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万界震荡稳中枢
天地异变已过月余,那覆盖苍穹的雷霆与源自灵魂的悸动早已平息,但其带来的余波,却如同不断扩散的涟漪,彻底改变了玄唐乃至整个已知世界群的格局。数百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空间通道,如同星辰般点缀在玄唐三十三州的山川湖海、荒漠雪原之上,将原本相对封闭的世界,骤然推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机遇的“万界时代”。
长安城,唐王府。
外界风云激荡,这座王府却仿佛风暴眼中最宁静的港湾。只是这宁静之下,涌动着足以定鼎乾坤的力量。
李之源斜倚在后院他那张专属的紫檀木躺椅上,身下垫着雪白的极地熊皮,手边小几上放着繁花刚沏好的、用育灵界新发现的“云雾草”焙制的香茗,氤氲热气带着独特的宁静气息。他双目微阖,似在假寐,周身气息平和,与往日那个斗鸡走狗、嬉笑怒骂的纨绔王爷并无二致。
然而,若有无上强者在此,以神念感知,便会骇然发现,李之源的身形虽在此处,但其无形的“神识”却已化作一张弥天极地的大网,以一种超越凡俗理解的方式,笼罩向整个玄唐疆域,乃至那些已建立初步连接的小千世界。
这便是他突破第九脉,贯通小周天,打破此界天地枷锁后带来的蜕变之一——神识的质变与范围的暴涨。
在他的“识海”之中,此刻正悬浮着一幅巨大而朦胧的“星图”。星图的核心,是玄唐主世界的轮廓,而在其周围,闪烁着数百个光点。这些光点颜色各异,亮度不同,有的稳定如恒久星辰,有的则明灭不定,仿佛风中残烛。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已被发现的空间通道。
李之源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探针,轻柔地扫过这些光点。他并不需要像低阶修士那样费力“观看”,而是通过神识与天地法则的共鸣,直接感知这些通道所散发的“信息”。
“丙七十三,幽州落鹰峡,赤荒界通道。能量属性:火、土。稳定性:中。威胁度:中等(已确认存在智慧族群‘赤岩族’)。资源倾向:矿石、火属性材料……”一个清晰的意念在他心间流淌而过。
“庚二百四十一,南海归墟之眼,疑似深海界。能量属性:水、阴。稳定性:低。威胁度:未知(感知到庞大生命反应)。资源倾向:未知……”又一个信息浮现,带着深海的寒意与未知的深邃。
“辛五,西岭剑峰,剑冢界。能量属性:金、锐。稳定性:高。威胁度:低(暂无智慧生命迹象,环境险恶)。资源倾向:金属矿藏、剑器残骸、金石之气……”此界信息带着锋锐之意。
……
这便是李之源以自身为中枢,结合《天衍术》推演,初步架构的“万界星图”。虽仍显粗糙,许多信息还需实地探查验证,但已能宏观把握所有已知通道的基本属性、稳定程度与潜在价值(或风险)。
“玉龙。”李之源并未开口,一道神念已传至正在隔壁书房处理文牍的秦玉龙脑中。
几乎是瞬息之间,秦玉龙便推门而入,手中还拿着一卷刚写好的章程。“王爷。”
“观测司的架子,该搭起来了。”李之源依旧闭着眼,声音平和,“地点就选在毗邻总部的那个旧皇庄,掩人耳目。地下核心处理中心,我亲自布阵。你任常务副使,总揽俗务。向陛下要一道明旨,再从我私库里拨五十万金,作为初期用度。”
“是。”秦玉龙毫不意外,显然早已准备多时,“相关章程、人员遴选标准、信息保密条例已初步拟定,请王爷过目。”他将手中卷宗递上。
李之源这才睁开眼,接过卷宗,神识一扫,内容已尽数了然于胸。他点了点头:“甚好。信息分级、权限管理是重中之重。‘天’级密档,除陛下与我之外,暂不录入第三人。‘地’级档案,你可与影老共同掌管。‘玄’、‘黄’两级,由你全权负责分发与审核。”
“属下明白。”秦玉龙肃然应道。他深知,这“万界观测司”看似只是一个情报机构,实则是未来掌控万界格局的中枢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还有,让公输哲来见我。”李之源补充道,“符鸟需要升级,现有的‘探幽三型’对付普通环境尚可,面对一些能量狂暴或存在特殊感知能力的界域,恐怕力有未逮。”
