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在谢长歌与玄玑先生的陪同下,鹫峰山二当家杨猛、三当家韩文进(弃武) 一行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踏入了宁王军戒备森严、气势恢宏的大营。
甫一进入营区,一股肃杀而精悍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营寨布局严谨,壕沟深挖,栅栏坚固,哨塔林立,巡逻队甲胄鲜明,眼神锐利,一切井然有序,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威压。
杨猛本是沙场老手,一见此等军容,豹眼之中顿时精光爆射,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心中暗赞:“好强的兵!比合州那些废物官兵,强了何止百倍!”
韩文进虽不习武,却也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凝聚如钢铁般的意志力,不由暗暗心惊,原本的几分疑虑与不安,被这肃穆的气氛压了下去。
谢长歌与玄玑相视一笑,并未多言,径直引着二人向校场走去。
尚未靠近,便已听到震天的喊杀声与金铁交鸣之声!
踏入广阔校场,眼前的景象让杨猛和韩文进瞬间屏住了呼吸!
只见校场东侧,数千名步兵正分成数个方阵,进行着高强度的基础操练。他们身着统一的制式皮甲,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一个人般。
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一名士兵的腰间,都挎着一柄形制统一、刀身笔直、略带弧度的长刀!那长刀刀鞘朴素,却隐隐透出一股森寒之气。
“这是……”杨猛目光死死盯住那些刀,他是识货之人,一眼便看出此刀非同寻常!其长度、弧度、厚度,似乎都经过精心设计,兼顾了劈砍与刺击的平衡。
恰在此时,教官一声令下:“拔刀!劈!”
“锵——!”数千人同时拔刀!动作干净利落,带起一片令人心寒的金属摩擦声!阳光照射在数千片雪亮的刀身之上,反射出耀眼的寒光,几乎刺痛了眼睛!
“杀!”怒吼声中,数千柄长刀同时向前猛劈!动作迅猛有力,刀风呼啸,气势惊人!
“好刀!”杨猛忍不住低喝一声,拳头攥紧。他能想象,如此制式精良、锋利统一的战刀,在战场上组成刀阵,将是何等可怕的杀戮机器!
谢长歌适时介绍道:“此乃殿下令墨家工匠精心打造之新式‘横刀’。采用百炼钢、覆土烧刃之法,以特制药液淬火,反复锻打而成,坚而不脆,锋锐无匹,专为破甲近战而生。”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杨猛听得心潮澎湃,他山寨中弟兄的兵器五花八门,多是缴获或自打,能与这等制式利刃相比的,寥寥无几。
韩文进则更注意到,那些士兵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下,虽汗流浃背,却无人叫苦抱怨,眼神专注,甚至带着一股渴望锤炼的狠劲!教官虽严厉,却无鞭挞辱骂之举,反而时常亲自示范,与士兵同练。
就在这时,校场西侧传来雷鸣般的马蹄声与更加狂暴的喊杀声!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上千精锐骑兵正在策马奔腾,进行战术演练!这些骑兵,人人腰挎同样的横刀,但手中持着的,却还有长枪、马朔、铁锤、重锏等各式长兵、重兵器!
为首一将,银甲白袍,手持一杆亮银枪,正是狄骁!
只见他率领骑兵,时而如利箭般直刺假想敌阵心,时而如旋风般左右穿插分割,时而又如重锤般集体冲锋践踏!
骑兵与战马仿佛融为一体,冲击力、灵活性、破坏力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尤其是当他们拔出横刀进行近身劈砍时,那雪亮的刀光组成的死亡旋风,让观者无不色变!
“嘶——!”杨猛倒吸一口凉气!他自诩勇猛,但若让他带着山寨弟兄面对如此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兼具冲击与近战能力的骑兵,他实在没有半分把握!这根本不是乌合之众能够抵挡的力量!
韩文进更是看得脸色发白,手心出汗。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什么叫做“王师精锐”,什么叫做“碾压性的力量”。这与他们之前对付的合州官兵,完全是两个概念!
玄玑先生拂尘轻摆,淡淡道:“此乃狄骁将军麾下之‘疾风营’,殿下麾下骑兵精锐之一。殿下军中,如此营头,尚有数支。”
杨猛和韩文进闻言,心中更是巨震。
谢长歌引着二人继续前行,参观了辎重营、匠作营、医官营等地。所见之处,无不秩序井然,物资堆积如山,工匠忙碌却高效,医官仁心仁术,伤员得到妥善照料。整个大营,就像一台精密而强大的战争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各司其职,高效运转。
这与他们山寨那种虽然团结却难免杂乱无章的状况,形成了天壤之别。
最后,他们来到中军大帐附近。恰好看到一队士兵正在用餐,伙食竟是白面馒头、粟米饭,甚至还有少许肉腥,士兵们并无争抢,安静进食。
韩文进忍不住问道:“谢长史,普通军士……平日餐食皆是如此?”
谢长歌微微一笑:“殿下有令,士卒乃军中根基,不可亏待。平日餐食,必保粮足,三日一见荤腥。若有战功,犒赏加倍。若有克扣军粮、虐待士卒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杨猛和韩文进再次沉默。他们深知,山寨弟兄们时常饥一顿饱一顿,能有杂粮饼子果腹已是不易。而宁王军连普通士兵都能吃得如此…这背后需要何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与主将的爱兵之心!
一圈走下来,杨猛之前的倨傲与疑虑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震撼与敬畏。他终于明白,大哥罗锋为何如此重视这次接触。与这样的力量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
韩文进的心中,则更加复杂。他看到了秩序,看到了力量,更看到了一种……“王道”的气象。这与他读书时所向往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隐隐契合。宁王周景昭,似乎并非单纯的武夫藩王。
就在二人心潮起伏之际,一名传令兵飞驰而来,在谢长歌面前翻身下马:“报谢长史!王爷已知鹫峰山贵客至,命末将来请,王爷将于中军大帐相候!”
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杨猛与韩文进对视一眼,皆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随着谢长歌与玄玑先生,向着那座象征着宁王权威的中军大帐,稳步走去。他们的心态,已然发生了微妙而决定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