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县大营,中军帐内,灯火通明。宁王前军主将李光、参军庞清规,与剑南道行军总管郭崇韬派来的三位将领——果毅都尉张巡(善守)、昭武校尉徐破虏(善攻坚)、以及总管府行军司马杜预(熟稔蜀地地理民政),正围在一幅巨大的蜀南、南中地区山川形势图前,商讨下一步进军细节。
地图上,两条蜿蜒曲折的路线尤为醒目,正是自古入滇的两条要道。
行军司马杜预率先开口,手指地图西侧:“李将军,庞参军,此乃西路,牦牛道或清溪道。此路之险,超乎想象。
地理障碍:需连续翻越大相岭(泥巴山)、小相岭、螺髻山等南北走向之巨型山脉,山高谷深,相对高差极大,一日之内可历四季。路径多在悬崖峭壁之上开凿,宽仅数尺,一侧绝壁,一侧深渊。
需多次横渡大渡河、安宁河、金沙江(泸津关) 等激流,水流湍急,礁石密布,渡河极其困难。河谷深处,瘴疠(疟疾、痢疾等)横行,北兵至此,水土不服,极易非战斗减员。
关键隘口:邛崃关(成都平原门户)、清溪关(峡谷绝险,号称‘险绝之极’)、泸津关(金沙江天险渡口)。每一处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绝地。
所需准备:需大量驮马(非战马,用于驮运)、山地辎重车(轻便、窄轮)、开山斧、钎、凿(拓宽、修复栈道)、大量绳索、铁钩、滑轮组(用于攀援、吊运物资过深谷)、船只或皮筏(渡河)、大量防治瘴疠的药材(如常山、槟榔、青蒿等)、以及熟悉当地气候地理的向导。”
徐破虏接口道,声音粗豪:“此路确是难行!然若能突破,则可出其不意,直插叛军兵力相对薄弱的滇西,断其与高原的羌族等外援之联系,战略意义极大!”
李光看着那崎岖的路线,眉头紧锁。
庞清规则指向东侧路线:“那东路,五尺道或石门道,情形如何?”
杜预手指移动,神色同样凝重:“东路自成都沿岷江至嘉州、戎州(宜宾),自此溯关河(朱提江)河谷南行。
地理障碍:需穿越乌蒙山脉,虽总体海拔较西路低,但河谷深切,悬崖绝壁连绵不绝。古道多在半山腰开凿,栈道众多,年久失修。其最险处,莫过于石门关(豆沙关),绝壁千仞,道宽仅五尺,蜿蜒于悬崖之上,下临深渊,大军行进,首尾难顾。
关键隘口:石门关为咽喉锁钥,鬼斧神工,易守难攻。沿途尚有无数山垭口、急流险滩。
叛军布防:据探,爨氏叛军主力,十之七八布防于东路沿线,重点囤积于戎州以南的河谷险要、石门关及其后方的味县(曲靖,爨氏老巢)周边,意图凭天险耗我王师。
所需准备:需大量随军工匠、木材、铁钉、石灰(修复、加固栈道与关隘)。需打造海量橹盾、大型挡箭牌(防御崖上攻击)。需重型攻城器械组件(可拆卸运输,至前线组装),如云梯、临冲吕公车、重型弩炮、投石车。需准备火攻材料(油、火雀、火杏等),用于攻坚及焚烧敌寨。”
果毅都尉张巡沉稳道:“东路直面叛军主力,强攻硬打,正中其下怀,恐伤亡甚巨,迁延日久。”
李光看向庞清规:“参军,王爷令我部为偏师,首要之务乃佯动牵制,吸引叛军主力注意力。观此形势,我部当如何行事?”
庞清规目光锐利,手指重点敲在东路叛军主力集结的区域:“将军,杜司马所言极是。叛军主力既集于东路,正合我意!我部主力沿东路推进,正可最大程度吸引其注意,将其牢牢钉在此地!此乃王爷‘正面佯攻’之策核心!”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具策略性:“然,佯攻非枯坐营中。当深合王爷‘敌息我扰,敌守我攻(佯攻)’之要旨:
远程袭扰:充分利用我军重弩射程优势(如伏远弩、擘张弩),及投石车,于敌寨弓弩射程外,日夜不停地进行间歇性轰击,不以求杀伤为主,但求使其不得安宁,疲于奔命。
火攻惊敌:多用火油、火弹,袭击敌营寨、粮囤,纵不能焚毁,亦可制造恐慌,扰乱军心。
虚实结合:多设疑兵,夜间广布火把,频繁击鼓呐喊,作势夜袭。白日则小队轮番出营挑战,遇敌出击则稍触即退,诱其消耗。
工程压迫:大张旗鼓地修复道路,打造攻城器械,摆出长期围困、誓要强攻的姿态,给叛军持续施加巨大心理压力。”
他随即又指向西路:“然,仅东路佯攻,恐嫌不足。徐破虏校尉!”
“末将在!”
“命你率精兵三千,为西路偏师。你部任务并非真与天险和叛军守军死磕,而是大造声势!多带驮马、旌旗、斧凿,广布营火,作出大军欲奇袭之姿态。遇小股守军或险关,则可依仗弩炮、投石车远程轰击,或施以火攻惊扰,使其不敢松懈,迫其分兵把守。如此,东西两路,一实一虚,一正一奇,皆以‘扰’、‘疲’、‘疑’为上,虚虚实实,令叛军首尾难顾,方能最大限度达成牵制之效,为王爷主力潜行迂回创造绝佳时机!”
徐破虏兴奋抱拳:“末将领命!定让叛军日夜不宁,不知我虚实!”
庞清规最后神色凝重地补充:“另,需严令各军,严密监视青藏高原未统一之诸羌、部落及吐谷浑动向,防其受煽动南下。对蜀王可能之渗透破坏,亦需外松内紧,加强粮道护卫与人员盘查。”
李光霍然起身,决断道:“好!便如此定策:张巡都尉为东路前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稳扎稳打,以远程袭扰为主,吸引并疲惫叛军主力!徐破虏校尉率偏师出西路,大造声势,以疑兵扰敌,牵制其兵力!杜司马总揽后勤、器械打造、情报搜集与边境监控!各军务必严格执行‘扰’‘疲’之策,不得贪功冒进!”
“末将(下官)遵命!”
详细的进军策略、物资清单、战术要点均已明确。两路大军,一主一佯,皆以高超的骚扰战术为核心,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罩向叛军,其目的并非即刻决战,而是为真正的主力创造一击必杀的战机。南征之役的战术层面,至此已臻于完善。