“是,我即刻去安排。”
就在李之源于王府中运筹帷幄之际,外界早已因这数百空间通道的现世而炸开了锅。
第二节:司立中枢,权分四级
十日后,长安城西,一座原本略显破败的旧皇庄焕然一新。庄门悬挂上了金漆匾额,上书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万界观测司”。庄外有精锐御林军巡逻守卫,庄内则多是身着风行体系特有青色服饰的人员进出,步履匆匆,神色肃穆。
此地,便是对外的“万界观测司”总部。而真正的核心,则位于庄院地下深处,由李之源亲自出手,耗费大量珍贵材料,布下了集隐匿、防御、聚灵、干扰于一体的复合大阵。阵眼处,更是镶嵌了数块得自冰川界核心的“万年冰魄”与熔火界地脉的“地火精粹”,以阴阳平衡之力维系着阵法的稳定运转。
地下核心大厅,灯火通明(采用育灵界发光苔藓与符阵结合的新型照明)。数十面由“水镜术”与留影符石技术结合打造的巨型光幕悬浮四周,上面不断滚动着来自各地探查点传回的数据、图像与初步分析报告。上百名经过严格筛选、签订了灵魂契约的符械师、文书、分析师在此忙碌,将海量的信息进行初步归类、整理。
秦玉龙坐镇中央指挥台,面前是缩小版的“万界星图”沙盘(由机关术与光影术结合构成),上面光点的任何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报!青州‘乙九’号通道(泽瘴界)传来急报,探索小队遭遇新型毒瘴,三人昏迷,已启动紧急救援程序!”
“报!凉州‘丁五十五’号通道(流沙界)发现疑似古代遗迹轮廓,请求增派勘探型符鸟!”
“报!三清山代表团持‘玄’级令牌,申请调阅‘云海界’最新环境监测数据!”
各种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又在秦玉龙冷静的指挥与观测司高效的体系下被迅速处理、分流。
与此同时,由秦玉龙亲自起草、经李之源与皇帝李琰共同认可的《万界信息管理条例》也正式颁布。条例核心便是信息四级分类与权限管理:
· 黄级:基础信息,包括通道位置、稳定度、已探明的基础环境参数、常见低威胁生物图鉴等。向所有在观测司备案并缴纳费用的合作宗门、世家开放,旨在降低探索门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玄级:进阶信息,包括初步资源分布图、潜在危险区域标注、特定环境应对方案、部分异界材料特性分析等。需经过观测司严格审核,根据合作方贡献度与信誉,向特定对象开放。
· 地级:机密信息,涉及已确认的智慧族群详情、高危区域探查报告、特殊能量矿脉位置、重大考古发现等。仅限朝廷核心重臣、皇室供奉首领及风行体系最高层查阅。
· 天级:绝密信息,包括李之源天衍术推演出的某些潜在巨大威胁、涉及世界本源的发现、如赤岩族社会结构推测、某些“幽暗区域”的恐怖预感等。仅存于李之源与皇帝脑中,或封存于特制玉简,由李之源亲自保管。
此条例一出,天下哗然,却又不得不服。观测司掌握了最核心的信息源头,等于掐住了所有意图在万界时代分一杯羹的势力的咽喉。想要安全、高效地探索新界域?就必须遵守观测司的规则。
第三节:符鸟潜翔,赤岩隐踪
风行研造司,在公输哲的带领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阶段。
得到了李之源提供的、来自各小千世界的稀有材料(如沙界的“空冥沙”、冰川界的“冰心髓”、熔火界的“火纹金”)以及更精妙的能量回路设计图(蕴含了李之源对天地法则的更深理解),符鸟的升级换代迅猛异常。
不到半月,“探幽四型”符鸟便宣告研制成功。相比前三代,四型符鸟体型更小,仅有麻雀大小,通体采用掺杂了“轻空银”的哑光灵木,飞行时几乎无声,并能根据环境自动调节表面色彩与能量波动,隐匿性极佳。核心动力与侦查符阵全部升级,续航能力提升五成,抗干扰能力更强。更重要的是,加载了公输哲团队根据李之源指点,模仿生物危险本能研制的“灵觉预警符阵”,能在遭遇高强度能量反应或精神扫描时,自动激发最高级别隐匿模式并向操控者发出尖锐警报。
