下查验!狗屁!分明是看咱们生意火爆,想敲竹杠!”
淮南节度使冯坤,是朝中有名的实权派将领,手握重兵,镇守东南,向来不太买长安这些勋贵的账。
“冯坤…”李之源眼中寒光一闪,“他一个带兵的,什么时候管起药品查验了?”
秦玉龙闻讯赶来,补充道:“王爷,属下刚收到消息,冯节度使的独子前些年修炼家传烈火功出了岔子,常年受火毒蚀体之苦,遍访名医都无法根治。恐怕…他是盯上了我们的寒玉丹,想据为己有,或者逼我们交出丹方。”
“原来是治病救人。”李之源语气冷淡,“可惜,用错了方法。”
程度急道:“源哥儿,那可是价值几十万两的货啊!还有朝廷采购的那批也在里面!咱们怎么办?要不要我找些江湖朋友…”
“胡闹!”李之源瞪了他一眼,“冯坤手握重兵,是你那些江湖朋友能动的吗?”
他沉吟片刻,嘴角忽然勾起一抹弧度:“他不是要查验吗?那就让他查。玉龙,以商行的名义,给冯节度使发一封正式公文,言辞要客气,就说听闻冯公子贵体有恙,本王恰好新得一种丹药,或有效验,特遣人送上极品寒玉丹三颗,请冯公子试用。若有效,风行商行愿每月固定供应,分文不取,只求节度使行个方便,让商路畅通。”
程度一愣:“啊?还送他药?还分文不取?源哥儿,这太便宜他了吧!”
秦玉龙却若有所思:“王爷是想…以退为进?先礼后兵?”
李之源淡淡道:“冯坤是封疆大吏,不宜直接冲突。三颗丹药,换他几十万两的货物和朝廷的脸面,他若聪明,就知道该怎么做。若他还不识抬举…”
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闪过的冷意让程度都打了个寒颤。
“哦,对了。”李之源补充道,“送给冯公子的那三颗药,用我亲自温养过的那批晶核粉炼制,药效…会格外‘显着’一些。”
秦玉龙立刻领会:“属下明白,这就去办!”
正如李之源所料,冯坤扣押货物,本就是存着试探和勒索之心。见到风行商行如此“上道”,不仅送来对症的灵药,态度还如此恭敬,心中的贪念和戒备都消了大半。那三颗特制寒玉丹果然神效,其子服用后,缠绵多年的痛苦大为缓解,冯坤大喜过望,当即下令放行货物,并回信表示感谢,语气客气了许多。
一场风波,看似以李之源的退让和冯坤的满意而告终。
然而,几天后的深夜,淮南节度使府邸。
冯公子服下第三颗“特效”寒玉丹后,并未如之前般舒坦入睡,反而突然浑身剧颤,体表凝结出一层薄薄的白霜,牙齿冻得格格作响,仿佛置身冰窟!
“冷!好冷!父亲!救我!”冯公子蜷缩在床上,痛苦嘶嚎。
冯坤大惊失色,急忙运功为儿子驱寒,却发现那寒意如同跗骨之蛆,盘踞在儿子经脉深处,极难化解!一连数位名医被连夜请来,都束手无策。
“李之源!你敢害我儿!”冯坤暴怒,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三颗丹药。
但就在这时,冯公子体内的寒意又莫名其妙地缓缓消退,只是人变得虚弱无比,对寒冷异常敏感,盖上三层棉被还觉得冷。
一封来自长安唐王府的密信,也在此刻悄然送到了冯坤的案头。
信中并无太多言辞,只是“关切”地询问冯公子服药后身体可好,并“不经意”地提到,寒玉丹性极寒,服用需遵医嘱,若与某些燥热功法同修,或可能引发“寒毒反噬”,望节度使大人明察。信末,又“善意”提醒,公子之疾恐需长期服用特制丹药调理,寻常寒玉丹已无效用,王府可每月提供三颗“解药”,但所需药材极其珍贵…
冯坤看完信,脸色铁青,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感到一股深深的寒意。他这才明白,自己那点手段,早就被长安那位小王爷看得一清二楚。对方先是示弱送礼,实则早已在丹药中埋下后手!这每月三颗的“解药”,分明就是套在他脖子上的绞索!
他毫不怀疑,若自己再敢有什么异动,下次送来的就不是“解药”,而是真正的催命符了。对方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让丹药出问题,自然也能让他儿子死得不明不白。
权衡利弊,屈服于儿子的性命和长期的丹药供应,远比得罪一个深不可测、手段通天的王爷要划算得多。
冯坤长叹一声,瘫坐在椅上,仿佛瞬间老了十岁。他提笔回信,言辞极其恭顺,感谢王爷赐药,并表示淮南道将全力保障风行商行的一切商业活动…
消息传回长安,程度兴奋地直拍大腿:“源哥儿!高!实在是高!这下那冯老儿还不乖乖就范!”
秦玉龙也松了口气:“如此一来,南方商路再无阻碍。寒玉丹可以顺利铺开了。”
李之源却并无太多喜色。这种手段,他并不喜欢用,但对付冯坤这种拥兵自重、不讲规矩的封疆大吏,有时不得不以非常之法行非常之事。
“通知孙乾,西陲镇的护卫力量再增加三成。工坊加快寒玉兵器和新饰品的打样。”李之源吩咐道,“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他有一种预感,西域那片沙漠下的秘密,不会沉寂太久。无论是那诡异的阴影,还是可能存在的“冰界”缝隙,都在催促着他尽快提升实力,扩大优势。
寒玉丹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将这种来自异界的奇寒之力,应用到更多方面。
而这一次,他将不再仅仅满足于商业上的成功。
修道之路,如今“财”已惊人,“地”(小壶天及未来的冰界?)已现雏形,“法”有《八剑图》和《玉清一气功》,唯独这“侣”…或许,是时候培养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应对各种超常事件的修道力量了。
他的目光,投向了王府深处,那些正在日夜研究晶石和丹方的炼丹师、工匠们,或许还有…那些对现有武道前路感到迷惘的人们。
寒玉,或许能成为一块不错的敲门砖。
西域的风云,才刚刚开始涌动。而长安城的这位富昌王,已然做好了下一轮布局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