第一批数百只“探幽四型”被迅速分发至各重点监控通道,尤其是“赤荒界”。
落鹰峡,如今的军事管制区更是戒备森严。在原有驻军基础上,又增派了擅长结阵防御的“玄武卫”,通道入口处的阵法也经过了皇室供奉阵法师的加固与升级。
数只伪装成暗红色砾石的“探幽四型”符鸟,悄无声息地潜伏在赤荒界通道出口附近的沟壑与岩石缝隙中。它们将拍摄到的画面,实时传回观测司地下核心。
画面中,赤荒界依旧是一片死寂的暗红。但通过符鸟更加敏锐的“眼睛”和特殊滤镜,观测司的分析师们发现了更多细节:空气中漂浮着极细微的红色尘埃,在某些特定时辰,这些尘埃会如同受到召唤般,向着某个方向缓缓流动;一些看似普通的三眼蜥蜴,在夜晚时分,鳞甲上会浮现出极其微弱的能量纹路……
而针对赤岩族的监控,更是重中之重。
通过长时间、多角度的观察,结合偶尔捕捉到的、距离更近的影像,观测司对赤岩族的了解逐渐加深。可以确认,这是一个以部落形式散居的族群,似乎以地底洞穴为主要居所。他们拥有原始但有效的狩猎技巧,能操控简单的土石之力,个体实力普遍在后天五重至先天初阶之间,目前观测到的最强者,是一名手持镶嵌着巨大晶石骨杖的老迈赤岩族人,其实力估计在先天中阶左右。
他们似乎拥有一种独特的、基于震动与喉音的交流方式,墨文带领的语言分析小组日夜不停地尝试破译,但进展缓慢。其社会结构、信仰体系、科技(或法术)水平,仍笼罩在迷雾之中。但可以肯定,他们绝非愚昧无知的野兽,而是有着自己文明脉络的智慧种族。
第四节:指南颁行,资源初融
在观测司海量信息的基础上,由墨文牵头,汇聚了数十位博物学者、地理学家、医师、武者,编撰的《异界探索初步指南》(玄黄级综合版)终于刊印成册,并向所有持有“玄”级及以上权限的势力发布。
这本厚达数百页的指南,堪称新世界探索的百科全书。里面详细列出了目前已探明的十七个低风险界域的环境特点、气候规律、已知动植物(包括可食用、药用、有毒、危险等分类)图鉴与习性分析、常见地质 hazards(如流沙、毒气、能量风暴区)的识别与应对、基础生存技巧(如寻找水源、建立临时庇护所、方向辨识),甚至还包括了一套观测司初步拟定的、用于与未知智慧生物进行最低限度接触的通用危险信号与和平手势。
指南一经发布,立刻被各大势力奉为圭臬,几乎被抢购一空(需支付不菲的资源或贡献点)。它极大地规范了探索行为,减少了因无知带来的伤亡,也间接提升了观测司的权威与公信力。许多小型宗门和散修队伍,更是将其视若珍宝,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也有机会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参与到这波澜壮阔的大探索时代中。
而风行体系自身,则早已开始了跨位面资源调配的实践。
在熔火界新建立的“烈焰堡”采矿基地,工人们正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高温。但随着一批批从冰川界紧急运来的“千年寒玉”被嵌入基地核心阵法,一股清凉的寒意扩散开来,有效中和了部分酷热,使得开采效率大幅提升,人员中暑伤亡率骤降。
在“泽瘴界”边缘建立的“祛毒营”,药师们正小心翼翼地处理着采集来的、蕴含着奇异毒素的植株。来自育灵界的、饱含生机的“灵泉之水”被用于初步净化这些药材,分离其中的毒性成分与可利用的药性,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几种新型解毒剂和特效麻药,效果惊人。
沙界出产的少量“空冥沙”,被优先用于加固几条重要的、但稳定性稍差的空间通道。掺入了空冥沙的阵法屏障,对空间波动的耐受性明显增强,通道的安全性与通行效率得到了保障。
这种跨位面的资源互补,带来了“1+1>2”的惊人效果,也让秦玉龙等高层更加意识到,掌控信息、统筹调配的重要性。一个以主世界为核心,连接各异界,资源循环互补的雏形,正在悄然形成。
第五节:八方云动,秩序初定
在观测司建立的规则框架下,玄唐内部的各方势力,开始有序地入场。
三清山掌教清虚真人亲自带队,凭借宗门积累的贡献点和与观测司的良好关系,获得了“云海界”的优先探索权。那界域中弥漫的清灵云气,对修炼道家功法大有裨益,据说已有弟子在其中寻得了罕见的“云霞精粹”。
天剑门则组织精英弟子,进入了充满凌厉金石之气的“剑冢界”。那里遍布残剑断刃,空气中都蕴含着锋锐的剑意,是绝佳的炼剑与悟剑之地。当然,也伴随着被无形剑气所伤的风险。
一些财力雄厚的大世家,则倾向于雇佣观测司推荐的、拥有“探索执照”的佣兵团,进入一些资源丰富但环境相对恶劣的界域,开采特殊矿产或猎取异兽。
朝廷方面,除了掌控所有高风险通道和军事要冲外,也组织了大批工部匠师、户部官员,在观测司的协助下,对已探明的中低风险界域进行系统性测绘与资源普查,为未来的大规模开发与行政管理做准备。
整个玄唐,呈现出一种在外界压力(未知万界)与内部规则(观测司)双重作用下的、奇异的秩序与活力。以往的门派之见、地域之争,在更大的蛋糕和更明确的规则面前,暂时被搁置。观测司居中调节,其发布的“探索风险提示”、“资源价格指导”、“异界行为准则”等,逐渐成为各方默认的规矩。
第六节:传讯初成,隐患暗藏
这一日,风行研造司传来捷报。在李之源提供的空间波动模型指导下,公输哲团队成功解决了“微型定点传音法阵”的核心能量逸散问题,稳定版本终于问世!
这种法阵由一对刻满复杂空间符文的玉盘组成,通过消耗大量高品质元气石(或由宗师以上武者灌注真元),可以实现主世界范围内,两个特定玉盘之间的即时语音通讯。虽然通讯距离受限,无法跨界传输,且能耗依然巨大,无法普及,但其战略意义非凡。
首批制造的十对传音法阵,被立即部署。长安观测司总部与冰原堡(冰川界)、青木基地(育灵界)、烈焰堡(熔火界)以及几个最重要的空间通道驻军点,建立了直接联系。信息的传递,从以往依靠符鸟或人力传递的“日”或“月”为单位,提升到了“瞬息之间”,这对于应对突发状况、协调各方行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在一片有序与进步的景象之下,潜藏的危机并未消失。
观测司的监控网络并非万能。仍有超过三成的空间通道,或因能量过于狂暴混乱,或因规则诡异扭曲,或因存在强大的天然干扰,无法被有效探查。这些通道被统一标记为“幽暗区域”,其内部情况成谜。
李之源偶尔以天衍术推演这些区域,时常会感到心神不宁,甚至有一次在推演某个位于南海深处的“幽暗区域”时,神识仿佛触碰到了某种冰冷、庞大、充满恶意的存在,引得他周身道元微微一滞。他立刻终止推演,并将该通道的危险等级提升至最高,严令禁止任何形式的靠近与探索。
同样,赤岩族虽看似原始,但其族群的具体规模、社会结构详情、是否拥有隐藏的强者或底牌(如祭祀之力、祖传宝物等),仍是未知数。他们对于空间通道的态度,是视为神圣禁地,还是通往新猎场的门户?这也亟待厘清。
这一日,李之源结束了对“万界星图”的日常维护,缓缓睁开眼。秦玉龙适时递上一杯新茶。
“王爷,各方势力已初步纳入观测司体系,通讯网络也已搭建,接下来……”秦玉龙询问道。
李之源接过茶杯,指尖无意识地在温热的杯壁上摩挲着,目光似乎穿透了层层阻碍,望向了遥远的天际。
“中枢已稳,秩序初定。”他轻声道,“但这一切,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勉强搭建起的避风港罢了。”
“玉龙,告诉公输哲,研造司下一个重点,转向防御性与攻击性符械的开发。告诉明月和王强,加强各基地与前哨的武备。告诉墨文,加大对赤岩族语言的破译力度,必要时……可以考虑进行一次有限度的、可控的接触尝试。”
他抿了一口茶,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我们不能永远被动地观测和防御。是时候,主动去触碰一下,这万界浪潮下的暗流了。”
第七十四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